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9-01-06 03:36张成山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实指标教学质量

张成山

[摘           要]  通过对我国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研究和比较分析,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优化构建教学评价指标,突出学生主体和过程评价,从实践效果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显著提高。

[关    键   词]  高职;汽车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86-02

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较大的变革。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中国特点,我国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诸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改革。对高职教育来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教学质量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作为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专业课教学方法,对其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评价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過对国内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我国职业院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职业院校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的情况和现实条件,基于我院全国试点的诊断与改进系统,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丰富了教学质量评价理论,规范了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我国“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部分研究者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评价标准基本是沿用普通教育评价标准,考核的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没有真正体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2)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务处、教学督导教师、学生。从调查情况看,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采取督导教师随堂听课、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来确定结果。这种力求简单的操作过程只注重表面指标的评价,遗漏了很多重要的考查因素,也必然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教学质量的评价是自上而下单向的、指令性的。评价注重的是“理实一体化”的最终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师发展和教学过程。评价的反馈环节基本停留在公布考评结论,缺乏与教师交流共同寻找存在的问题和探讨改进的措施。

(4)评价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人员的参与,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没有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育职业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5)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经验为主。一般是由专家、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讨论、研究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把“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主次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但过于依赖评定者的经验和主观认识,并且当评定者意见不一致时,就不能有效保证指标权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定程度上有失科学性。

(6)评价标准不健全。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十分不健全,只是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发放印有各项评价指标并标明权重的调查表,由学生给出各项指标体系的分值,最后通过加权求和得出最后的得分,学校根据得分情况最终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这种仅仅依据学生评分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缺乏健全的评价标准。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指标影响研究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将评价所依据的有关目标分解成各级指标的一个系统化的指标群。“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就是通过观测被评对象具体的外在行为指标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设计出一个有效、简明、科学的指标系统,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然而,由于教育活动所测评的以精神产品为主,多数指标只能进行定性研究,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评价需要将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或指标转化为可观察事物或指标的一种替代物,然后才能进行评价。由于指标和我们真正要评价的属性并非必然一致,因此就存在评价的效度问题。往往是评价并没有得到真正想评价的东西,而我们得到的并非我们想要评价的。因此,评价指标的要素以及权重的确定对评价结果的准确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分析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上是“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践操作、素养”体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则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一体化。在教学考核上是采用将多元评价方式应用于教学考核中。教学环境则是硬件与软件上的一体化,其中教学与学习环境属于硬件设施,而就业环境与企业文化等属于软件因素。

“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主要包括预习导学、任务处理、交流评价和检测反馈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的实施主要为了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维目标的实现,其中交流评价和检测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要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组织中任务驱动和问题引导又是两个关键点。所有这些教学环节和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核心,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理实指标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农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困惑及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车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