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滨
【摘 要】 美国景观规划师约翰·O·西蒙兹所著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实践手册。西蒙兹在书中具体阐述了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导则,并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从而来思考设计应以何种方式来遵循自然的法则。
【关键词】 景观设计;体验;自然场所
Experience And Design——Read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A Manual Of Enviro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Thoughts
Tang Songbin
[Abstract] John. Symonds's “Landscape Architecture——A Manual of Enviro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 modern classic handbook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ractical. In the book, Symonds expounds the landscape design,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methods and guidelines. He combine science and art to reflect on the design follows the natural principl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experience; natural spaces
美国景观规划师约翰·O·西蒙兹所著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明、易懂、实用的语言讲述场地规划和设计过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全书贯穿了工程师的对于场地设计的严谨分析,同时又具有艺术家和哲学家对自然和环境的观察和思辨,同时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对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1 《景观设计学》重要的设计观点
人类所有的规划和设计都应是在顺应自然法则之下进行的。作者提出,我们探索的不是借用的、规划几何的、怪异的形式,而是一种规划哲学,按书中的语言这种规划哲学就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 。这种思想简单明了的解答了许多景观规划设计人员的困惑,即我们的工作本质就是设计对于使用者有用的场所,并且尽可能的滿足大多数人体验需求,设计的形式反而是次要的。
2 体验与设计的认识和方法
体验作为一种规划设计方式,本质就是表达所设计场地的真实信息,并通过设计进行二次表达。在规划构思之前应包括两个部分,对规划场地本身环境的体验以及对未来场地使用者了解和体验,然后考虑这些体验的收获应该如何为规划设计服务,如何体现在规划设计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这样的体验如何保证是真实的、客观的,许多规划人员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主观的体验强加于规划设计过程中。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和场所的感情和认识是相似的,在场所中的体验也是有共鸣的。但不同时代,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自然和场所的理解和体验都不相同,那么如何将对场地的体验转化为设计实体, 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就有很大的不同。
从时间上追溯, 古代关于世界组织和运行的体验,深刻体现了其生存价值观。如古埃及文明及其对园林的探索是西方园林的起源。岩石峭壁、茫茫大漠以及尼罗河的泛滥和冲积形成的土地,是人们之于世界最原始的体验。为了生存,古埃及人基于经验和理性规划,将自然抽象化,发明了土地测量学和数学几何学,由此古埃及的场地规划设计主要形式为规整行列形式,几何对称的轴线布局,水体和植被的抽象运用也现出雏形。这样具体、直接的体验思维转化方式影响着后来欧洲园林的设计思想。而法国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庄园处理就更加建筑化,主要的设计元素是修剪齐整的行道树和绿篱、规整的水面、造型精确的堤岸和台地,在由修剪整形的山毛榉树、砖石及马赛克构建的巨大平面上,布置着整齐的基座与雕塑,连同精雕细琢的栏杆墙一起,将整个场地构筑成一个气势恢宏的、建筑内外一体的庞大组合体。所以欧洲古典园林更像是一种追求几何造型的游戏,强调对自然的控制,像恢宏的交响乐般的美为世人注目。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规划设计师通过规划手段施予未来使用者或参观者某种特定的、预设的体验。
不同于西方价值观,东方文明在面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环境、奔涌的大江大河、俊秀的高山湖泊时,其原始体验是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所以其对于自然的改造采取顺势而为的态度,所以中国古代在体验自然、秩序和美的集大成者就是中国的道法自然思想,阴阳图解就完美地诠释了变化与静止、秩序与混乱、对立与统一的自然体验。应运而生的中国古典园林便以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为主要形式。中国的古代的场地规划,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2.1 追求设计与自然的平衡
如前文所述,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环境追求是秩序和美感,那么对于景观规划设计来说,就是寻求场地之中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的和谐, 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作为景观规划设计者,应该尊重高度和谐、极有秩序的自然,对设计场地的生态系统、太阳光的高度变化、温度的变化、气流、土地、植被、水体的流动规律、地表和下层的岩石构成都应该有所认识。我们应该懂得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与我们设计场地的自然条件有所呼应,所以我们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做的应该是顺应自然,使设计成果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与平衡。如果我们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于人工设计成果的相互作用,将会导致设计场地与周边环境的矛盾,从而丧失那些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满足的、与环境适应协调的体验。景观设计师应该摒弃“看现场”这种浅尝辄止的现场体验方法,而应该攀高爬低,挖挖泥土,用眼睛观察场地环境,用耳朵去聆听场地声音,用心去感受这块特定区域的独特品质。简而言之,只有在实地中,才能逐步认识场地和它的特征。
2.2 强化场所特征和原生的力量
景观规划设计者应通过对场所的体验,汲取原生的力量, 通过设计构筑物元素来利用和强化这种力量。并且应该尽可能多的对场地进行调查和体验加强对于某一场地的景观特征的认识。实地观察是我们把握场地的感觉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的领会场地状况,才能全面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
我们在详细的调查研究中才会获得一种对场地的理解,比如通过对太阳的轨迹变化、风向和风速的观察,我们可以完善车行道的设计路线以防止炫光对驾驶员的影响,设计步行道路线曲直使游人获得更好的景观体验。仔细观察体院场地优美的景观视角、水体、原生植被,明白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元素,哪些是需要尽可能保留的元素,以及需要摒弃的特征。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成的埃斯特庄园,水体作为一种景观要素,被设计者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特性其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体察物体的根本性质,挖掘基地最高潜能,并戏剧化表现出来。景观设计师应尝试用更抽象思维去感受场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周边的空间格局, 并用逻辑思维去把这种体验表现出来。
2.3 将体验的感知转化为设计语言
景观设计师根据自身对场地的体验,进行再创造,利用材料、形式、设计符号进行表达,创造出可以带给使用者某种预设体验空间以及构筑物。而使用者往往会根据他们自己对规划元素的感受来进行“再创新” ,从而产生类似或完全不同的体验,这里存在着体验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我们感知的过程其實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进行形体再造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师会综合考虑他人对场地的体验,他会通过观察、感知、辨别和交流等方式获得经这些信息,从而将这些他人对场地的想法转化到设计中去。用西蒙兹先生的话说,规划与无意义的模式和冷冰冰的形式无关,规划是一种人性的体验。活生生的、搏动的、重要的体验,如果构思为和谐关系的图解,就会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将像鹦鹉螺壳一样有机;如果规划是成功的,它也会同样美丽。
3 体验设计对当今景观设计师的启示
约翰·O·西蒙兹在其职业生涯中一直提倡“人性的、体验的规划” 。景观设计师想完成优秀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寻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把体验场地作为内心真实的渴望,去虔诚感受自然法则塑造的大地景观,我们才能完成人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设计成果。
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所有的景观设计只有回归到对人类本能的思考与对自然、场所的真实体验, 追求人类活动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人类才能持续性发展,获得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俞孔坚,刘东云. 美国的景观设计专业[J] 国外城市规划 1999(2).
[3] (日)针之谷钟吉著,邹洪灿译.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 园到天然公园[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合编).外国 近现代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