郭峰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从语体学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教学的实践性即是发现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而常规性教学所提供的素材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做法,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低水平甚至是毫无新意的,只有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大胆试验和改革,才能独辟蹊径,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具有高创新性和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学论文依赖教学课堂的实践性总结。但在傳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被教材束缚了手脚,不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致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抑制,兴趣缺失,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事实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善于挖掘,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与社会情境,加以拓展、延伸,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语文的影子。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向广阔的社会时空,让语文学习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从而能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比如在教授《登快阁》尾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的用典手法“青眼”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想或当堂演示“翻白眼”,感受“白眼”的情感表现,从而引导学生领悟“青眼”所要表达的诗人情感。
语文教学,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教育方法(课堂)必须时刻保持联动才能呈现出一节优秀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学生求知、认知道路上的指明灯,对受教育者(学生)的知识吸纳吞吐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树立终生受教育观念,时刻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扩充阅读量,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实践,注重自我提升,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始终将塑造优质课堂作为我们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