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标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生态园林实际上是指具备生态功能的园林。也就是说生态园林除了有普通园林艺术性、观赏性特性之外,还要具备平衡生态系统、改造自然环境的特征。生态园林设计包括众多项目,比较重要的是花草种植、灌溉以及植树。这些工作能够推动城市生态化进程,并全面提升绿植多元生态效益,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够发挥吸附空气中有毒粉尘以及实现小范围气候调节的作用,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美观、更加舒适,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
生态园林内容丰富、内容广泛,生态园林设计不单单是简单绿化,生态园林需要园林的支持完成空气净化、环境美化、城市绿化,实现城市环境的统一与和谐。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生态园林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植物配置对于生态园林、城市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同植物群落的面积、规模是不同的,设计园林时需要构建不同植物层次展现植物不同种类,打造植物群落结构,严格规范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确保植物群落得以健康发展。此外植物群落结构除了要依靠简单植物组合以外,同时也要应用多类型植物提高园林绿化率,实现植物群落有效渗透。
在植物效果方面,因相较于单个植物零星点缀来说,植物的整体搭配能够带来更高、更突出的观赏效果。园林设计需要做到美学、生态学、植物配置相辅相成。事实上,园林设计并不简单,园林设计非常复杂,属于交叉性学科,园林设计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生态园林建设以植物绿化作为核心,在美学、生态学的支持下,园林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搭配创造更大的生态效应,增强园林植物景观观赏性、变化性。所以,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不断整改与调整。建设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优化、对比,实现植物最优配置。
植物配置前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绿地实际情况,结合植物生长习性、生态习性,合理搭配各种植物,将乔木、灌木、草坪等不同种类植物打造成复层植物群落。植物配置需要遵循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以人工行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群落系统。设计园林前工作人员需要先行勘察与测量土地,以便掌握好实地的气候特征、地理条件,根据绿地功能需求合理化设计。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因地制宜与经济合理作为基本原则。植物配置绝不能一味的强调追求独特,而是要结合实际需要,包括地理特征、绿植生长需求合理搭配植物种类,发挥植物生态组合效益,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根据植物本身特征、环境特征、树种光照需求、土壤、气候条件、环保要求、绿地性质合理配置树种。当然可持续发展也要体现地域文化、历史文脉、自然条件,积极种植乡土树种。园林植物的配置应将物种生态特征考虑在内,合理选择种类防止物种相互竞争,营造种群稳定、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复层群落。植物属于有生命成长空间的物体,能够容纳其他野生生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植物与生物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所以,生态植物配置应当考虑人类需求与尺度。只有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物种应反映群落植物种类变化程度、丰富度、均匀度,体现群落稳定性、动态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所以不论是哪一种植物群落都需要一定面积与规模。同空间植物之间存有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有好也有坏。生态植物配置应互惠共生,防止相互抑制的情况发生。
在配置的过程中,园林工作者需要对乔木、花卉做深层次、多层次配置,提升园林艺术效果、美学效果。在植物、叶色、花色的多样搭配下,凸显色彩丰富性与层次性。此外花期的分层配置同时也是延长景观观赏期的有效举措。在配置时需要熟练掌握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与观赏特性,把握好群落植物配置,结合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与美学原理合理搭配,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美学艺术。
这种配置总共包括孤植、丛植以及群植3种方式。(1)孤植指的就是单株植物以孤立种植方式出现。生态园林的设计一般会在园林配置一些单株可以庇荫用的植物,满足园林结构需要。此外孤植还能打造单一空间,其对单株植物通常都有较高的要求,一般会选择叶片颜色特殊,姿态相对迥异,树形十分优美的植物、花卉等。此外孤植对生长空间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孤植周围距离树高4~10倍的范围是不应该出现其他景观植物的。合理孤植能够最大化植物个体美,此外这种模式也是生态园林最直接的景观。(2)丛植为4~6株同类植物以及8~9株种类不同的植物混合种植,能够成为独立植物群。这种配置方式能够让群体美与个体美充分结合到一起,实现园林植物结构自然过渡。丛植是目前生态园林中使用最广泛的配置方式。(3)群植主体一般为1~2种乔木,此外还会配合大量灌木、乔木混搭,打造大面积植物群体,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植物配置模式。群植一般需要大量植物、大面积土地搭配。群植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这是因为植物大量的聚集就会对植物位置、矿物质、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予以更多考虑。单独的植物群如果出现了2种植物群同时占据单独生态位,那么这个单独生态位最后通常会退出植物群。所以,植物群植时需要充分考虑群落主体植物与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群植需要考虑生态为原则,以此为依据确定植物种类,实现不同种类植物的相互补充,构成一个稳定生长、结构合理的植物群落。用合理的群植打造整体美、效果突出的生态园林系统,其对提高整体美感和生态效益来说有很突出的现实性意义。
这类配置方式大多应用于广场、道路等区域。这种配置方式可以被分为环植、长方形种植、三角形种植、正方形种植、行植等类型。植物配置一般以固定形状配置,这种方式的配置能够让人们对植物景观产生整齐、规范的感受。此外规则配置还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最大化发挥植物生态作用,其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的现实效益。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植物的价值,利用园林植物美化景观、改善环境,同时也是为居民提供避难所、休息场所等,就需要重视植物的综合利用。用合理布局、科学配置方式,将植物打造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生态系统。此外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可用绿地变得越来越少的问题。所以,园林植物配置还要结合城市实际用地情况。为了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可以用藤本植物打造立体绿化系统,利用城市所有可用土地提高绿化面积。比如在高楼顶部种植草坪提高绿化面积。发挥植物生态作用,打造特色生态景观系统。实现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社会局势越发现代化的今天,虽然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带给了人们更便利的生活,可是人类生活环境同样遭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城市园林建设能够很好地缓解与改善这一问题,重新将环境调节为能够让人类适应、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此外城市环境在园林的支持下,整体绿化效果也将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工作,必须做好绿地的合理使用,将节约资源作为原则,平衡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促使生态园林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