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

2019-01-06 02:19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19年6期
关键词:苏宁

苏宁入伍以来,曾5次冒着死神的威胁,或亲手排除哑弹,或将悬空的汽车引出险区,这次他明知道手榴弹马上要爆炸,为了战友的安全还是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

1991年4月21日,部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时发生意外,在这万分危急时刻,苏宁舍生忘死,奋勇排险,为保护战友的生命安全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8岁。苏宁用生命践行了他“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誓言。1993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称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干部队伍中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号召全军广大干部战士要向苏宁同志学习。

责任编辑/黄梦怡

“靠父辈的功劳捞好处,那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

苏宁,山西省孝义县(今孝义市)人,1953年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1969年初,苏宁入了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连队后,他从不显露自己的家庭身世,战友们都不知道他是高干子弟。他从一个基层士兵做起,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炮兵团参谋长等职。先后受嘉奖5次,提前晋级1次,立三等功1次。

苏宁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有人认为不妨调动一下。曾有亲朋向他发出探测气球”?如果你愿意,可以调到市区的机关来工作。”苏宁回话道“不,我谢谢您的好意,在基层我已经习惯了。”从此,亲朋们再也没有提过给苏宁调动工作的事。十多年间,苏宁紧紧地把自己铆”在了基层。

苏宁常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人全身心地热爱一项事业时,他才能自觉地、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他都把献身国防事业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做好本职工作、努力精通业务上。

1976年,苏宁由指挥排长提升为连长后,更加努力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和充实自己,很快提高了组织能力和领导连队全面建设的能力。在沈阳军区组织的一场带战术背景的实弹射击比武中,苏宁所在的连担任营的基准连,为全营首辟覆盖目标提供了准确的射击诸元(标尺、高低、方向等火炮击中目标的必备技术参数),在参加比武的8个营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该连被称为“全营第一炮”。

1979年初,西南有战事,团队不少干部得到提升,这时的苏宁已经当了3年连长,带出了2个先进连队。面对干部队伍的调整,有人给他出主意“团里有营职位置,让你父亲活动活动,这事儿准成。”苏宁笑笑说“靠父辈的功劳捞好处,那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

同年,苏宁作为优秀连长被调到师新组建的炮兵指挥连任连长,这个连队是由全师20个单位抽调的人员组成的。当时官兵思想不稳定,骨干力量弱,物质生活条件差。苏宁到任后,从抓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入手,树连队正气:从抓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入手,很快把连队带成了作风过硬的连队。除了完成战备和机动任务外,在扑灭山火和帮助红五月农场麦收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当年该连跃进先进连队行列,年底被师评为基础训练先进连,受到通令嘉奖,苏宁提前晋级。

1981年,苏宁调任作训参谋,不到一年就掌握了参谋六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参谋业务训练提出的基本要求,即会写、会画、会传、会读、会记、会算)的基本功,成为独当一面的主力参谋,他对炮兵的侦察、计算、通信等八大专业样样都比较精通,共同科目体育的成绩也很突出。

1987年9月,苏宁从解放军宣化炮兵指挥学院毕业回到部队,被分配到1营工作。这时,正赶上1营准备参加沈阳军区快速反应达标考核,他积极帮助营长出主意、抓落实。经考核比武,这个营成为军区第一批快速反应达标营之一。1987年12月,苏宁担任营长,一到任就分别找全营的排长谈心,激发了干部、战士的熱情。1988年,苏宁所带的营担任军事训练先行任务,他针对兵种多、训练难度大的特点,采取统一编组施训、目标管理、分阶段考核、张榜公布成绩等有效措施,调动了全营官兵的练兵热情,提高了训练质量。在年底参加团里组织的全营实弹射击考核中,苏宁所带的营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苏宁工作成绩突出,师党委给他记了三等功,并树他为基层干部标兵。

1989年6月,苏宁走上了团参谋长的领导岗位。尽管职位变了,可他始终坚持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感召部属。有一次,炮兵团参加哈尔滨至依兰煤气管道的挖沟任务,时值寒冬,冰天雪地,施工作业中有很多困难。苏宁每天布置完任务后,就脱掉棉衣,同战士们一起劳动,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头发,胡茬结满了冰霜。在他的带动下,上级交给10天的任务,8天就完成了,炮团被师总指挥部评为先进单位。

“炮兵英才”

22年的军旅生涯,使苏宁深深懂得国无兵不安”的道理。他心系祖国安危,着眼于未来战争,一心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着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学习和掌握现代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潜心钻研军事理论,结合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先后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军事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在全军属于首创,有的填补了我军军事科学研究的空白,有的被一些专家作为论据引证。他撰写的《用对策论研究选择炮火反击最优方案》,被评选为军区优秀论文,苏宁也因此成为中国军事运筹学会正式会员。他撰写的《用运筹方法优选野防最佳方案》,首次提出和论证采用纵深机动防御的设想,对战术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苏宁还脚踏实地进行部队急需项目的改革,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从1981年到1991年4月,他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有162项,其中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受到总部、军区机关的肯定和推广,1项获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8项被军区、集团军推广。苏宁被战友们赞誉为炮兵英才”。

每次野营拉练回来,苏宁就一直想着一个问题——冬季拉练的取暖问题。战士们拉练时都是打雪洞过夜,早上起来,一个个眉毛上都挂着霜,有些战士还冻坏了手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宁设计了一款多功能帐篷。这种帐篷能保温,体积小,拆装方便。经过反复研究、修改,这款多功能帐篷缝制成功了。经部队试验,支起一顶帐篷,3个人只需一分钟:当室外温度是零下30摄氏度时,帐篷里是20摄氏度,最高时可达到27摄氏度。行军时,帐篷可以放在汽车上,要用随时可以取下来。这款帐篷被命名为90式多用野战帐篷”。

苏宁经过反复钻研,把计算机引入作战决策系统,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于1984年完成《摩步师攻防作战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案,受到上级重视,由此引发了指挥手段的巨大变革。当时,因为电脑刚刚兴起,整个哈尔滨市只有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才有,他跑大学、跑研究所,多方学习。他兜里面总是揣着小纸片和笔,有了新的灵感就及时记下,就连妻子的书信背面也写满了计算公式。

苏宁还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共同研制了一种激光测速系统,用激光测试炮弹的初速。经过艰苦努力,课题组进行了3次实弹射击和5次枪代炮实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项研究快要成功的时候,1991年4月18日,这位教授打电话约苏宁4月21日商定第四次实弹射击的有关问题。而正是在那一天,苏宁为抢救战友身负重伤、生命垂危。这项研究后来取得了成功,课题组决定用苏宁的名字命名。

苏宁钻研军事科学,不仅立足现实,而且把眼光瞄准未来。一次,集团军在军事演习中讲到老山作战中“红箭73”反坦克导弹按规定测距瞄准,多次出现未靠近目标爆炸的现象。他把这句话记在心中,3次到导弹连请教,找来各种资料、数据,进行反复研究和计算,很快写出《“红箭73”反坦克导弹山地射击时的高差耗线现象》的研究报告,找到了影响这种导弹的射击效能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提高和改进“红箭73”反坦克导弹实战效用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与此同时,对21世纪炮兵发展的预测,海湾战争高科技的应用,更增加了蘇宁探索未来作战规律的强烈意识。他在司令部与大家研究海湾战争,反复看海湾战争资料录像片,分析美国部队进攻特点和伊拉克军队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海湾战争刚刚结束的一个月内,他就修改和撰写了《2000年炮兵战术发展预测》《试论坦克紧随我炮弹炸点冲击的可行性》等论文。

苏宁对国防现代化的执著追求和所发挥的聪明才智,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他被全军军事运筹学会、军事统筹学会、经济数学研究会和总参炮兵射击学会吸收为会员,先后4次参加全军性的学术讨论会。一些专家、教授、学者都称苏宁是出色的炮兵指挥人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像雷锋那样做人,像焦裕禄那样做官”

1989年,苏宁走上了团参谋长的领导岗位。尽管职位变了,可他心中依旧装着战士,想着人民,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

苏宁平时总是和部属打成一片,待部属情同手足,只要是遇到困难,他总是热心相助。有的干部夫妻不和,他热心帮助调解,使他们和好如初:战士生病了,他委托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帮助挂号治病,还时常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他们:春节到了,他怕公务员想家,就带着妻子、儿子来到机关宿舍陪着他们玩游戏,一起包守岁饺子、辞岁。苏宁关心部属总是诚心诚意、细致入微,有时战士执行任务没赶上吃饭,他就掏钱给他们买食品,每逢节假日,他还替干部值班。同志们都说?苏参谋长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就像咱们的兄长,没有他操不到的心。”

苏宁关心战友,不仅体现在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还体现在对战士成长进步的思想教育之中。他经常跟连队干部讲“战士们都很年轻,我们当干部的在他们面前不能摆官老爷架子,而应该注意从各方向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引导他们走正军旅之路。”

在苏宁任营长时,2连有一名新来的战士脾气大、爱喝酒,经常不服从领导。一次,这个战士不服从班长管理,还动手打了班长。苏宁知道后主动找这个战士谈心,教育他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一来二去,这个战士在苏宁的感召和帮助下,有了明显的转变,酒不喝了,架也不打了,工作训练也积极了,从一个落后的战士变成了一个好战士。

苏宁不但对战友是这样,而且还有热爱人民的情怀。苏宁因公外出,不管走到哪里,凡是遇到有困难的人,都会主动上前提供帮助,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公共汽车,他都主动为老人、带小孩的妇女和残疾人让座:上街看到交通堵塞,他也会主动帮助疏通车辆。

在苏宁家附近,有一对母子因家乡遭水灾来到哈尔滨修鞋谋生。一天,几个小青年见母子俩是外地人,修完了鞋不给钱就想走,小孩向他们要钱,他们仍不给,还要打小孩。这件事正好被路过的苏宁遇上了,苏宁厉声斥责他们“你们欺负妇女和小孩算什么能耐!”几个小青年自知理亏,便没趣地走了。苏宁问明原因后,自己掏钱给了那母子俩。

苏宁爱战友爱人民,点点滴滴见真情,事事感人至深,战友和群众都称颂他像雷锋那样做人,像焦裕禄那样做官”。

“我们不是享受的一代,而是奋斗的一代”

苏宁身为团参谋长,在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作为一个人民子弟兵,苏宁时刻铭记着革命前辈们创业的艰辛,忠实继承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常说:“青年人的腐化堕落,往往是从生活上奢侈开始的。我们不是享受的一代,而是奋斗的一代。”

苏宁的父母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革命,对于孩子,他们始终是非常严格“他们从不娇惯我们。”苏宁的哥哥苏峰说?父亲经常领着我们到地里教我们种菜,教我们自己钉纽扣、补袜子,教育我们绝对不能剩菜饭……就连我们玩的玩具枪、汽车、坦克都是父亲带着我们一起做的。”

小时候,苏宁和哥哥妹妹常听父母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苏宁的妹妹任虹回忆,父亲讲得最多的是他犯过的错。苏宁的父亲苏醒,本姓任,叫任克良,抗日战争时期为逃避敌人抓捕,避免家人受牵连而改名。1941年日军大“扫荡”,苏醒时任120师敌工科长。一天,战友们跑到200里外的敌占区买回一只鸡,给刚做阑尾炎手术的苏醒补充营养。恰好师直属政治部主任李贞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来看他,批评说“你是共产党员、干部,弄只鸡吃,影响多不好。在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比群众多吃一个胡萝卜都是犯错误!”讲完了,苏醒问孩子们批评得对不对,苏宁说“批得对!”

“父母培养出我们艰苦朴素的作风和爱学习的习惯,让我们受益匪浅。”苏峰说,在他和苏宁成长的道路上,两个人最喜欢看的书《毛主席的好战士》《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和有关战役战术战斗方面的军事内容的书。“我们不仅学习了自然科学、军事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的知识和道理。”苏峰说,比如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这些英雄模范的形象从小就扎根在苏宁和他的心中,成为他们前进的航标“那时候我们就立志成为像这些英模一样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苏宁升任团参谋长后,仍坚持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一间背阴小屋里,团领导几次找他谈话,让他调换一下住处,他说什么也不同意。他的生活用品也全是陈旧物品,大头鞋都打过好几个补丁。

1990年仲夏的一天,苏峰从北京到军营来看苏宁。走进苏宁的寝室,苏峰吃了一惊:挂在窗梁上的小圆镜子,四边生满了锈:床头上的简易台灯,下面用夹子夹在床帮上:一个竹外壳的旧暖水瓶,刷牙缸还是苏宁1976年当连长时得的奖品:一张用了20多年的木板床上叠着洗得发白了的军被,还有一个包着衣服的包袱,部队的老兵都明白,这就是前些年战士的枕头:一张30多年“军龄”的办公桌,一个类似出土文物”的旧书柜,加上一只缝过的马扎凳,便是这位团参谋长的主要家当。

时隔不到一年,苏峰又从北京赶到炮兵团,在整理苏宁的遗物时,苏峰再次被震撼:苏宁身上常穿的那件蓝色线衣,缝了好多次:沾满鲜血的绒衣绒裤,里边已磨得没了毛:放在窗台上的3个罐头瓶里,还装着一点尚未吃完的酱油和咸菜……苏宁的妻子武庆华说“苏宁生活简朴节约,他说,他并不是舍不得消费,而是觉得这样生活心里更踏实,身上更得劲儿。”

苏宁的小家距团里20多公里,休假时,他坚持坐团里的通勤车,而后转公共汽车回家。有人跟他开玩笑说“穿着毛料军装挤公共汽车多掉价。”苏宁却笑笑说“群众最烦的是官升脾气长、官升要待遇的党员干部,我不能穿上毛料忘了自己是普通士兵。”

苏宁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低生活水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和敬仰。是苏宁不会生活,不懂生活吗?不是,他和所有的人们一样,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报纸曾发表过他创作的歌曲。

苏宁当营长时常讲“我们不是让大家越苦越好,只是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中,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改善连队的生活方面,他身先士卒,带领全营干部战士开荒种菜,养了上百头猪和上百只鹅,使连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还创作了老曲填词的《艰苦奋斗歌》“红萝卜的咸菜,白萝卜汤,菜锅里猪肉喷喷香,咱们连队伙食搞得好,自给自足是保障,同志哥,同志哥,真叫人牵挂,抛东抛西,艰苦奋斗抛不下。”

老一代军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苏宁身上延续,在苏宁身上闪光“苏宁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苏峰说。

“他一个人的死,换来了两个人的生”

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带领机关干部参加越野考核。早饭后,苏宁第一个来到靶场,仔细检查手榴弹投掷场地设置情况。上午,他将现场指挥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

投弹开始了,苏宁投了第一弹,给大家做示范。然后,全团按照建制连顺序,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组织实弹投掷。前期进行得很顺利,当轮到12连投弹时,意外情况发生了:12连连长由于向后引弹时挥臂过猛,手榴弹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掉在不到1米外的13连连长身后。手榴弹哧哧”冒着烟,3.5秒内就会爆炸,13连连长却一点儿都没有察觉。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苏宁大喊一声?快卧倒!”并一个箭步冲上去,奋力推开13连连长,拉倒12连连长,伸手抓起冒烟的手榴弹。可是就在他正要扔出去的一刹那,手榴弹爆炸了,一声巨响,气浪把苏宁掀出了1米多远……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倒在了血泊中。

战友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苏宁送到医院手术室抢救。炮兵团的干部战士听到苏宁身负重伤的消息后,呼喊着朝医院跑去,他们彻夜守候在医院门口,焦急地等待着苏宁的伤势信息。1991年4月29日下午6时8分,由于伤势过重,苏宁在医院昏迷了9天8夜后,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时年38岁。

苏宁总是把别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入伍以来,他曾5次冒着死神的威胁,或亲手排除哑弹,或将冒烟的手榴弹扔出掩体,或将悬空的汽车引出险区,这次他明明知道引燃的手榴弹马上就要爆炸,但为了战友的安全,还是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

当苏宁牺牲的消息传来时,苏宁的母亲冯静轩说“儿子的牺牲,我很悲痛,人死不能复生啊!可他一个人的死,换来了两个人的生,一个母亲悲痛,换来两个母亲不痛苦,我觉得宁宁死得很有价值!”

为褒扬苏宁的英雄壮举,1991年4月30日,陆军某集团军批准苏宁为革命烈士。5月3日上午,上千人向苏宁遗体告别。当天下午,在苏宁的追悼大会上,哈尔滨市的一位个体户送来一幅60平方米的金丝绒挽幛,上面精心地绣着学苏宁精神,走苏宁道路”十个金色大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黑龙江日报》等各大报刊在显著位置连续报道了苏宁的光辉事迹。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使人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军营到学校,从机关到企业,到处掀起了学苏宁的热潮。苏宁的名字开始传遍祖国大地。

1993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称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干部中的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号召全军广大干部战士向他学习。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哈尔滨市青少年和驻军部队捐款10万元,在松花江桥头的街心花园,用大理石和花岗岩为苏宁修建了塑像,让苏宁美好的形象永远屹立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苏宁牺牲时,他的儿子苏任韧只有8岁。苏宁牺牲8年后,苏任韧应征入伍来到苏宁团,继续苏宁的现代化国防梦。参军入伍后,苏任韧曾说?我选择军营可以说受到爸爸的很大影响。在宣化炮兵指挥学院上学时我是学院的擎旗手。国庆阅兵时,擎着国旗踏著鼓点走在数千人的方队前,我能够体会爸爸那种做一个纯粹军人的骨子里的自豪和骄傲!但有时候,爸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他的标杆树得太高了。我现在不想那么多,走好每一步,对他就是一种安慰。”

(参考资料《苏宁:舍己救人献身国》《解放军报》2019年9月24日《苏宁: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新华网2019年10月12日《苏宁:战友们的兄长》《生活晨报》2019年1月31日、《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新华网2019年10月12日《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人民日报》2011年4月21日《苏宁:挺身而出勇救战友谱壮歌》新华网2017年8月12日等;作者:杨悦、王菲菲、张海滨、王春颖、王天德、秦富梁、蔡琳琳、王经国等)

苏宁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

在部队,苏宁精神是什么?原苏宁所在团官兵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现代化、钻研现代化、干現代化。”

上世纪90年代,苏宁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后,在全党、全军、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各行各业兴起了数个波次的学习苏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特别是中国军队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原沈阳军区涌现出100多位“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在部队,苏宁精神是什么?原苏宁所在团官兵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现代化、钻研现代化、干现代化。”在原苏宁所在团,有苏宁班、苏宁连,还有苏宁奖章评比“争创刀尖子连队,争做苏宁式传人”,苏宁精神的基因流淌在每一位官兵的血液里。

苏宁连连长苏宏宇是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高才生,他认为“把连队带好,形成战斗力,官兵军事技能练精”是对苏宁精神最好的传承。然而,在任职连长前,苏宏宇在政治指导员的位置上,团队施行军政互换,他一开始并不适应。2014年带连队参加集团军考核,苏宏宇只考了2分。此后,苏宏宇下功夫提高军事指挥技能,很快后来居上。2016年演习,他参加原集团军优秀射击指挥员考核取得满分5分的好成绩,被上级评为“优秀教练员“优秀基层干部”,荣立二等功。

和苏宁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成长经历一样,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干部、苏宁连指导员王宇尽管是非专业干部,但从全团新排长集训、指挥干部考核到阵地干部考核,每一个第一他都没落下“拿再多的第一,实战中检验了才有含金量。”王宇说“和老参谋长苏宁相比,我们基层干部不要总认为自己离国防现代化这个大命题很远,不仅把手头上的工作做精做透,还要抬起头看着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远方。”

想、钻、干的劲头不只在苏宁连,四级军士长、修理所火炮技师赵其杰和苏宁一样,参军入伍前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参军入伍到原苏宁所在团后,他深受苏宁说的一句话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不是享受的一代,而是奋斗的一代”。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全团、全集团军,乃至全军有名的修理能手。

发明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每一项创新成果都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遇到瓶颈时,赵其杰就想到老参谋长“想想老参谋长也是学历不高,但他当年的眼光放在现代也不落后,他的许多论文到现在有的还在研究中,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和学历、和岗位没有关系,每一名官兵都有责任,我不恐惧,我一定能拿下它。”赵其杰不仅自身过硬,带的徒弟”也频频出彩,先后有30多人获得高级技工资格认证,30多人次在原沈阳军区比武中摘冠夺魁。

原苏宁所在团团长孙友新介绍,团里在机械化炮兵向信息化炮兵转型建设中,打破行政和战斗编组界线,按训练编组,把每个专业的尖子任命为课目总教头,引领全团各个军事训练课目的提高。

现在,团的科技含量在整个集团军赫赫有名,为上级机关输送了大批创新型的高科技人才,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活动先进单位“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等,并先后10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当你看到外军指挥系统一秒钟处理几万个数据,指挥战争效率成倍增长,而我军指挥员们还用铅笔在地图上点点时,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你不着急吗?”原苏宁所在团政委尹卓岩说,苏宁老参谋长当年述职报告中发出的强有力的呐喊影响了数代中国军人,激励着我们传承苏宁精神,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黄梦怡;参考资料《苏宁:挺身而出勇救战友谱壮歌》新华网2017年8月12日;作者:王天德、秦富梁、蔡琳琳)

猜你喜欢
苏宁
苏宁跑马圈地这两年:快进与暂停
苏宁618你准备好了吗?
盛世国庆 聚“惠”苏宁
苏宁新品 倾情钜献
苏宁注销云商快递
our children
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达成战略合作
互联网超市有无前景
“青年”苏宁的烦恼
苏宁超市是老瓶装上混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