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地区柳琴戏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019-01-06 03:39顾潇
艺术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传承政策发展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柳琴戏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找寻柳琴戏现阶段发展断层的原因;结合当下政府政策,展开对柳琴戏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柳琴戏;传承;发展;政策

1 柳琴戏的由来

柳琴戏的发展是一个相比较为复杂的过程。柳琴戏形成于清代,并主要分布在山东枣庄、江苏徐州、安徽淮北、河南商丘等多省交界地区。柳琴戏是以枣庄地区特有的唱腔“拉魂腔”为基础,加上伴奏乐器柳叶琴,所以也被称为“柳琴书”,在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关于柳琴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但根据笔者对柳琴戏表演艺术家的走访以及参考《江苏戏曲志》等文献得出以下两种结论:首先,在200多年前,枣庄地区闹灾荒,大批的灾民上街乞讨。在乞讨的过程中,人们用柳木按照琵琶的形状做了此乐器并在枣庄、徐州一带流行起来。其次,清道光年末,滕县郭镇苏楼村的木匠王清在苏道一的指导下,用柳木根据琵琶的形状改造而成。这一说法最早的主张者是枣庄市戏剧研究室的吕传诚先生。吕传诚先生做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证据链,因此这个说法逐渐成为当下较为公认的对柳琴来源的概述。

2 柳琴戏的历史发展

2.1 柳琴戏的拉魂腔阶段

从柳琴戏的发展过程来看,1953年对柳琴戏的改革成为较为重要的时间点。柳琴戏在改革之前,可以被称为“拉魂腔阶段”。2007年,孔培培博士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非常具体地总结了拉魂腔的表演方式与演奏方法,特别提出了拉魂腔唱腔中的“自由性”因素与“固定性”特征两个方面。篇子的唱词基本固定、不会变化,但会根据不同的情节被放入不同的曲目中。[1]篇子多为表现一些如思念、远行等情感,每个篇子的唱法与唱词都相对固定。但就是这种相对固定的篇子可以随时随地地加入各种情节当中,形成相对自由的表演。

2.2 “戏改”后的柳琴戏

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对戏曲艺术进行大规模的戏剧改良,使柳琴戏从拉魂腔阶段发展到“柳琴戏阶段”。旧社会的戏曲以及戏曲表演者大部分都是以自身表演经验或老师“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的。而在“戏改”期间,相对专业的音乐从业者也来到各地市参与戏曲音乐改革工作。[2]在各大剧团和专业的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加上全国在20世纪60年代广泛推行的“样板戏”事件,柳琴戏终于开始走上“定腔上谱”的道路。

柳琴的改革也在这期间进行着。王惠然先生在其论文中具体地记录了他在1958年对柳琴的改革。首先从之前的柳木改为了较为坚硬的红木。其次,将原有的高粱秆品改为了竹面镶铜品,竹品镶铜更加耐磨;并把丝弦改为尼龙弦,虽然坚固但音色暗淡,后又改一弦、二弦为钢丝弦,三弦、四弦为合金缠弦。这种改造保留了柳琴的传统五度定弦法,同时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各为一组,相差八度,方便记忆的同时更加适合演奏。[3]

随着柳琴的改革,柳琴戏的表演形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单人、双人的表演形式逐渐向多人、歌队伴唱的形式发展。在伴奏乐器方面,从一把柳琴扩展到多种乐器组合,形成了以柳琴、琵琶、二胡、笛子为主要乐器的“四大件”,以及柳琴、琵琶、二胡的“三大件”的说法。改革开放以后,在枣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82年的大型现代戏《山乡锣鼓》。该剧描述了鲁南地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经济、农业、民情等,此剧在表演人数上就是一大突破。该剧在现代戏中添加了传统戏剧表演,柳琴戏与吕剧唱腔相结合,丰富了剧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柳琴戏逐渐成为鲁南地区最具影响的传统戏剧。光是在台儿庄区开办的柳琴戏培训班就招收了40余名学生,并在培训班结束后,大部分学员被分配到台儿庄区柳琴剧团;经滕县人民政府批准,滕县文化局开始筹建滕县戏曲专业学校,学校于1986年3月正式开学。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到滕州市柳琴剧团。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当时,柳琴戏逐渐成为宣传政策、社會主义精神的手段。滕州市柳琴剧团在当时就创作了《孔繁森》《师魂》等优秀作品。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与柳琴戏相结合进行创作,为柳琴戏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提高了柳琴戏的作品质量,同时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从柳琴戏的发展来看,因受众众多、题材多样,此阶段可以说是柳琴戏发展的顶峰。

2.3 21世纪的柳琴戏

2000年之后,柳琴戏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力。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现阶段的柳琴戏表演艺术家年龄普遍偏大,学员招收出现断层。2000~2006年,枣庄艺术剧院曾招收了一批柳琴戏学员,但对这批学员的毕业出路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到位,导致了之后给学员的招收以及培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经费方面,枣庄地区大部分的柳琴戏专场演出都是由政府支持拨款的演出。枣庄学院的吴蕾教授对现阶段枣庄地区柳琴戏的发展做了细致的调查,指出“每年枣庄市财政拨款占艺术剧院收入的60%,其余40%要靠自筹经费。为了剧团的正常运转,演员们不得不顺应市场,排演各类综艺节目等”。[4]经费不足、演员培养、商业演出等都成为柳琴戏发展的阻碍。

2004年,由滕州市柳琴剧团王传亮、王传玲等主演的柳琴戏《墨子》在首都北京上演。作为墨子故里的滕州,把当地特色的柳琴戏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止楚攻宋”的故事相结合,以民间小戏展现枣庄地区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气息。并在2016年以此为基础,新编柳琴戏《墨子与鲁班》亮相于滕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墨子文化节”上。由此可以看出,柳琴戏正在改变原始面貌,向着大型舞台剧、多元化的戏剧形式发展。但同时也揭示了柳琴戏在当下创作上遇到的重大问题,缺乏新故事、受众年龄断层等问题展露无疑。

虽然在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并且王传玲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也无法避免柳琴戏在当下难以流传,甚至可以说面临失传的地步。虽然王惠然先生在论文中对柳琴戏的发展持乐观态度,[3]但更多的学者还是对柳琴戏的发展感到担忧,并提出了多种意见。

3 柳琴戏发展政策

综合分析多位学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大多集中在:第一,加强政府统一规划;第二,加强人才培养;第三,柳琴戏与多种产业结合。结合枣庄地区的实际情况,枣庄市人民政府在2014年9月29日《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9352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在非遗宣传上,通过各种媒体、节会、展览展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与市电台合作,定期或不定期播出市级非遗节目,对柳琴戏、伏里土陶、皮影戏、鼓儿词等非遗项目进行了宣传。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集中展示宣传非遗最新成果;参加文博会、非遗节等节会活动,宣传推介我市非遗成就。开展非遗传承人授徒传艺、进校园等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6]以及在《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93448号提案的答复》中对下一步针对各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做出具体方案:“一是编制适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非遗相关材料,普及非遗知识。二是成立非遗兴趣小组。三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非遗进课堂、观看非遗成果展览、举办非遗知识竞赛多种方式进行推进。”[7]

从2010年台儿庄古城正式开放之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到2018年一年接待游客达到701.6万人次。现阶段,在船行街小戏台(台儿庄古城内)每天都在为天南地北的游客进行柳琴戏的演出。2011年,政府组织将传统的柳琴戏《回龙传》与现代电视剧的形式相结合,拍摄柳琴戏电视连续剧《一个钱的天子》,向广大观众介绍柳琴戏中的故事。2016年11月26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公布的《山东省旅游条例》中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要求。[8]与此同时,枣庄市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于2017年9月28日在台儿庄古城内成功举行“山东省地方戏名家名段演唱会暨非遗柳琴戏传承保护交流会”,邀请多位全省各界优秀柳琴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用精湛的唱功和华丽的装扮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4 结语

柳琴戏作为枣庄地区特有的戏曲形式,现如今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碍。柳琴戏虽然在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受众和表演者数量方面并不理想。滕州柳琴剧团与枣庄柳琴剧团每年排定的演出数量达到300余场,多数为政府扶持的下乡演出。以笔者看来,现如今主要问题出在形式单一与传承教育方面。柳琴戏虽然经过了“戏改”的洗礼,形式与内容大有改变,但在“戏改”之后的长时间里并没有再次做出过多改变。政府多次提出要使柳琴戏走入课堂,但效果也不明显。在古城建设之后,对学习柳琴戏的表演者来说,提供了一定的工作、演出机会,柳琴戏的传承情况有所改善。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在以后对城市建设等的规划中,应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考虑。

参考文献:

[1]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43.

[2] 余从,王安葵.中国当代戏曲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156-157.

[3] 王惠然.柳琴改革始末及其艺术现状[J].人民音乐,2006(05):48-50+96.

[4] 吴蕾.枣庄柳琴戲生存现状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07):61+64.

[5]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wgk/2006-06/02/content_297946.htm,2006-06-02.

[6] 枣庄市文广新局.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93523号提案的答复[EB/OL]. http://xxgk.zaozhuang.

gov.cn/zfgzbm/swhhlyjwh/201907/t20190725_

277424.html,2014-12-09/2019-06-22.

[7] 枣庄市文广新局.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93448号提案的答复[EB/OL]. http://xxgk.zaozhuang.

gov.cn/zfgzbm/swhhlyjwh/201907/t20190725_277413.

html,2014-12-09/2019-06-22.

[8] 枣庄市旅服委.山东省旅游条例 (自2017年1月1日

起施行)[EB/OL]. http://xxgk.zaozhuang.gov.cn/

zfgzbm/swhhlyjwh/201907/t20190725_277561.html,2017-11-03/2019-06-22.

作者简介:顾潇(1981—),女,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教学。

猜你喜欢
传承政策发展
政策
政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助企政策
政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