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凤华
(国有北票市大青山林场,辽宁 北票 122100)
森林(Forest)作为生态系统的总体,被誉为“地球之肺”,其内部含有丰富的物种(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等)、复杂的结构,且功能多样,可以有效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但是在工业化社会发展脚步逐渐加快的今天,森林资源浪费严重,导致树种资源紧张,因此,展开植树造林工作非常有必要。
植树造林技术多种多样,通过植树造林技术,可以让所种植的林木顺利成活,由于植树造林涉及面积广,经常会跨越不同地域,因此,在展开植树造林工作时,就需要严格掌握植树造林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每一种树木的生长条件不同,只有充分做到“因地制宜”,才可以让林木顺利生长,提高成活率。针对此种情况,需合理选择林木品种,尽量选择本土林木,并对所选择的林木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林木根苗健壮、无病虫害,种植后能够健康生长。
林木幼苗种植前期,需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只有种植区域土壤条件合理、肥料充足,才可以有效保证所种植林木幼苗的成活率。针对此种情况,要想充分保证林木幼苗的成活率,就需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从火烧、割除、化学药剂等方式,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确保能够清除造林地上的杂物、杂草,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
林木幼苗种植时间非常关键,如果种植时间选择不正确,极易导致所种植的林木幼苗无法成活,针对此种情况,就需要积极选择植树造林种植时间,尽量将林木幼苗种植时间选择在下午,避免林木幼苗受到阳光暴晒,充分提高林木幼苗的成活率。
林木幼苗种植完毕后,如果不进行管理,极易导致林木幼苗出现病虫害问题,无法健康生长,降低成活率。针对此种情况,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就需要合理选择幼苗病虫害处理技术:一方面,在林木幼苗种植阶段,可以限制林地条件,优先选用原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并委派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亲临现场,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确保林木能够快速成活,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化学农药喷洒法,定期对林木幼苗喷洒化学农药,让林木幼苗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问题,并保证造林后苗木的水分平衡。
植树造林工作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并抵御风沙的袭击,有效促进了生态的平衡发展。由于植树造林工作面积大,涉及种类多,如果不加以管理,极易降低植物成活率,难以提高绿化程度。针对此种情况,林业部门就需要积极展开植树造林的有效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封山育林”主要是指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通过此种方法可以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并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让森林资源更加丰富,树种更加齐全,从而实现生态的平衡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幼林抚育(tending of young stand)”主要是指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而在幼林时期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通过此种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植树造林质量,让造林成果得到巩固[5],意义重大。林业部门在使用幼林抚育的管理方法时,需要严格注意以下2点:一方面,需要将主要精力放置于对外界环境的看护上,确保幼苗在生长阶段能够吸收充足的光照、水分、肥料等营养物质,让幼苗可以健康生长,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土壤质量的管理,定期进行松土、除草等工作,确保杂草不会影响幼苗的生长,有效提高幼苗生长效果,让其可以成长为规模化树林,实现植树造林的最初目标。
“退耕还林”主要是指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从而实现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要想顺利开展植树造林,就可以采用退耕还林的方法,充分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而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的进程,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产业的发展,负面效应大。面对此种情况,我国就需要积极展开植树造林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工作,扩大森林资源,有效保证了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植树造林技术,创新植树造林管理理念,从根本上保证植树造林工作能够有效进行,为人们营造绿色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