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国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在当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学活动时,学生与老师、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缺乏有效依附,师生之间的融合互动较差。通过科学认知大学生创业教学,为目前学生创业活动培养和指导提供良好动力。在积极传播创业文化的同时,要让学生对创业活动形成积极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构建有内容、不空洞的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机制。
当前多数高校结合教学实际,开设了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但就该课程的实施现状看,多数课程存在质量普遍较低的问题。由于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活动的差异性,使得多数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缺乏深度。因此,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情看,想要满足学生的创业需要,就需要从创业知识储备、创业精神引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出发,全面打造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真正实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最佳效果。
创业教育的精髓,并不在于方法或者知识、甚至技能的教育,关键在于将创新思维融入学生培养体系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创业品格,突破传统教育的“弊端”和“约束”,探索形成适用于学生创业培养的“完善模式”。
当然,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要注重根据学生培养现实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创业教育方案。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市场发展风云变幻,多数创业项目的“制胜点”就是创业项目的“新理念”和“新思维”。因此,要注重从学生创业实际出发,立足市场变化和学生群体的具体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实现最佳教育。
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全面推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当前做好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从市场环境与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将创业教育机制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之中,全面探索“管理体系+教育平台”相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
对于任何一种在校教育来说,教学的焦点和重点始终在课堂,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时,也需要聚焦课堂优势,重视学生培养。作为一种重视互动实效的全新教学体系,传统课堂形态,无法满足和适应目前学生创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实施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具有研究性特征的教学机制,通过聚焦学生自主能力学习与提升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切实提升。在具体课堂教学时,要注重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设置系统化问题,使得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中讨论、课后总结等教学实践,实现课堂教育的最佳效果。对于老师来说,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除了要及时指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外,要注重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化延伸。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主导,构建有影响力和价值力的教育课堂。
一,该模式的基础是“创业导师”。该导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创业经验,尤其是要有良好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在创业导师的身份选择上,学校需要突破传统的“身份”要求。除了校内老师外,社会上有经验的企业家或者创业经营,也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的重要力量。通过积极聘请各种有经验的创业指导者,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二,该模式的核心是学生,但凡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往往个人思维活跃,有较多创意,但是,在如何才能将创意理念转化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时,就要通过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指导体系,让创业教育机制真正融入学生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个人创业品格,乃至知识储备和创业实践的多方面教育。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过程中,要清楚该教育机制的根本和关键在于立足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市场发展的规律,只有从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整个培养体系,实现最佳效果。首先,要注重从学生的基本规律和学习特征出发,制定与学生创业活动相匹配的教育机制。在开展创业教育时,要制定的合理完善的指导方案,尤其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诉求和创业环境出发,尊重学生的创业兴趣,通过实施规律性、针对性创业教学,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市场的训练机制,实现大学生创业教学的理想效果。其次,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要放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创业活动毕竟不是一种模拟或者考核。因此,在创业教育活动中,要从创业规律出发,以科学、市场化的规律性视角来制定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与方案。要确保创业教育方案与学生需要和市场环境之间形成有效匹配。
通过扎实开展创业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创业,让学生获得更多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内容。高校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趋于稳定,对待事物的看法与观点也趋于成熟。同时,学生也要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结合高校教学实际看,任何良好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尊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
在创业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创业活动的价值理解与内涵认知。尤其是要将学生的创业焦点与时代关注点相融合。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素质与兴趣习惯,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通过合理引导学生兴趣,制定正确的创业方案,优化创业指导教育机制,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最佳效果。客观地看,创业教育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常规的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是立足知识经济时代环境,挖掘学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开展实践互动,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有效完善学生对创业活动的价值理解,完善教学实践机制,实现教学互助、互促的理想效果。当然,良好的创业教育也应该是基于一定合理性、可行性基础上所开展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在做好这一教育活动时,要注重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特别是要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导向。
创业是一种实践性行为,也是教学理论与具体实践存在较大差别的活动。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时,做好教学实践、互动交流是关键所在,也是做好创业教学活动的核心切入点。结合目前大学生创业兴趣和个人关注点看,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完善的创业思维。在制定具体的创业教育方案时,要注重综合考虑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创业方向,要注重倾听、收集学生的具体意见,适当情况下,要将学生纳入到具体的创业教学活动中,助力教学创新。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做好学生、师生的多元互动。通过互相交流,深化所学知识,构建最佳教学体系。对于老师来说,要注重做好知识讲解与方向引导,尤其要将学生确定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点,在引导学生了解目前创业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收集创业方向的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和有效互动,实现创业指导教育的最佳效果。
对于高校来说,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性做好教学改革,通过设置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分配部分学分和弹性机制等课堂改革机制,切实推进创业教育课堂的教学实施。当然,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要注重编写专业的教材,打造专业的教学团队,特别是要通过与专业相结合,编写专业性教材,打造贴近专业、融入学生实际的创业课堂。当前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热情更高,创业成功率也更高。因此,如何利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水平,就发展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培养的重点。学生创业活动教育与指导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创业理念通过合理平台和机制,转化为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特别要指导学生将个人创业计划转化为具体的创业项目。
创业教育已成为助力我国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学校从创业教育体系的“教学供给”与“实际需求”出发,将创业教育与高校学生培养的所有环节和各项内容有效融合,积极探索“教学体系+创业机制+管理平台”的全新创业教育模式,从而在释放学生创业思维和积极性的同时,助力最佳教学。在当前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以及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自身实践技能的有效提升,通过多方面协作,全力打造高校创业教育的新平台和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