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探析

2019-01-06 18:20林锦源
现代园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禽类管理水平林木

林锦源

(身份证号:4401831986****1336)

林业发展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林业发展更好的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林业增长模式,加强对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林业建设提出更加优良的意见与技术支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1.1 技术创新意识较低

我国人民群众在长期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观念较为淡薄,缺乏在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层面的创新,导致林业发展的效率受到限制,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林业栽培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很多林业栽培管理工作的创新思想也无法得到落实[1]。

1.2 管理人员能力有限

现阶段我国林业栽培管理人员大多数情况下依靠经验,且一些地域仍然使用老旧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理论知识,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撑,使得现阶段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处于落后阶段,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综合当地的水质、土质、气候条件等情况分析实际的苗木培养与栽培,在文化水平与管理水平上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增长。

1.3 管理水平较低

在长期的林业栽培管理发展中,管理人员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管理技术手段与形式都较为陈旧,思想意识淡薄与有限的管理水平,得林业栽培管理的整体水平较低,管理人员忽略技术发展与林业整体生长问题,导致林业栽培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2 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2.1 技术层面

2.1.1 复合型林牧栽培管理。复合型林牧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指有机结合林业栽培管理与牧业种植管理,其中牧业种植管理主要是指牧草的种植,能够为畜牧业提供草料,复合型的林牧栽培与管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面积,设计一定的生态循环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在种植条件方面,把握林木与牧草生长气候环境的协调性与地质条件的有效性,尽量满足二者的共同可生长环境,促进二者的协调生长。在科学种植方面,把握林木之间的空间距离,综合考虑林木的养分吸收是否会相互影响,以及距离过近时不利于牧草的光照吸收,科学的栽培与种植能够提高林木生长的效率,促进林木与牧草的和谐共生。在种植后的管理层面,应当定期浇水,第一次浇水时应当对林木进行涂白处理,减少病虫害的威胁。时隔半个月后的第2次浇水与第3次浇水,应及时清理林木周围的杂草,预防杂草吸收水分与养分,影响林木的生长。

2.1.2 复合型林禽栽培管理。复合型林禽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指融合林木栽培与禽类养殖,促进二者的和谐共生,一方面,林木环境为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林木为禽类提供阴凉,林中环境适宜禽类生长,且禽类以林中的害虫为食,有益于禽类身体健康的同时减少了害虫对林木的威胁。另一方面,林业中的禽类养殖尽量以雏鸡雏鸭类为主,相对较大的禽类有可能会破坏林木,禽类的排泄物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利于林木的分化与生长,提高林木的整体成活水平与生长水平。

2.1.3 复合型果树蔬菜栽培管理。复合型果树蔬菜栽培管理主要是将不同特点的水果与蔬菜种植在同一系统中,通过生长环境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种植果树与蔬菜,在搭配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果树与蔬菜的生长特征不会发生冲突,规避合理的冲突,提高复合型果树蔬菜种植的有效性。在生长条件方面,应当充分考虑果树与蔬菜的生长环境,其中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根据具体的长势进行温度调节,促进二者生长的协调性。在果树与蔬菜栽培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面,在催芽栽培时期,应当确保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处理,在果树与蔬菜开花时期在花蕊上喷洒一定的药剂,预防病虫害。

2.2 管理层面

2.2.1 提高林业栽培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了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应积极提高林业栽培的整体管理水平,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与投资力度,积极引进掌握先进林业栽培技术的专员现场勘察林业栽培,充分指导林业栽培技术,将林业栽培最新研究的技术传授给林农,加大对林业管理者的技术支持。其次,在意识层面上,积极宣传与推广我国绿色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鼓励林业管理者积极构建小型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业种植环境,并且在林业资源的栽培与管理过程中,积极使用物理手段与农业手段,减少林业栽培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时刻将保护自然环境的任务放在首要位置。最后,加大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林业管理者与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并使用正确的林业栽培与管理方法,并时刻将科学化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林业工作中,促进林业管理的科学性[2]。

2.2.2 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林业管理人员战斗在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第一线,为林业管理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促进国家的绿色健康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应加强对林业栽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知识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一方面,应当提升林业管理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积极应用现阶段发达的信息技术学习最新的林业栽培知识与技术,掌握林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林业栽培技术,将创新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林业栽培管理中。另一方面,鼓励林业栽培管理人员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林业管理的工作中,在林业栽培阶段尽量保证林木的健康与抗病性,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复合型林牧业的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建设小型的生态系统,加强林业种植需求的自我满足。将绿色发展意识融入林业管理的技术层面,提升林业栽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制度层面

现阶段我国林业栽培管理缺乏专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规范的约束,导致我国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应用与管理措施出现问题,在林业栽培管理中很难发挥技术效果。科学的林业栽培管理制度一方面保障了林业栽培管理的资金投入,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投资机构的加入,为林业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对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指导,要求林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标准进行作业,有效管理林业栽培,提高林业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制度的制定要综合考虑林业管理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思路引入到林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中,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创新面临技术创新意识较低、管理人员能力有限、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明确了复合型林业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林业栽培管理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禽类管理水平林木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提高建筑机电工程项目安装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什么是碳中和?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