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畅 赵艺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地区也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了给乡村居民营造更加干净整洁的环境,部分乡村地区在建设过程中极力模仿城市特点,使得乡村自身蕴含的村落空间、景观等方面的特征逐渐淡化,这一做法导致我国部分传统村落逐渐丧失特色,不利于传统村落特色的保存。因此,研究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景观特征、文化特征等,有利于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持其传统特色。
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代表,有着鲜明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为了保证在乡村建设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其自身的特色,研究分析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关中地区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具体范围主要包含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这5大城市所涵盖的地区,整体面积超过5万km2,人口密度高,陕西省大约2/3的人口都生活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比较特殊,从其发展历史中可以发现,关中地区在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基于这一原因,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保存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如何既能完整保存这些传统村落,又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一项问题。
当前,陕西关中地区有超过20个村落都属于国家级传统村落,还有100多个村落属于省级传统村落,由此可见,此地传统村落聚集情况明显。这些传统村落在空间布局、景观等方面都有其独有的特征,而这些也正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价值所在[1]。
陕西关中地区地理范围较大,导致南北地区存在着明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别,而且陕西关中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地人会根据村落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等来进行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设计等,造就了陕西关中地区形式多样的传统村落景观。传统村落的建造体现了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征,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理念,值得研究。
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而且聚集程度高。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主要是从传统村落分布的集中程度以及均衡程度2个方面来分析。
陕西地区的传统村落整体呈现出分散性特点,而且分布相对均衡。进一步缩小量化尺度就会发现,超过80%的传统村落都集中在渭南、咸阳两地,而宝鸡、西安、铜川的传统村落数量并不多,尤其是铜川地区,传统村落数量只有1个[2]。由此可见,在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的均衡度不高。
造成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呈现上述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主要包括:(1)地形因素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地形比较复杂的秦岭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而这些地区由于地形原因呈现出一定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这些地区的村落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民俗文化,并且流传下来。(2)交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传统村落都分布在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地区,这与地形因素的影响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由于受外界干扰较少才得以形成。(3)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传统村落大多存在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而经济落后又使得这些地区人为开发程度较小,使得村落原貌及民俗传统等都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保存。
由于陕西关中地区历史发展时间较长,因此,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也受到了村落建设年代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建设年代差异较大,在唐代至明清各时期都有村落建成。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关中地区作为周、秦、汉、唐时期的军事重地,很多传统村落都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建造;金元时期,韩城的地位颇重,因此,当时建造的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渭南韩城地区;明清时代及其后的传统村落在陕西各地都有分布,最主要分布在陕南地区,这也与当时朝廷的政策有关[3]。
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数字高程模型地图的分析发现,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平原地区的村落数量反而较少。这些传统村落周围大多有河流沟谷分布,地理环境上具有典型依山傍水的特点。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村落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传统村落也更容易保持其自身的各种特色。
另外,河流地区可以使村民比较便利的获得水源。河流沟谷地区的农耕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而且土地也较为肥沃,有利于村民通过农耕获得赖以生存的食物。除此之外,在黄土高原地区,河流沟谷地区更易形成靠山崖的地形,给村民开挖窑洞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
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布局形态特征的研究发现,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在空间布局方面以顺应地形地势为主,具体表现出以下形态特征:
3.2.1 集中式布局。呈现这种布局特点的村落大多分布在一些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这种村落大多由家族聚居形成。整个村庄通常围绕某个中心呈现出放射型发展的特点,这是由于随着家族人数的增多,整个村落会由内向外不断扩张,基于这一特点,集中式布局的村落都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村落。
3.2.2 组团式布局。这种布局形态的村落与集中式布局的村落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河流、山梁等地貌的分割,使其呈现出多个团块发展的特点。
3.2.3 条带状布局。这种布局分布村落主要是由于受到所处地区河流、沟谷等地形条件的限制,当然还有一种原因是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比如,分布在某一交通要道的两侧地区。
3.2.4 依照村落所在地的地势和地形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没有固定的形态特点,完全由当地的地形地势决定[4],比如,沿着某一山坡或者谷地呈线形、放射型等形态特征分布,或者被各种地形地貌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团块,顺应地势来分布。
民居建筑是村落当中最能体现其村落特色的景观特征,从屋顶、山墙、平面布局、装饰手法、建筑材料方面分析陕西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的特征。
3.3.1 在建筑材料方面。关中地区居民通常采用青砖、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具体的材料使用则是与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相关,在沙质土地的渭南区域多用青砖为墙,中部地区多用土坯筑墙,西部地区则是多用夯土墙。
3.3.2 在屋顶造型方面。关中地区常见的形式为单坡硬山顶的半边盖形式,这主要由于关中地区雨水少、夏季干热、冬季寒冷且多风沙,这种造型有利于降低室内温度,并且防御风沙。
3.3.3 在山墙造型方面。关中地区的山墙造型大多为“人”字形,这与其屋顶造型有关。在建筑平面布局方面,关中地区多为合院式、单排房院、窑洞3种类型。
3.3.4 在局部装饰方面。陕西关中地区大多应用木雕、砖雕、石雕装饰门窗、照壁、门楼等处,其中又以砖雕最为流行。
主要从宗族建筑、宗教建筑、交通驿道和古街区、军事遗址4个方面入手,分析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主体公共建筑特征[5]。首先,宗族建筑主要包含祠堂、家庙等,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大多建有祠堂,并且这些祠堂普遍具有一定的历史,而祠堂建设情况主要与当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情况相关。其次,在宗教建筑方面,关中地区主要有佛塔、玉皇庙、观音庙、药王庙等多种类型的宗教建筑。再次,关中地区的交通驿道和古街区大多分布于水陆交通要道或商业发达的区域,这些区域传统村落规模普遍较大。最后,军事遗址主要包括古城墙、古城寨等,这是由于关中地区自古便是军事重地,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争夺的重点。
综上所述,陕西关中传统村落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为了在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其传统特色,本文对其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进行研究。
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呈现出集聚性、不均衡性的特点,而在景观特征方面则是与村落所在地的具体情况相关。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正确了解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一些特征,并且在村落建设和开发过程中注意保存这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