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渭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743300)
流产是指母羊在妊娠期间,由于受到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早期胚胎发生死亡而被吸收,或提前从产道排出的一种疾病。在肉羊生产中对该病的防治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养殖户收益,文中就该病的中西医疗法做一论述,供大家参考。
导致羊流产的因素很多,包括传染性流产、非传染性流产、营养性流产和机械损伤性流产。
1.1 传染性流产
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弯杆菌病、毛滴虫病等。
1.2 非传染性流产
可见于胎产性疾病和内、外科疾病,如子宫畸形、胎膜炎、肺炎外伤、蜂窝织炎及败血症等。
1.3 营养性流产
可见于母羊长期营养不良、消瘦。主要由于无机盐缺乏,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剩,导致营养代谢障碍,从而引起流产。
1.4 机械损伤性流产
由于饲养密度过大、互相冲撞、斗架、踢伤、挤压,以及公、母羊同圈饲养导致互相爬跨乱交配等原因,可造大量流产。此外,冬季受寒、长途运输、用药不当,如大量使用子宫收缩药、泻药和某些驱虫药等,也可导致流产。
一般情况下突然流产,在产前没有明显症状。而病情缓慢者,症状比较明显,临床上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废止、腹痛难忍、努责、咩叫,直接排出死胎或弱胎后逐渐安静。
若微生物进入子官内,可引起胎儿的腐败分解,产生红褐色或黄褐色有臭味的液体,母羊出现全身症状,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病羊常努责,从阴道内排出少量红褐色液体,有的混有小骨片及腐败碎块。
3.1 西药治疗对有先兆流产的母羊,采取制止阵缩及努责的措施,可注射镇静药物,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黄体酮。如黄体酮注射液10~25ml,肌内注射,连用3~5天。
3.2 当归6g、熟地6g、川芎4g、黄芩3g、艾叶9g、阿胶12g、菟丝子6g,共研末,用开水调,每天1次,灌服2剂。
3.3 白术(炒)25g、白芍30g、当归30g、川芎20g、熟地30g、阿胶(炮)20g、党参30g、艾叶20g、苏梗25g、黄芩20g、甘草20g,每次60~90g,水煎候温灌服,隔天1次,连服3次。
3.4 党参30g、续断30g、砂仁15g、黄芪30g、当归30g、熟地45g、川芎15g、黄芩30g、白芍30g、白术30g、甘草(炙)12g,每次60~90g,水煎候温灌服,每天1次,连服7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再间断服用3个疗程。
3.5 对于子宫颈已经开放,胎囊进人阴道或已破水,流产不可避免时,应尽快促使其排出,可肌内注射缩宫素或脑垂体后叶素(1~2ml)。
3.6 当胎儿发生干尸化或腐败分解时,应促其排出,待雌激素作用使子宫颈松软开张后,用产科钳扩张子宫颈管,缓慢取出干尸胎儿或骨片,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最后在子宫内加人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消炎防腐。
4.1 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给予质量高、数量足的饲料,严禁饲喂霉败、冰冻及有毒饲料。
4.2 保持羊圈的清洁卫生,冬季注意妊娠母羊的防寒保暖。
4.3 让妊娠母羊适当运动,避免妊娠母羊相互挤压、跌倒和冲撞。
4.4 对于传染性流产的预防,以定期检疫、预防接种、严格消毒为主;如果发生流产后,疑为传染病时,应取羊水、胎膜及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进行检验,深埋流产物,消毒污染场所。
4.5 治疗母羊流产使用羊免疫肽(英国凯诺)配合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治疗方案:免疫肽+刀豆素+头孢,连用2~3天。
近年来,羊养殖作为畜牧业发展、乃至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承载着农户、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脱贫致富的重任,羊养殖的利润主要体现在繁育上,尤其在现代养殖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动物疫病诊疗力量较弱的偏远农村,产仔的成活率直接关系羊产业成败,一定意义上而言,羊流产的治愈的意义远远大于其他一些疾病。文中着重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中医验方,同时就该病一些西医疗法也做了介绍,希望在日常的生产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