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园的对比分析
——以天坛地坛月坛为例

2019-01-06 10:13陶培元
现代园艺 2019年14期
关键词:林冠天际线天坛

陶培元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1 外部条件

1.1 外部交通

1.1.1 天坛。公共交通——40条公交线路可到达附近。轨道交通——五号线直达、地铁二号线邻近,交通便捷。

1.1.2 地坛。公共交通——21条公交线路可到达附近。轨道交通——北京地铁二号线、五号线直达,交通便捷。

1.1.3 月坛。公共交通——9条公交线路可到达月坛公园附近。轨道交通——北京地铁二号线邻近,交通一般,主要服务周边居民。

1.2 周边建筑

天坛位于中心城区,服务功能齐全,周围主要建筑以居住区、写字楼与商城为主,兼有部分小学、酒店、医院及相关研究机构与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地坛位于中心城区,服务功能齐全,周围主要建筑以居住区与写字楼为主。月坛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周围主要建筑以居住区为主。

2 内部分析

2.1 绿地类型与绿地率

天坛、地坛与月坛作为北京九坛八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地分类中属于公园绿地中的历史名园。经过测算:天坛绿地率约为59.71%,地坛绿化覆盖率为79.66%,月坛绿地率为46.80%。

2.2 天际线分析

天坛周围的建筑均为不超过7层的多层建筑,园墙高逾8m。园内乔木均为高耸挺拔类型,主体建筑群与外墙距离较远,使游人在园内的任何角度向外望,视线范围内都不会有高层建筑。从园中最高点祈年殿附近向外眺望,天际线是由园中各类高乔的林冠线与极远处的市区建筑外轮廓组成的波动线形,由于祈年殿本身覆土抬升的高度和对周围建筑的高度控制,决定了视域中没有在视觉效果上能超过祈年殿高度的建筑。而在园内其他位置,由于高大树木的遮蔽,天际线基本为林冠线或林冠线与园内建筑轮廓线组成的错落折线。

地坛周围的建筑大多是多层住宅建筑与中高层的商业建筑,均不超过8层,由于地坛园内密植高大侧柏且本身面积较小,南侧的天际线基本为林冠线,还有零星从林缘露出的建筑一角,向北的外部建筑基本为多层住宅,虽然林地郁闭度降低,植物群落的高低变化更加丰富,但建筑高度的降低令北侧的天际线为更纯粹的林冠线。

月坛按体量而言更接近于游园的大小,周边建筑多为中高层住宅建筑,也有零星几个高层商业建筑,夕月坛遗址区域的天际线还是以圆柏群的林冠线为主,南侧果园区的天际线则变为建筑轮廓线与林冠线的上下组合,从果园区域可以明显的看到周围建筑的上部,但未形成高楼环绕的视觉效果,与园内建筑风格组合较为和谐。

2.3 植物配置

天坛广植华北地区最常见的侧柏与桧柏,在西南门殿东北侧更有古柏林生长,从南门开始的中轴线两侧,直至祈年门也分布成片的高大桧柏。昭亨门后东西向的国槐大道与内坛南墙遥相呼应,环抱内坛三侧的则是单列种植的白蜡。内坛中有小面积的白皮松与古柏混植的林地、片植的栾树群与沿东西墙分布的单列玉兰树。在内坛东门外,是圆柏笼罩下的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区,向东是点阵状种植的大片银杏林区域,更北侧则是东西向断续分布的高大毛白杨。

地坛南侧以方泽坛为中心的历史建筑区中,只有整齐密植的高大侧柏,和在绿地边缘作分隔用的小叶黄杨篱带。向北的市民服务区域植被种类开始变多,尤其是10年落成的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内更是丰富多样。

月坛全园由北侧的夕月坛遗址与南侧的果园组合而成,植物基本为与道路走向一致的圆柏群,夹道生长凸显庄严气氛。植物配置基调鲜明,突出“月文化”主题,公园东部“光风霁月亭”建置在土山旁,山上林木葱郁、浓荫蔽日,兼以灌木花草丛生,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通过视觉渲染烘托这一意境[1]。

2.4 尺度分析

北京祭坛园林与其他园林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内部空间的主体建筑是祭祀的坛台[2]。

天坛建筑群,作为最高的礼制建筑群,在布局上有几点却并不是绝对的依循规制,如:中轴线不居于正中[3]。这使得天坛的尺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天坛作为最早的祭祀场所,曾经承担了所有的祭祀活动,是所有祭祀场中最大的。高墙巨树和宽阔道路在竖向营造出一种外缘闭合却体感开阔的围合效果。高大的建筑与树木也贴合天坛祭天祈年的主要功能。

地坛作为专用于祭祀地祗的场所,所有的建筑高度都较低,方泽坛与皇祗室均为单层建筑的高度;园墙约3m,方泽坛墙更是仅1人高。园中只有高耸挺拔树木,园路大概为3人并行的宽度,园地本身面积不大,在高大树木的映衬下显得尺度更小,是适于游憩,体感亲切的体量。

月坛北坛部分的坛墙与柏林都较为高大,将原本较宽的道路衬托出狭长的视觉效果,展现出祀月场所的独特氛围。南园的乔木同样高大,但乔灌错落的搭配和疏密有变的种植,加之使用了更加郁闭的树种,使南园的体量变化更加丰富,园路也随着景观变化宽度,园墙仅有1人高,建筑均为仅有1层的亭台游廊,低矮人造物与错落有致的植被的组合将南园打造成灵活多变的休憩空间。

2.5 人群分析

公园服务的人群大致分为2类:外来游客及附近居民,不同人群类型在公园内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有很大差别。

2.5.1 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调研的3个公园中体量最大的一个,园内游人数量也最多。

外来游客:外来游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游玩的“一次性”,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多分布在景点附近,如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等,对于公园里休闲健身的地方基本不会去看。但也有例外,调研过程中在健身区发现了一群外国人跟着中国老师学习体验武术。

附近居民: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其集中在2个地点:(1)内坛东门外的健身活动点。(2)从东方通向祈年殿的七十二长廊。健身点的人基本都在进行体育锻炼,有需要借助健身器材的引体向上,压腿等。在长廊的人基本都在进行棋牌活动。

2.5.2 地坛公园。地坛公园是调研的3个公园中体量较小的一个,园内基本都是附近居民,外来游客很少。南边的方泽坛附近游人很少,人们大多都分布在整个公园的北侧。通往北门的主干道两侧列植高大的银杏,这条主干道西侧是一个儿童游乐场,布置儿童娱乐设施,目标人群应该是7~12岁的儿童。养生文化园依照五行五脏划分5个区域,中间是养生广场,南侧则是带有游廊的中药院,在这里面有写生的人,练习箫笛、小提琴的人,还有练歌的人和科普中医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停驻地点。

2.5.3 月坛公园。月坛公园是调研的3个公园中体量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精致的一个。园内的场地及景观尺度都很亲近游人。园内游人很少,全园不足百人,大多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原果园改建区。进门就是一个爬满植物的长廊,有人坐在廊下的凳子上休息。朝北是一个列植槭树和银杏的小广场,秋色叶很美,有人在此拍照。朝西走是一块散落亭台的区域,尺度很小。往南则是一个小型健身场地,有人在这里打乒乓球。

猜你喜欢
林冠天际线天坛
约翰·波特曼:改变世界城市天际线的建筑师
《天坛之美》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油田用钨合金镀层腐蚀性能评价研究
创意
面向优势选择评价的天际线方法
屋顶征服客
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