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毒史,从权谋到暗杀再到战场

2019-01-06 02:22陆弃
东西南北 2019年21期
关键词:砒霜毒死炎帝

陆弃

断肠草、鹤顶红、砒霜、鸩酒、牵机药……这些常存于书本或影视剧中的毒药名称,几乎是我们对古代毒药耳熟能详的全部。但其实在古代的战场上,毒药也从未缺席。只古代的毒箭,一般就涉及四种毒——矿物毒药、植物毒药、动物毒药以及细菌毒药。

所谓毒药,也就是有毒的药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毒药,有可能来自于植物与动物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毒药也随之由动植物发展到化工毒药,砷、汞、锑、铅、铊等有毒元素登上历史舞台。在遥远的中国古代,毒药的制作和使用绵绵流长,为了权力而谋杀,为了奸情而谋杀,为了财物而谋杀等,都有毒药的身影存在。

毒药,从能杀死神农氏的“断肠草”说起  

最古老的毒药,应该来自于植物与动物本身。在原始社会,人们往往分不清哪种植物有毒,哪种植物能吃,哪种动物的口水有毒,哪种动物的口水无毒,这需要实践来证明。于是,在中国古老的故事中,就有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神农氏就是炎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其中的炎就是炎帝。我们这位先祖,是一位农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经验来自于实践,哪种植物有毒,哪种动物无毒,需要他亲自尝一尝来验证。传说中的炎帝曾经尝了很多种植物,哪种有毒哪种无毒分得门清。有了炎帝的告诫,人们才敢放心地食用这一种,而远离那一种。炎帝难道不怕毒死吗?其实炎帝也是人,传说他发现了一种植物,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一旦遇到有毒的植物,他就用这种解毒草解毒,所以才会次次化险为夷。但有一次,炎帝吃了一种植物,发现这种植物有毒,但没有等到他食用解毒的植物,毒性就发作了。炎帝死于一种叫“断肠草”的植物,这种植物成为有史以来第一种有记载的剧毒植物。

其实神农氏炎帝只是一个尝毒的代表人物,不知有多少古人通过亲自实践,有的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让人们知道了哪种植物有毒,哪种植物无毒;哪种动物有毒,哪种动物无毒。所谓的动物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实也是先人们通过实践证明了的。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后人们才逐渐认清了这个世界,避免了许多由于无知造成的伤亡。辨认动植物有毒、无毒,其实是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一次胜利。

谋杀,毒药是最有效的利器  

人类发明了毒药,就不免利用毒药谋杀,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谋杀有的因为政治目的,有的因为奸情,有的因为谋财害命。《水浒传》中,人们所熟悉的潘金莲谋杀亲夫武大郎,就是使用的毒药。该种毒药名叫砒霜,砒霜在武侠小说中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名字,叫做鹤顶红,其实仙鹤头顶上的那一点红就像公鸡头上的鸡冠子,是没有毒的,真实的鹤顶红又名红信石,这是一种天然的化学物质,提炼出来的东西就是砒霜。之所以起鹤顶红这个名字,只因为叫着好听,颜色是红色的而已。

与武大郎同样命运的,还有一位清朝皇帝光绪帝,他也是被砒霜毒死的,只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砒霜并不像电视上说得见血封喉,吃一点立即毙命,而是要经过24小时的煎熬。当然,也有少数人属于过敏死得快的。

另一种惯常使用的毒药,叫鸩酒。想当年北宋时期,辽国的萧太后为了得到情人韩德让,派人用鸩酒谋杀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鸩是一种似鹰的鸟类,它的羽毛上有剧毒,据说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喝了立即就死。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今人是造不出鸩酒来的,今人造出的鸩酒,并没有使用鸩鸟的羽毛,而是使用白芨、白蔹、麻黄甚至砒霜等药物掺进酒中,靠酒的催化作用加速死亡。

鸩酒也并不能立即致人死命的,《水浒传》中,奸臣们害宋江和李逵,就是在皇帝赐的御酒中下了鸩毒。电视剧中的宋江与李逵并没有立即死亡,其实是有道理的。如果这时候遇到名医,比如安道全在现场,或许还有抢救的希望。

战争,毒药也曾派上用场  

毒药,也往往用于战争,比如在敌人的井中投毒,派间谍用毒药进行暗杀,在武器中抹上毒药增加威力,等等。尤其是在箭上抹上毒药,射中敌人后,可大大增加敌人死亡的概率。《东观汉记·耿恭传》中说:“恭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神箭,其中创者必有异。”汉末三国时期,关羽几度中箭,其中一次就中了毒箭,才有了《三国演义》中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

《水浒传》中的梁山第二代头领托塔天王晁盖,也是被毒箭射中死亡的。因为射中了眼睛,神医安道全又不在现场,所以来不及抢救。古代的毒箭,一般是四种药毒,矿物毒药、植物毒药、动物毒药以及细菌毒药。但古代的萃取技术并不高明,所以矿物毒箭并不普遍。而动物毒箭更不好大量使用,比如用蛇毒,那得搜集多少条蛇啊,所以也只是少量使用。植物毒药呢,古代有一种树叫毒箭木,也叫剪刀树,其汁甚毒,浸之有见血封喉之效。不过,此树并不普遍。现在成为国家的濒危保护植物了。相反,细菌毒药相对来说,倒易推广。宋末之时,成吉思汗的部队就大量推广箭头在牛胃里浸一下,因为牛胃里有大量细菌。另外,还有的部队使用粪便侵箭头,这样可使箭头沾染上大量细菌。射中后容易造成敌人创口感染。这可能是最早的细菌战吧。

古时候长时期是冷兵器作战,在冷兵器上也有浸毒的。比如在匕首上,在刀具上,在暗器上,这样一旦打中敌人,可以造成更大的伤害。武侠小说中常常有这样的描写,普通的刀伤、枪伤并不太可怕,但如果是煨了毒的武器,就很难治疗了,必须有解药才可。

赐死,毒药成为死刑之一  

由于毒药可致人死亡,所以用毒药将人毒死,也成为死刑之一。将人毒死,其实是死刑中最轻的死法,至少落了个全尸。

最有名的毒死对象,当属南唐后主李煜,他被宋军俘虏后,被软禁三年,有一天悲从心来,做诗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诗写得是好,不过也引起了宋太宗的极大疑虑,判他服毒而死。

李煜服的什么毒?该毒名叫牵机药,其实是一味中药,名叫马钱子。这味中药如果就疗病来说,有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之效。如果杀人来说,可致人全身痉挛,头与足相接而死,状如牵机。李后主就痛苦地死于此毒。

相比牵机毒药,古代皇宫使用更多的,是鸩酒。用鸩酒一杯毒死,是皇恩浩荡,最轻的死刑,一般用于格外开恩的有功之臣或皇帝之前比较宠幸的臣子。比方说大贪官和坤,乾隆皇帝給他留了最后一道圣旨,就是留全尸。南明时期有个大臣名叫黄大振,喝鸩酒不死,而不死的原因,是他将鸩酒稀释了,盼望着皇帝酒下留人,最后没有被毒死,却被传旨太监绞死了。

(胡杨荐自新浪网)

猜你喜欢
砒霜毒死炎帝
鹤顶红到底是什么毒药?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砒霜可治疗脑癌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降解特性
毒死蜱“货紧价升”,需求面不容乐观
银器不管放在什么毒里都能变黑吗
毒死蜱原药价格止跌走稳
炎帝插上“微时代”翅膀
毒死蜱行情一片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