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平市民俗艺术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研究

2019-01-06 03:39刘丹丹
艺术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乡村振兴

摘 要:本文以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为前瞻,从四平市乡风文明建设入手,对以农民和广大民众为主体的地方民俗艺术特色产业体系发展展开研究,深入探索特色民俗艺术研究成果转化方式。研究将民俗艺术融入乡风文化建设的途径,并结合大地域文化理念打造乡村特色民俗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群发展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俗艺术;特色产业

1 党和政府发展民俗艺术特色产业的政策引领

党的十九大以来,吉林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捷报频传。作为全省农业发展重要支撑的四平市更是抓住契机,在《吉林省开展乡村振兴“百村引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吉林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创建工作方案》的实施工作中,充分把握四平市自身的地域、乡风、传统文化等特点,充分结合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以民俗艺术发展为突破口,严格执行《吉林省乡村振兴8个专项规划》和《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战略性的高度解读四平市农村振兴发展模式。而民俗艺术以其特有的社会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变异性等特征,使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坚实的社会基础,也成为研究一个地区“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标尺。世代生长在黑土地上的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坚守,成就了他们在传承和弘扬民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地位。作为弘扬“文化自信”的一把标尺,增强乡民存在感,进而将民俗艺术推向产业化发展,则成为了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根本切入点。

2 四平地区民俗艺术特点及产业发展情况

2.1 四平地区民俗艺术发展的现实状况

21世纪的文化产业被世界公认为“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因为具有民俗艺术特色而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大力发展。它的某些重要特征如高知性、低耗能、少污染、高附加值、强融合性、较大的需求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改变地区经济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地刺激了消费结构由基础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的转变。四平市特有的伊通满族博物馆、叶赫那拉城仿古建筑群、民间剪纸画等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艺术,在省内外均享有盛名。其不仅造就了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乡风文化,还更深层次地滋养着当地人民生产劳动与精神生活。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养育一方艺术”,我市民俗艺术的发展成果也处处折射出吉林省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然而,我市的特色民俗产业往往以独立的姿态出现,缺乏一种规模化、一体性的整体态势。也就是说在基础层面上做得比较好,在价值延伸和经济辐射方面有所欠缺,特别是在有组织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方面需要有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

2.2 挖掘四平地区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优势与特色

四平市有多个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等散居于此。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龙山满族乡、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和铁东区叶赫满族镇的少数民族人口集中,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使得四平地区民俗艺术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叶赫满族镇一直保持着满族特有的民俗特色,原始住房均为青砖瓦房,逢年过节全镇子的人都会穿上满族服装,在饮食上吃他们喜欢的黏食和甜食。为了全方位彰显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和艺术,叶赫满族镇始终将萨满文化、明清文化、名胜古迹的保护开发融入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中。为发展当地特色民俗艺术产业,成立“叶赫风情文化艺术团”、纳兰性德研究会、叶赫纳兰书画院;为提升“皇后故里、魅力叶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举办叶赫风情满族文化论坛、“魅力叶赫”摄影大赛、中国叶赫冰雪渔猎文化节、开河鱼美食节、满族民俗旅游节、红果采摘节、新春文化庙会等主题节庆;为强化叶赫古城旅游文化的影响力,承办了“叶赫杯”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叶赫梅花鹿文化节、低碳徒步行及自行车大赛等赛事活动。凸显特色与优势,以旅游业为主体和以文化为导向发展特色民俗艺术产业,形成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具有现代化特点的第三行业。

2.3 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与构建区域文化发展体系

四平市委、市政府以民俗艺术为着眼点发展旅游文化,高度重视满族文化包括民俗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更以“文化铸市、商旅兴市”为目标,挖掘并整合当地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为繁荣旅游经济建设开展活动。四平叶赫满族民俗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有效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发展,持续扩大了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像名片一样为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特有贡献。2019年5月17日上午9时,“首届吉林·四平满族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开幕式现场设在四平市英雄广场,文艺演出、满族旗袍表演、太极拳团体表演和廣场舞大赛等节目纷呈。而旅游产品展区现场更是展品种类丰富,有食品类(包括饮品、酒、佐餐调味品)、电子类、工艺品类(包括竹木品、纪念品)等八大类近60户涉旅商贸企业参展,各种产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可见,为了推动全省满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作为满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四平市正不断探索并努力前行。

3 民俗艺术特色产业群建设的发展思路与趋势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区域性民俗文化产业群发展的理念,构建民俗艺术特色产业群及周边产业链条,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在目前现有产业发展中跨区域民俗特色同一贯式农村经济、生态、文化、生活如何融为一体,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问题,以期丰富农民增收手段,明确产业价值分配方式,提高乡村幸福指数,丰富乡风文化内容。更会以农民增收来反哺乡村特色产业,实现全面振兴可持续发展。鉴于此,首先,我们应该对过去在新农村建设上产生的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错误理念有所转变,形成“既要护口袋,又要护脑袋”的整体发展思路和视角,促进农村文化、生态、生产、生活全面融合发展。其次,努力形成成熟的特色民俗艺术研究成果转化体系,进而建立民俗艺术产业群,从而收获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后,立足于乡村农民生活,从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娱乐习俗等入手,紧密结合乡村文明建设,对如何建立特色民俗产业、建设以民俗艺术为基础的特色乡风文化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构筑农村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乡风文明,并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四平地区民俗产业发展对策

民俗产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扶持和积极倡导是分不开的,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打造特色乡旅项目,承办特殊体育赛事等举措,都可为当地民俗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第一,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互联网等自媒体手段宣传推四平地区民俗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打破传统的直接营销方式,充分发挥微信、微博、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众筹等新技术优势,采取“乡风文化+互联网”“四平风采+区块链”“民俗场馆+众筹”等手段来展示、宣传、推介我们的民俗产业,实现精准宣传、重点打造。把四平地区发展民俗产业的氛围营造起来,辅以农家乐、民宿、特色文化节等传统模式,一方面增加基础人群收入,一方面扩大四平地区传统民俗影响力,为形成文化区域性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第二,创建乡风民俗产业园区,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叶赫满族文化风情,依托滑雪场、伊通火山地质文化、二龙湖及山门几大风景区的环状结构。以民俗产业园为核心,辐射四平各大景区,形成动态的发展系统,把当地民俗产业融入乡旅文化产业之中,努力打造四平乡风民俗文化品牌效应。这一方面有利于改善目前四平地区相对低迷的旅游市场现状,一方面可以拉动周边乡镇的民俗产业发展,带动域内人民收入,实现民俗产业发展与扶贫脱困的双赢。

第三,开发民俗类主题公园,将四平地区民俗文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充分结合各地区旧有公园场地,结合各地民俗特点,丰富民俗主题于公园内。通过文化长廊、雕塑、园艺等多类型展示,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感受到本地的民俗特点,进而通过口口相传把各地区的文化宣扬出去。另外,各乡镇村庄都可以利用田间地头和日常休憩的场所,构建民俗类主题展览,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改变过去乡村周边缺乏乡土气息和文化氛围的窘境。进而从思想上逐步推进农村发展思想创新,以民俗的展示带动乡土文化的发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生活中解放出来,为大力发展乡村民俗产业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

第四,打造宣传、研究、推广一体化机制,实现四平地区民俗产业可持续发展。民俗产业的兴起时间并不长,同全国许多地区乡镇一样,都处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步阶段。而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民俗产业毕竟有限,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发展民俗产业又势在必行。因此,由政府出面组织专门的团队与各地人员相结合,研究本地民俗发展特点,建立宣传推广专业化队伍,不断地更新和打造新的民俗产业项目,则是保证地区民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乡村振兴的道路也并非一朝一夕,在这一征程上更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把民俗产业发展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展现四平地区风土人情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2] 孙发成. 20世纪以来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逻辑演进与学科建构[J].中华文化论坛,2015(05).

[3] 陶思炎,聂楠.论民俗艺术的产业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5).

[4] 于加男.试论东北民俗艺术对当代东北油画创作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5.

[5] 蔣宇烨.基于乡土语境下的民俗艺术研究——以京津为例[D].天津理工大学,2017.

作者简介:刘丹丹(1979—),女,吉林农安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和传统民俗艺术。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