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修红,李咏燕,孟广杰,孙晓兰,王 旭,张金琦,杨东霞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妇科血瘀证是指由各类致瘀因素,如气滞、气虚、痰凝、寒凝、血热和外伤等[1]所致的以腹痛、盆腔包块、异常出血、月经不调、痛经及不孕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证型。妇科血瘀证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是指由该疾病所导致的痛经,是继发性痛经的代表之一。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等作用,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针灸研究成果表明,针灸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多靶向的整体性调节特点[2-4]。相比西医治疗方法,针灸疗法更保守,其作为一种安全、易操作的治疗方法,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5]。
妇科血瘀证痛经的病因主要归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虚损3大方面,主要分为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浊血瘀证、热毒血瘀证和外伤血瘀证6大中医证型[1]。痛经主要是由妇科血瘀证所引起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其病机实质是瘀血阻滞胞宫和脉络,并出现全身血液不同程度的运行障碍。体质虚弱和心理不健康是妇科血瘀证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寒邪入侵和情绪波动是其主要外在诱发因素。
针刺疗法是最传统的针灸疗法之一,采用不同的针具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杨春旭[6]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用针刺加艾灸治疗,治疗组取中极、水道、地机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口服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组复查率低、不良反应少。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对于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明显[7-8]、无毒副作用。宁英[9]将90例患者随机分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进行穴位针刺,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周期为3个月。结果显示针刺法与给药法均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且在疗效上针刺组优于给药组。孙远征等[10]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以肝俞、肾俞和期门等穴位作为主穴,针具选用毫针,结果表明能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疼痛感。陈丽娜等[11]采用腹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选取适当的疼痛区域,在月经周期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1.4%。结果说明腹针法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之一。刘媛媛[12]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35例,取气海、子宫、太溪等穴位用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连续治疗7天,总有效率为77.14%。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通脉、行气活血的作用。焦富莲等[13]采用随机对照法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以关元、中极及三阴交(双)为主穴,附加其他辨证穴位,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对照组为80.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金丹[14]将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痛经宝颗粒药物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0.6%。这表明温针灸和药物治疗对原发性痛经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治疗效果,温针灸更显著。曾睿等[15]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取太冲及关元、中极等穴位,针刺后进行艾灸直至艾条完全烧尽,有效率达94%。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改善患者腹部疼痛感。温针灸与单纯针刺疗法相比,由于痛经遇寒加重的特点,因此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灸法是以艾叶等可燃材料对病变部位进行温烤、灼烧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李慧璟等[16]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按照热敏灸法,每次施灸30~100 min,1次/天;对照组采用传统温和灸法,即用纯艾条对患者施以温和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结果表明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显著效果。侯咪等[17]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艾灸组。艾灸组主穴取:十七椎、子宫及三阴交等穴位,每日灸1次;西药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2次,3个月经周期为治疗时长。结果显示艾灸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表明艾灸组治疗效果更显著。卢松等[18]通过艾灸中元穴,配穴各穴,得出灸法可以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牛向馨等[19]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穴位热敏化程度,以腹部为高发区,选用关元、子宫及三阴交(双侧)等穴位,结果表明艾灸治疗效果显著。灸法因能使患者机体感受到温热感,通过散寒止痛来达到治疗效果。
针药结合是指针灸与中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增强疗效、加快疗程等特点。符少文[20]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口服舒肝化瘀汤,对照组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0%。得出结论,针药结合法提高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与借鉴。魏伟等[21]采用理冲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取关元、大横作为主穴,治疗后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液CA125、EmAb值的改变以及病症的变化。结果发现,针药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杨东霞等[22]研究发现,少腹逐瘀汤结合针刺有明显的改善大鼠发病时的疼痛感,可以观察到大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说明了针药结合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于痛经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血瘀证,因此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也加快了治疗进程。
穴位埋线疗法也常用于一些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通过经络将大量刺激信息传入体内[23],持续、长期、缓和的刺激穴位。董少梅等[24]将11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即穴位埋线(治疗)组56例与口服田七胶囊(对照)组54例,治疗组选取关元、三阴交和血海等进行穴位埋线,对照组给予田七痛经胶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21%,对照组为72.22%。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法相比于田七痛经胶囊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王明明等[25]将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平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穴位埋线疗法为治疗组,给予西药治疗为对照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穴位埋线法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疗法之一。陈广贤[26]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穴位埋线组,于月经前1周在双侧的三阴交、肾俞及次髎等穴位进行羊肠线的埋藏;月经后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埋线。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法明显改善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征和病症,缓解痛经的疼痛,提高受孕率,进一步提高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穴位埋线法通过长期刺激相应的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
其他疗法包括电针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敷贴疗法等一些新型针灸疗法。张鑫鑫等[27]将7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电针组选取气海、关元、中极及子宫等穴位进行针刺,得气后双侧子宫分别与关元、中极相配接在脉冲电子治疗仪上,选用频率为70 Hz连续波,隔天治疗1次,6个月为总疗程,总有效率高达94.4%,说明电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林海英等[28]采用穴位注射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针刺法相比达到了明显的镇痛效果。陈丽文[29]采用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药膏贴敷于气海、关元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有效率为90%。新型针灸疗法打破了传统的针灸治疗方式,更方便且疗效显著,为痛经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在了解妇科血瘀证痛经致病机理的基础上,对针灸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进行综述。根据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相关文献可见,从整体上讲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药物组。不同的针灸疗法各有其特点,针刺法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目的,对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灸法可以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多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针药结合法可以增强疗效,加快治疗进程,此法对治疗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的针刺或艾灸。针灸对穴位是有选择性的,所选主穴大致相同,主要是气海、关元、中极及子宫等穴位。由于配穴的选择不同,所达到的临床疗效就有所不同。一些针灸疗法优于药物治疗,尤其是针药结合对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更有利,表明针灸与中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综合疗法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针灸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和缓解痛经患者的症状。目前,关于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较深入,未来应加强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目前来讲,针灸在治疗相关妇科疾病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多种针灸疗法中选出何者为最优,还没有准确的定论,即使采用同种方法,其疗效差异仍与穴位的选择、患者的体质、针灸手法、时机与针刺顺序等有很大关系,但这些因素常会被忽略。在规范妇科疾病的中医证型和治疗机制方面,还有许多要改进和补充的地方,以期开发出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的更有效的疗法及其治疗机制,提高妇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