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强
[摘 要] 在体育课堂中,身体练习是其主要内容,将身体练习作为重点,研究中职体育课堂中身体练习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将体育锻炼与自身日常生活相互结合,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条件。
[关 键 词] 身体练习;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14-02
在中职体育身体练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出来,调动起学生身体练习的积极性,通过主观感受、肌肉记忆以及体能感知的方式实现身体练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在充分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使其感受到体育课堂的魅力,最终提升中职体育课堂身体练习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体育课身体练习途径
(一)主观感受
身体练习属于主观感受,学生是其中的感受主体,也就是说,在实际体育课堂身体练习中,学生得到的体验并不是教师主动传输的,而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可以从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日常训练中得到。由此可以看出,身体练习中的感受思维并不能由教师强加,而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得到的成长感知以及体能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在身体练习中的真实感受,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对身体练习展开正确认识。
(二)肌肉记忆
身体练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真实运动的基础上,不能仅仅采用观看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身体练习中得到真实感受。这一过程被称为肌肉记忆过程,学生的肌肉记忆能力越强,最终得到的练习效果也就越好,这也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只有学生身体形成肌肉记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反复运动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定点投篮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反复训练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命中率,这是因为学生手部肌肉在反复运动中产生了客观记忆,记忆性越强,学生的身体练习效果就越好。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在身体练习中,学生需要以肌肉记忆的方式得到对应感知。
(三)体能感知
身体练习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体能,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身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以感知到外界存在的刺激,因此整个过程中的感受非常强烈。身体练习刺激将学生的体能情况作为依据,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训练,这种方式能够将身体练习的作用充分发出来。例如,在男女训练中,由于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体能差距较大,女生在800米训练时得到体验感的时间较短。而男生得到体验感的时间较长。通常情况下,在体能差距较大的学生中,体能较差的学生,感知体验较快,时间较短,因此在实际设计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进行设计,遵循学生体能客观事实,制定差异性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运动水平。
二、中職体育课身体练习教学措施
(一)分解练习
在中职体育课堂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同时体育动作也较为复杂,如果学生实际动作不正确,不仅会影响实际教学质量,甚至还可能导致学生身体损伤,这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截然相反。因此教师必须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保证学生动作的正确性。在实际上课中,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动作分解,划分为几个较为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展开分步骤练习。这种练习方式能够降低动作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运动自信。
例如,教师在讲解“跳跃”这一运动时,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跃方式,避免在跳跃中出现肌肉拉伤甚至是受伤等情况,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跳跃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作,但是多数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跳跃,因此经常出现跳跃动作不准确,导致学生受伤的情况。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将整个跳跃过程分解为几个小动作,依次为学生进行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动作展开模仿,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指导,保证每个分解动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只有一个分解动作学习全部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分解动作的学习。完成所有分解动作学习之后,将各个动作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跳跃动作,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动作要领,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中的乐趣。
(二)科学利用心理暗示
在正式体育课堂中,多数教师在练习之前会为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班级学生身体素质之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因此不能制订统一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目标难度。如果设置的目标较低,部分学生无法得到能力提升;如果设置的目标较高,则部分学生会由于无法达到目标,失去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心理暗示,帮助自己建立学习信心,在自己体能的范围之内发挥出自身潜能。例如,教师在传授“田径运动”时,可以先从建立学生耐力和自信的方面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再进行分析,保证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尤其是在坚持不下去或者准备放弃的时候,不断暗示自己我能行,坚持下去,最终达到制定的运动目标。心理暗示主要从思想和信念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式能够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例如坚持、不放弃、突破自我等精神,实现体能和精神的全面培养。
(三)组织体育竞赛
竞赛是体育课堂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竞赛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准确定位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还能激发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潜能。在传统体育课堂中,教师采用的上课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组织体育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在中职阶段,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而在体育竞赛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思维活动与肢体运动相互结合,让学生将自身水平发挥出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技能。例如,教师在组织体操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规则制定,教师主要对规则进行完善和调整,降低竞赛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体操运动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学生介绍各种体操运动的类型和相关知识,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在完成体操运动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操比赛,比赛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个人赛,另一种为小组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意向确定参与的比赛形式。教师重点维护比赛秩序,同时保证最终评判结果公平、公正,对学生展开客观评价。给予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奖励,让学生体会到比赛的乐趣。而对在比赛中没有取得名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安慰奖,并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争取在下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辅助练习
在辅助练习中,学生通过相互互动交流的方式,确定自己的整体水平以及在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在多数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示范动作,学生模仿,这一过程中学生之前并不产生互动,即使出现动作不标准的情况,自己也很难发现,降低了动作的完成水平。但是采用辅助练习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足球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足球运动体力消耗较大,还需要同学之间相互配合,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运动。教师在分组时,可以采用互补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安排班级中应变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守门员,跑步较快的学生当前锋,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合适的任务。在辅助训练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动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评判标准,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标准动作,并通过练习逐渐缩短自己与标准动作之间的差距。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五)采用层次技能训练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生理情况不同,班级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为了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运动体能以及运动技巧展开划分,运动体能评价需要根据学生目前的生理状态,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能水平。在运动技巧评估中需要确定学生在运动中的基础能力和训练感受。例如,在羽毛球训练中,大致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第二層次的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技能,但是技巧水平有限。第三层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开展羽毛球训练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针对第一层级,将教学重点放在难度技能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例如羽毛球中的扣杀技巧等。在第二层级,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技能训练中,例如羽毛球的接球技巧。针对第三层级,则可以将重点放在羽毛球的接发球中,可以让学生先使用不同的发球方式,并根据真实感受,确定哪种发球方式更适合自己,然后教师再进行技术讲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与自身水平相符的训练,教学效率更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速度也更快。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身体练习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身体练习分解练习、心理暗示、体育竞赛、身体练习辅助练习以及技能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对整个中职体育课堂身体练习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激发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性,使其认识到体育训练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影红,张敏.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J].运动,2018(15):87-88.
[2]陈汝荷.基于身体练习体验理论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8,41(1):61-63.
[3]魏开源.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身体练习体验载体:以初中武术技能学习为例[J].运动,2017(13):131-132.
[4]候帅辉,章柳云.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结合(上):以提高篮球球性的准备活动练习方法为例[J].体育教学,2017,37(4):36-39.
[5]魏开源.读《身体练习体验探索》感悟体育学习动因[J].中国学校体育,2017(4):33-34.
[6]屈冬林,张友,朱富强.来源于实践 根植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读《身体练习体验探索》一书有感[J].中国学校体育,2017(3):15-1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