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科 李重燕
摘要: 双元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创新成长的关键。对于市场和技术双重落后的后发企业,组织学习制度安排需要在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之间进行权衡。本研究梳理了双元学习平衡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学习制度安排,即互惠式学习。构建互惠式学习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嵌入到创新网络,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二是外部化学习方向的选择。本研究深入分析互惠式学习机制的特征,认为企业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将某一种学习外部化,从而构建一种复合动态双元平衡,以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学习效率,提高创新成长能力。
关键词: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组织学习;互惠式学习;复合双元平衡
一、 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一直以来被视作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获取技术创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学习是获取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而,研究企业学习机制,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一般认为学习方式包括两种: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Vlentina Lazzarotti(2017)提出,企业需要同时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才能获得短期的生存和长期的持续发展。企业同时进行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称为“双元”学习。组织双元被认为是解决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机制。
早期的学者对学习的研究主要是考虑知识的异质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因而企业不得不在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之间进行权衡。考虑到技术和市場双重落后的初创企业,时空分离平衡理论认为,受制于资源限制企业组织没法同时进行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聚焦于一种学习,利用时间循环的方式来实现间断式均衡。这种理论假定市场与技术以较平稳的速度变化,这样企业才可以通过调整时间次序,来协调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无需考虑环境条件。而结构双元平衡理论认为考虑到依时间次序调整学习结构会使得企业内部子单元遭受较大的破坏,组织应采用各自独立的、差异化的子单元来实现双元平衡。这种平衡是在组织内部实现的,同样不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前者强调时间顺次的双元,后者强调的是空间上的双元。但是,对于这两种理论而言,什么时间点可以将资源从利用性学习向探索性学习,以及不同时间节点双元学习的分配比例是多少,无法进行量化分析,只能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因此,后来的学者开始聚焦双元学习的平衡问题。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分为:员工个体的创新,企业整体创新。相对应的学习行为也可以分为员工个人学习以及企业组织学习。学者们分别从学习的微观和宏观角度来研究双元学习的平衡问题。提出了情境双元平衡理论和空间域分离平衡理论。情境双元平衡理论则认为双元学习的平衡,不需要通过设立不同子单元来实现。在企业内构建支持性情境,让员工结合自身岗位,自行分配时间进行双元学习,自下而上推动组织双元平衡,从而实现由创意到创造再到创新。与前面的理论不同,空间域分离平衡理论认为,单个企业内部往往不可能同时具备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的资源与能力。一个组织可以只聚焦于探索性学习或利用性学习中的某一类,通过外包、收购兼并、或与其他企业缔结战略联盟等方式,对探索性活动和利用性活动进行内部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平衡。微观层面的学习双元涉及企业内部学习机制安排,所以前者强调员工个体学习创新以及管理者决策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企业个体创新,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学习机制的安排。本研究在梳理双元平衡相关文献后认为,在知识经济与开发环境下,单一的双元平衡都存在一定缺陷。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通过多种途径并举来实现组织学习的双元平衡,提出构建互惠式学习来实现组织内双元平衡与组织外双元平衡。
二、 后发企业互惠式学习机制的特征
后发企业互惠式学习是一种混合多种途径的学习制度安排,强调的是企业需要同步实现组织内双元平衡与组织外双元学习平衡,是一种复合双元学习机制。
1. 外部化学习。互惠式学习是一种外部化学习的制度安排。它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比较优势,将部分学习外部化,以实现组织学习的空间域分离。外部化的学习安排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具有比较优势学习能力的作用,整合、消化外部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创新能力。首先,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来胜任外部化学习。其次,企业与合作伙伴必须要建立足够信任且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一旦选择将部分学习转移到对方身上,那么任何非理性行为都将对双方造成巨大损失,从而导致外部化学习失败。因此,寻找能够建立高度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是互惠式学习成果的关键。同时,为实现外部化学习企业将不可避免的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而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
2. 依托创新网络。企业通过组建联盟的方式构建创新网络,在网络内寻求外部化学习的合作伙伴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依托于网络内的创新平台,互惠式学习可以使企业互补长短,发挥比较优势,将双元学习在网络内进行重新平衡,从而优化组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与网络整体创新水平。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组建联盟或者搭建创新平台,将部分技术共享,能最大可能的降低企业重复性的探索性学习。通过利用性学习能较快掌握网络成员的优势技术,然后整合、消化,促进自身优势技术的探索性学习。这要求网络内企业成员知识基间距不能过大,且网络内成员信任度较高。
3. 动态双元平衡。互惠式学习强调企业通过直接嵌入或者构建创新网络,调节学习资源分配,实现复合双元学习平衡。这种双元平衡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学习的制度安排。伴随着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迅速便捷地流动和传播,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全球公开的资源与信息,从而使知识成为企业获取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与自身成长不断进行调整学习安排,以便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对于企业而言,组织学习的双元平衡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是绝对的。根据企业成长的生命后期理论,企业需要不断的调整内部组织学习安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因此,从初创小微企业到龙头企业的线性成长过程中,可以采取时空分离、结构双元、情景双元、空间域分离双元的学习制度顺次安排。但是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嵌入创新网络,组建互惠式学习机制,则可以打破线性成长规律。
4. 开放性学习。互惠式学习依托于创新网络,是创新系统内组织学习的再平衡。因此,创新系统的性质决定着互惠式学习机制是否能有效运转。创新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必须在网络内协调统一,相互合作才能取得共赢局面。如果创新系统是封闭的,内部子系统是固定不变,这样的系统不利于创新系统的稳定成长。创新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要与周边环境发生联系。考虑到环境的变化的,内部企业因为长期处于封闭的系统里,会渐渐失去与外部环境失去联系,因而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创新成长。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有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时,系统才能克服熵,而不断壮大。所以互惠式学习所依托的创新网络应是开放的创新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从外部获取足够的资源,整合、消化外部知识,从而转化为系统内的知识资源。
三、 后发企业互惠式学习的路径选择
企业学习的目标决定了组织学习机制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不同的学习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学习效率与创新方向。对于企业而言,既要追求眼下利益又要兼顾长远目标。一个过于追求对现有知识的利用的企业,会在利用性学习中倾尽较多资源,这不可避免的会对探索性学习带来“挤出效应”,虽然有可能会在当前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是一旦技术出现革新,则会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反过来,当一个企业过于追求新知识的探索性学习,虽然可能会取得技术的短暂领先,但是每100个新产品中仅有2.6個能获得成功,新产品的成功率极其低下且周期较长,企业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出现后继乏力。因此,企业需要在组织外寻求双元平衡。
当然,对于不同企业而言,其外部化学习的方向是不一样。到底寻求外部化哪一种学习?外部化的比例分配该如何确定?一般来说,企业根据自身的市场地位,行业的技术地位来进行决策,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学习外部化,尽可能的在内部将资源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学习倾斜。那么对于初创的小微企业而言,利用性学习带来的模仿效应非常显著,这有利于初创的小微企业快速占据部分市场,生存下来。因而,初创的小微企业可以寻求外部合作者,将探索性学习全部外部化,放弃技术创新,选择技术模仿;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生存的压力相对较小,此时可以适当的在组织内增加探索性学习,通过工艺改良,设计创新等,以期获取二次创新突破,从而逐渐向技术前沿转型;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市场稳定,技术在某方面也保持一定的领先,因为市场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进一步在组织内加大探索性学习,将非核心技术外包给外部合作者,逐渐将部分利用性学习外移出去,使自己能更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保持技术领先;而对于技术龙头企业,则可以进入到另外一种理想状态:将利用性学习全部外移出,组织内只保留探索性学习。这样可以使自己一直处于技术领导地位,占据价值链顶端而攫取大部分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技术龙头企业都可以为自己设计的产品找到生产成本及其低廉的代工伙伴。比如,苹果公司,就把大量的代工和组装工作给了富士康等企业。即便是核心的芯片,也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给了竞争对手三星公司。
根据前述分析,可以确认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外部化方向。首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在学习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行选择外部化的学习,将学习能力较弱的方面外部化。其次,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外部合作伙伴,因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与外部合作者需要建立起稳点的合作关系。最后,企业需要在网络内建立知识共享机制,提升学习效率,强化系统的创新能力。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复合双元平衡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 研究结论
后发企业互惠式学习方式的门槛低,不需要企业经常性的调整学习模式,可以使企业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演进而逐步调整企业内部子单元结构,并不会对后发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本研究认为,互惠式学习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途径。根据前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互惠式学习要求后发企业嵌入到创新网络中。嵌入到什么样的创新网络有利于后发企业构建互惠式学习机制?一是横向嵌入。组建同行业联盟或者利用地理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在这样的网络内,因为产品类型相近,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内的知识溢出,模仿同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另一种是纵向嵌入。依托产业链上下游而形成的创新网络,产品互补性强,有利于企业寻找稳定的外部化学习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基于产业链的创新网络内自主创新知识溢出效应显著。横向嵌入型的网络成员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利用性学习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而纵向嵌入型的网络成员之间由于天然的合作关系,达成外部化学习合作的可能性较大,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有利于降低互惠式学习的不确定性。
第二,互惠式学习外部化方向的选择,具有两极化的趋势。一是,利用性学习能力强的企业,可以选择将探索性学习分配给外部合作者。对于利用性学习能力强的企业来说,没有比高校或者是研究所更能满足外部化探索性学习的需求。企业可以专注于生产实践,将探索创新交付于院校(研究所)机构。因而在当前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企业选择高校搭建互惠式学习平台,是顺势而为;二是,部分龙头企业在技术方面具有显著领先地位,可以考虑将利用性学习外化给其它合作者。这种互惠式学习机制,有利于设计型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而将产品的生产交与代工企业。在这种互惠式学习机制下,龙头企业专注于探索性学习,同时并没有放弃利用性学习,而是通过合作实现组织内、组织外的双元平衡,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 Valentina Lazzarotti, Raffaella Manzini, Anna Nosella and Luisa Pellegrini.Innovation ambidexterity of open firms.The role of internal relational social capital[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7,(29):105-118.
[2] 林枫,孙小微,张雄,林熊欢.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平衡研究进展及管理意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4):55-63.
[3] Lavie D, Rosenkopf L.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797-818.
[4] 李重燕,李先科,邓迎春.互惠式学习模式:中小企业破除嵌入悖论的新路径——基于中山市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典型案例分析[J].商业经济,2019,(6):137-139.
[5] Ozer M,Chen Z.Do the best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ac-tices of US companies matter in Hong Ko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6,35(3):279-292.
[6] Gibson, C.B., & Birkinshaw, 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209- 226.
[7] Guttel, W.H., & Konlechner, S.W.Continuously hanging by a thread: managing contextually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J].Schmalenbach business review(SBR),2009,61(2):150-172.
[8] 弋亚群,谷盟,刘怡,马瑞.动态能力、双元学习与新产品开发绩效[J].科研管理,2018,(1):74-82.
[9] 曹兴,张岩.知识状态、双元学习对创新网络核心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7,(6): 115-123.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研究”(项目号:2018WQNCX268)。
作者简介:李先科(1987-),男,漢族,湖南省常德市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创新;李重燕(1987-),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创新。
收稿日期: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