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模式的内涵、困境及路径探索

2019-01-06 17:25王旭东
福建茶叶 2019年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工作

王旭东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对育人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为新时期高校开展和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模式,是深入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1 “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高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2018年5月习近平在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为“三全育人”的进一步实施明确了方向。2018年9月12日,教育部对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进行公示,标志着“三全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新时期“三全育人”工作要求是党和国家不断深化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为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按照三个维度即育人主体、育人时间和育人空间建立起来的育人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全员育人主要强调育人主体,是“三全育人”的人员保障,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居于主体地位。全员育人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与教学、管理和服务相关的人员。全过程育人主要强调“三全育人”的时间性,“从时间的持续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即涵盖高校学生大一到大四的整个阶段,并将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全方位育人强调了“三全育人”的空间性,空间包括现实的空间和虚拟的空间两部分,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日常学生工作如综合测评、勤工助学、奖学金评比、心理健康、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激励、拓展教育资源,以潜移默化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当前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模式存在的困境

2.1 育人主体目标的“弥散”,全员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在工作中,不同组织,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对象,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目标也各有侧重。在高校,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诉求,以高校教师群体以职称晋升为主要目标,更多精力在科研方向。刘献君等在其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8.9%的受调查教师认为本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而且办学层次越高的高校就有越多教师认为本校存在科研导向的情况[3]。高校管理人员更多强调效率和任务,忽视了日常工作的育人功能。此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角色的辅导员,由于工作边界的模糊性,往往陷入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当中,与其本职工作存在出入。不同群体目标的“弥散性”,使全员育人的合理无法发挥,三全育人工作更多变成了各自完成本职工作。此外,高校管理体制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进一步加剧了育人主体的碎片化趋势,全员育人的理念、氛围尚未形成。

2.2 育人过程的“断裂”,全过程育人缺乏连续性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健全“三全育人”机制,需要深入细化育人过程,贯彻各个阶段承接育人[4]。高校大学生由于成长阶段和所接触的影响和教育不同,在大一到大四阶段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需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然后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重视低年级、放松高年级”的问题,在低年级刚进入高校,往往在入学教育、班级活动、党团教育、社会实践、心理普查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进入大三阶段则呈现“放任自流”的状态,出现了学生发展阶段的断裂。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需求”与教师“供给”的断裂,出现“灌输”理论教育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冲突,课内和课外的冲突,阻碍了“三全育人”效果的实现。

2.3 育人空间的“局限”,全方位育人方式单一

全方位育人需要发挥高校全面的育人功能。所谓的“全面”是指人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养成和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体力、智力和才能的多方面发展[5]。当前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和组织“十大育人”模式中,对于育人方式、内容、主题和目标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时断时续,没有进行整合,以发挥综合效能。活动开展的方式陈旧,学生对于公开组织的活动缺乏认同感,更多倾向于社团和协会。

2.4 育人资源的“匮乏”,限制了三全育人功能的发挥

高校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单位,其拥有的政治资源、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相对有限,在人才引进、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和空间构建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院开展“三全育人”模式的探索。此外,固化思维和部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全育人”模式产生了思想上的阻碍。

3 “三全育人”模式的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八项行动工程”为例

针对当前“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育人目标“弥散”、育人过程“断裂”和育人空间“局限”以及育人资源的匮乏等问题,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根据日常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学生工作的要求,结合育人目标,自2015年探索实施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八项行动工程”项目,创新“三全育人”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八项行动工程”的基本内容

该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育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八项行动工程”成为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重要纽带。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做到“育人精准化”的要求,即:人生启航项目、阳光发展项目、超越自我项目、英才培育项目、领航人物项目、管理精英项目、励志成才项目、巧匠创新项目八个子项目。

3.2 “八项行动工程”的实施内容

“八项行动工程”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学生日常工作,将以“以生为本”为核心的育人理念,融入教学、管理、服务之中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3.2.1 全员育人

“八项行动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学院组建了以院领导、系主任为核心,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领导小组,在发动全院教职员工的基础上,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理论指导,统一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夯实全员育人体系的实施基础。一是建立以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机制,根据学生兴趣和导师科研方向,激发师生的科研创新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正常环境,并把教师的育人工作量,育人成效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过程中。二是构建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协同育人中协调者的角色,建立班主任和辅导员日常沟通交流机制,建立特殊学生辨识和帮扶机制。三是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学院通过开展“十大学霸”、“励志之星”“科创之星”的评选,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开展“考研经验交流分享”、“优秀学风班级”来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开展“领航任务”项目发挥优秀党员的思想引领,推动党建品牌化建设和“一对一”结对帮扶。

3.2.2 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既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又要根。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贯穿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大学生活全过程,构建过程育人体系。“八项行动工程”由学院统一制定、安排、部署,内容详细的贯穿了大学四年大学生活的德育工作,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网络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

大一阶段主要实施“启航项目”。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开展军训、专业教育、大学适应教育、各种行为能力与规范教育,使其尽快的转变角色,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大二、大三阶段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领航人物、英才培育、阳光发展、管理精英项目为依托。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团干培训、学业帮扶、贫困助学、科研创新对广大学生进行专业素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促进这一阶段学生跟党走、学知识、长本领,增才干,实现学业进步与价值观的形成。大四阶段,这一阶段以“就业”为主题,主要开展“超越自我”,通过开展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公务员知识讲座、专业实习、毕业生主题教育和文明离校等主题,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就业和择业的关系,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社会转变。

3.2.3 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就是要加强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德育途径的多样性,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其核心。“八项行动工程”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大学生理论学习水平。关注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在内的困难群体,提供成才成长服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院系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加强党团建设,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才成长的组织环境。

4 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的基本经验

4.1 凝聚共识,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三全育人”是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格局、新体系,其顺利开展能否,关键在于育人理念的统一。要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确定“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任务。一是学院层面要开展“三全育人”理念的学习与教育,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的氛围,对广大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要确立导向,推动育人氛围的形成。学院要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奖酬分配等方面对取得育人成效的教工进行倾斜,推动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完善平台,打造协调育人体系

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来推动和落实。因此学院层面要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建立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副书记、团委书记、系主任等为育人主体的领导小组,增加班主任和学生团体负责人,统筹管理和协调,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活动开展、科研创新、学习生活等方面打造“一体化”的育人平台,将“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发挥多维度育人的作用,推动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开展。

4.3 优化育人过程,实现全程育人

三全育人工作贯穿大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要优化过程,做好衔接,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首先要构建以“德”为主题的育人活动体系,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育人主题教育,将活动开展与育人过程统一起来。其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开展灌输教育、说服教育、实践教育和制度教育,将学生成长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相结合,确保育人过程取得实效。

5 结语

习近平强调我们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三全育人机制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实施和探索,也是人才培养的具体部署。高校要不断深化二级学院“三全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日常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充分结合,形成“时时有育人、处处有育人、事事有育人”的良好局面[6],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不工作,爽飞了?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选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