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栓通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9-01-06 08:09:02梁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动图分级心肌梗死

梁艳

当前我国的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率不断增加, 患者的年龄不断增加, 特别是>60 岁的群体, 发病率和死亡率陡增, 我国的农村患者死亡率比城市患者高[1]。介入治疗的发展和推广让急性心肌梗死的再通率和生存质量得到了提升, 现在不同地域和等级的医院治疗效果不同, 再灌注率从30.9%~69.4%不等, 有46.2%的患者没有接受再灌注治疗[2], 血栓通注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患者, 接受4 周治疗后, 1 年远期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相比于常规治疗, 临床中有效率提升幅度大, 除了需要加大心血管临床使用指南之外, 常规治疗是基础, 中医中药对该类疾病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对血栓通注射使用结合常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本院对80 例患者开展了对比研究, 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4 月~2015 年6 月本院80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39 岁, 最大75 岁, 平均年龄(59.5±5.5)岁;女14 例, 男26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43 岁, 最大78 岁, 平均年龄(60.2±6.2)岁;女13 例, 男2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放弃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栓通治疗,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52]500 mg 加入到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EF 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为(1.97±0.70)级, 对照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为(2.58±0.60)级。观察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185, P<0.05)。

2.2 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 值为(0.55±0.10), 对照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 值为(0.41±0.11)。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956, 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12 例并发症、占30.00%, 对照组发生22 例并发症, 占5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5, P<0.05)。

3 讨论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过长, 心肌细胞死亡, 引起了患者的危急病情[3]。在此次研究中患者均是原发性冠状动脉事件引起的, 患者胸痛、心力衰竭、猝死, 对患者的生存产生了非常大的危害[4]。

三七总皂苷是血栓通注射用药的主要成分, 该物质从三七中提取, 能够活血通络, 促进经络通畅。血栓通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对患者的症状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患者接受治疗后能够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让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得到控制[5]。研究表明, 接受4 周血栓通联合常规治疗后, 远期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从58%提升到80%[6]。最近,血栓通治疗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 该疾病的范围也在增加,包括冠心病、肾小球肾炎、视网膜病变等。刘吉平等[7]的研究中, 血栓通静脉滴注治疗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 因此血栓通能够抗血栓。根据研究显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血栓通治疗的效果比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要好[8]。血栓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在国内有相关的报道, 傅晓霞等[9]的研究中, 使用血栓通注射治疗能够保护再灌注的心脏, 避免再灌注导致的损伤[10], 说明其对心绞痛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为(1.97±0.70)级, 对照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为(2.58±0.60)级。观察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级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185, P<0.05)。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 值为(0.55±0.10), 对照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 值为(0.41±0.11)。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EF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56, P<0.05)。观察组发生12 例并发症、占30.00%, 对照组发生22 例并发症, 占5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5, P<0.05)。

总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如若不能及时接受再灌注治疗, 采取血栓通注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升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心动图分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4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