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方法本质 促进深度学习

2019-01-06 02:12孙庆成
物理教学探讨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维

孙庆成

摘  要: 通过对物理思维方法的剖析,使学生经历猜想、模仿、质疑、推理、评价、迁移等思维活动过程,真正理解物理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实践表明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维;深度学习;等效替代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0-0005-3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指出,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由于对物理思维方法剖析不到位,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似懂非懂”“一变就错”的情况。现以一道初三电学“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的典型题为例,谈一谈如何运用物理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例 如图1,已知电源电压恒定。当单刀双掷开关S接a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当S接b时,调节电阻箱R2的旋盘,直到电流表示数又为0.3 A为止,读取电阻箱的电阻值为60 Ω。由此可知,R1的阻值为_____Ω。

对初中生而言,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复杂一些的电路则更难。

这道题笔者希望采用“等效替代法”,先通过对“曹冲称象”问题解决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这类电路问题的方法。在例题教学之前,首先请一位同学介绍故事大意:曹冲建议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舷外水面处做好标记,再把船上的大象换成石头,当水面到达标记处时,停止加石头。此时称出石头的重(质量)就等于大象的重(质量)。

问:为什么石头的质量就等于大象的质量?

学生:因为两次是等效的(水面位置相同)。

问:为什么两次效果相同,质量就一定相同呢?

学生:……

问:如果两次船不一样,行不行?

学生:不行

问:为什么不行?

学生:……

通过一连串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学生站到了“等效替代法”核心思想面前。学生原本对“等效替代法”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物理思维方法的本质。接下来,师生共同推导:

因为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第一次是(G+G)=ρVg,第二次是(G+G)=ρVg。两次的V相同,两次的浮力、总重力相同,所以石头和大象的重力相等。从两次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船体必须相同。

通过推导过程可以看出,“等效替代法”不仅仅是表面上要求效果相同,同时也需要控制一些相关条件。通过剖析“曹冲称象”故事背后的物理本质,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等效替代法”。

接下来,回到例题上,让学生思考:本题中哪个元件可以看作是“船”?哪个元件可以看作是“大象”?哪个元件可以看作是“石头”?前后两次什么样的“效果”要相等?

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可以得出:“R0”相当于“船”,“R1”相当于“大象”,“R2”相当于“石头”,前后两次的电流要相等。

此时,进一步追问:这种“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学生在经历“曹冲称象”本质的推导过程后,已经有了初步的推理经验和能力,可以得到:第一次是I=,第二次是I=,由于U、I、R0都相等,所以R=R。也可以写成:

U=I(R+R)和U=I(R+R2),得到R=R。

如果例题教学到此结束,看似已经解决了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模仿“曹冲称象”运用“等效替代法”,对这种物理方法的本质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又设计了几个问题:

1.如果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怎样才能利用其余器材完成测量任务?请画出电路图。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电流表是表示R和R串联后的一种效果,同样电压表可以表示另一种效果,所以只要把电壓表并联在R的两端即可(与R1并联也行)。

其本质可以推导如下:

第一次U0=×R,第二次U0=×R,得到R2=R1。

2.电阻R0的作用是什么?没有它行不行?如果将它换成滑动变阻器行不行?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R0是一个保护电阻,起到限流作用。如果电源电压在安全范围内,可以省去,但是只能用电流表就不能改成电压表了;如果换成滑动变阻器是可以的,但是前后两次必须保持阻值相同。

3.如果将电阻R0换成滑动变阻器Rp之后,进行第2步操作时,不小心将滑片移动少许,则测量结果与R1相比是否发生改变?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U=0.3 A×(Rp+R1),第二次U=0.3 A×(Rpˊ+R2),当Rp发生变化时,R2≠R1。若Rpˊ大于Rp ,则R2R1。此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运用“等效替代法”时,必须控制其他相关的条件,不能简单看效果是否相等。

在上述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模仿、质疑、推理、评价等思维活动过程,一步步逼近“等效替代法”的思维本质。最后,要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加以检验。

问题1:小清设计的测量某待测电阻Rx 阻值的电路如图2所示。

①他的测量步骤如下:

第1 步:将Rx 接在电路中A、B 两点间,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至适当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V;断开开关S,移走Rx。

第2 步:再将电阻箱R 接在A、B 两点间,闭合开关S,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 V,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48 Ω;则测得Rx 的阻值为            Ω。

②若在第2 步中,无意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了少许,最终测得Rx 的阻值为52 Ω,则说明滑片P 向          (左/右)移,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改变了          Ω。

问题1的设计意图:(1)对例题进行变式复习,可以检验学生对“等效替代法”及串联分压公式的掌握情况。(2)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倒推实验中出现的失误,更具有真实性,更有现实意义,使学生对“等效替代法”中需控制的条件有更深刻的认识。

问题2:在“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小明在调节天平时发现仅调节平衡螺母无法使天平平衡,受“曹冲称象”思路的启发,他(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找来了一些细沙,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这架天平仍然测出了金属块的质量。请将他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1)将铜块放入右盘,在左盘放入细沙,并调节细沙量,直到          为止;

(2)取出盘中的         (金属块/细沙),在该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

本例题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的问题,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效替代法”这种物理思维方法。因此,教学是从分析“曹冲称象”的浮力本质开始,引申到“测电阻”,再迁移到“测物体质量”,使学生能够运用“等效替代法”的思维方法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等效替代法”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毛海玲.例谈巧用小故事讲评“等效替代法”测电阻[J].物理教学探讨,2012,30(6):24-25.

(栏目编辑    赵保钢)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