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畜牧兽医站,748200)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由病毒(披盖病毒)所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为养猪业的大敌。
猪瘟病毒是ssRNA病毒、其病毒粒子呈圆形、大小为38~44nm、核衣壳是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氯化铯中浮密度1.15~1.17g/ml、有包膜。在细胞质内复制。不能凝集红血球、与牛腹泻病毒有相关抗原。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温度、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抵抗力较强。
典型猪瘟的潜伏期多为7天左右、病程2~3周。主要表现是病初体温升至40~41℃、有的达41℃以上。食欲不定、或一直保有一定食欲;或厌食程度与日俱增、终至废食。猪体呈渐进性衰弱消瘦、喜卧于垫草下、不愿行动、勉强驱赶、则行走摇摆、不断嘶叫、并易发生惊厥。眼结膜发炎、眼内常分泌粘性和粘脓性分泌物、常将眼睑粘在一起。有时有咳嗽、流有粘脓性鼻漏、呼吸困难。腹泻、尤共病至后期、排出物常混有血液、也有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者。皮肤发生紫红色小溢血点、小点密集而成融合性红斑、即俗称的“紫红袍”。有的在耳、尾及四肢皮肤上发生坏死。死亡率最高达100%、一般在60~90%左右。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皮肤呈现极其明显的红斑、耳、尾和四肢有坏死。急性病例多无明显病变、一般病猪的肾脏、膀胱、心脏、喉头及大肠粘膜、特别是直肠内有小点溢血、淋巴结充血并出血、呈大理石状。脾脏不肿大或稍肿大、有时可见出血性梗塞为猪瘟特有病变。回盲瓣上的小点出血、及盲肠与结肠、特别是回盲瓣部分的同心层性堤状边缘的滤泡性溃疡、即钮扣状溃疡、这是猪瘟的特征病变。肺脏除有梗塞外并伴发明显的肺炎。
5.1 早期可用抗猪瘟血清。中等大猪、静脉或腹腔注射80~100ml、小猪20~40ml。
5.2 红霉素25—75万单位、25%葡萄糖20—80ml、混合待完全溶解后、耳静脉缓注;30%的安乃近10—20ml分别肌注、每日一次。
5.3 抗猪瘟血清25ml、硫酸庆大霉素16万~32万单位。病猪未出现腹泻时应用。供体重25-50kg猪只1次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次。
5.4 玄参14g、连翘13g、桔梗16g、枳壳14g、荆芥7g、车前子16g、麦冬16g、生地7g、知母30g、生石膏30g、薄荷7g、金银花25g、蒲公英25g、甘草10g。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白米粥为引冲灌、每天1剂、分2次服用。用于温和型猪瘟的早期辅助治疗。
5.5 红霉素25万~75万单位、25%葡萄糖20~80ml、30%安乃近10~20ml。红霉素和25%葡萄糖混合后耳静脉缓注、30%安乃近肌肉注射、每天1次。并配以中草药治疗、处方为:生石膏100g、板蓝根30g、玄参20g、连翘30g、知母30g、生地30g、桔梗20g、黄连15g、栀子20g、丹皮20g、金银花20g、红花20g、桃仁20g、赤芍15g、大黄40g、芒硝100g、鲜竹叶20g、甘草20g、黄芩20g。按处方配药、粪稀减大黄、芒硝、渴甚者加花粉、麦冬各20g、水煎2次、合并煎液、供体重50kg 猪只服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凉血救阴、促进食欲、用于治疗早期温和型猪瘟。
6.1 做好预防注射、用猪瘟兔化弱疫苗、每头猪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在30 —45天断奶时注射一次、两月龄时再注射一次、以后每年往射一次。孕猪产仔时间早晚不一、在每年一度的春、秋季防疫注射后、一定要做到补针、做到头头注射、一头不漏。
6.2 为了提高效果、防疫注射时严格做好注射器、打针部位皮肤的消毒、疫苗要按瓶签头份来稀释、按规定剂量准确注射、不能多、也不能少、疫苗放在冷暗处、严禁在太阳光下爆晒;已稀释的疫苗、必须当天用完、第二天不能使用。
6.3 不从发病地区或正在发病猪群中买猪。买来的猪应单独饲养半个月、没有异常表现时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