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慧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壮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其发源于宋朝,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民族文化之瑰宝的“壮锦”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难以言喻的审美价值,其在2006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后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茶文化相似,壮锦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受到了来自西方快餐式文化的影响,因而关于壮锦和茶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当前所亟需思考和解决的。广西本土地区有着很多茶叶种类,较为知名的茶叶品种包括梧州六堡茶、凌云白毫茶、桂林毛尖茶等。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地区的茶企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品牌意识。茶叶包装是茶企品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好的茶叶包装会给消费者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然而就近年来的广西本土茶叶包装来看,其在色彩和图案选择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茶叶的因素所在。基于此,包装设计人员不妨将广西壮锦元素运用到本土茶叶包装之中,让茶叶包装增添更多的广西文化印记,从而使茶叶产品本身更具广西特色和文化标识。
广西壮锦属于美术织品范畴,其是壮族人民创造的。相传,壮族人民在我国汉代时期就运用植物纤维纺织出了“葛布”,而在一些史籍资料中可知这种材料具有抵御酷暑和严寒的作用。同时,从当代一些考古资料中发现,广西壮族人民可以纺织蕉布和麻布等九类布料,并且这些织布还成为进献给皇室的上等贡品。到唐代时期,壮族人民纺织的蕉布和丝布等布料也被列入皇室贡品范畴,但是,这些布料尚不能称为“锦”。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锦”表示“在三色以上纬丝织成的缎纹地上织出的绚丽多彩、古雅精致的花纹织物”。而真正意义上的“锦”则在宋代时期才得以出现。在相关史学资料中可以发现,宋代早期壮锦在色调上相对单一,图案主要以几何花纹为主,因而有着“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说法。后来,随着纺织技艺的发展,壮锦的色彩和图案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通常来讲,壮锦的织制所使用的原材料包含蚕丝、棉纱这两种,且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十五道特殊工序,比如“挑花”和“走梭”等,因而耗时相对较长。
广西壮锦元素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色彩、图案和造型上。首先,就色彩来看,壮锦的软料源自植物根茎花叶以及一些稀有的矿物,这使得壮锦的色彩相对多元化、丰富化,而丰富的色彩也是壮族人民自身情感的表达。壮锦在色调上以暖色系(红黄)为主、冷色系(蓝绿)为辅,使得配色看上去绚丽又不失韵味。同时,壮锦的色彩相对明亮,且通常有着较强的对比,比如红色和绿色同时融合在青黑色的大背景中,因而整体上有着一定的节奏感。其次,就图案而言,壮锦的图案纹饰主要有着几何纹、文字纹、动物纹、植物纹等。当然,这些都是相对单一和独立的纹样,但更为普遍的情况是纹样之间的组合运用,比如在“动物纹+植物纹”的基础上出现的“蝴蝶朝花”纹样等。最后,就造型来讲,壮锦在造型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平面几何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图像”,也就是运用点线面等形态来表现纷繁复杂的形态,这就使得壮锦具有一种抽象美。比如,六角花纹通常用来展现大自然中各类花的造型。
包装对于产品而言就像是一张名片,好的包装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就当前市面上出现的一些广西本地茶叶包装来看,其在色彩和图案上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了茶叶产品的销售情况。
广西本地的茶叶产品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主要包括PC袋、纸盒以及金属盒等。包装的色彩主要分为主色调和次色调,主色调用来给整个产品定一个相对明确的基调,而次色调则用来修饰其他信息内容。以凌云白毫茶为例,当地一些白毫茶的包装往往以“绿色主色调+白色次色调”进行设计,这使得茶叶产品在整体上显得不够厚重,同时在文化内涵上也有所欠缺。以凌云县茂盛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凌云白毫”纸盒装(200克)茶叶产品为例,其主色调为绿色,纸盒包装上的文本类信息则使用白色和黄色,这种色调的选择与市面上其他茶叶包装较为类似,这就使得该产品的包装设计看上去相对单调乏味,也会使消费者在茫茫的茶叶产品货架上难以一眼发现该产品,从而使该产品的销售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还有一些本土茶叶的金属盒外包装也采用以“绿色为主色调”的设计思路,这种相对乏善可陈的色调选择难以使该茶叶产品在众多茶叶产品中脱颖而出。
图案造型同样是茶叶包装设计所需要考量的因素,好的图案造型设计往往能够使消费者感到眼前一亮。反观目前市场上的广西茶叶产品,它们在包装上的图案造型设计往往显得一成不变,给人一种审美疲劳,这事实上反映出当前市场上的茶叶包装在图案造型上仍旧存在着同质化、重复化的问题。就相关调查来看,包括石崖茶、竹叶青茶和白毫茶在内的广西本土茶叶包装中的图案造型主要是“茶园风光”、“茶具陈列”、“饮茶场景”等,这些图案造型早已被数不胜数的茶叶生产商所使用,因而很难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审美感受。事实上,图案造型的设计与茶企自身想要传递的品牌战略、发展理念等应该相挂钩,而不应该随意选取一些早已被大众所熟知的图案,否则,整个产品的包装只会看上去缺乏新意,也会给消费者留下“不够诚意”的感受。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广西本土茶叶包装设计还有一些尚需优化的地方。广西壮锦元素有着多元的色彩和丰富的造型,将其运用到本土茶叶包装设计之中可以使茶叶产品更加具备广西特色和壮族风情。广西壮锦元素在本土茶叶包装中的运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展开:
广西壮锦的色彩往往有着强烈对比,且色彩偏向于明快艳丽。本土茶叶包装设计人员可以将这些相对明快、活泼的色彩元素运用到金属盒和纸盒等茶叶包装上,以凸显出整个茶叶包装的民族特性和地域风味。针对以往“绿+白”或“红+黄”的茶叶包装盒色彩搭配,设计者可以打破这一设定,将壮锦中的“红黄灰”、“蓝绿紫”、“红黄紫”等融入到包装色彩之中,让消费者产生全新的审美感受。当然,设计者不能为了新奇而新奇,而应该结合茶叶产品自身选取色彩。比如,针对六堡茶这种黑茶品种,由于六堡茶的茶汤为暗红色,设计者可以运用深褐色或棕灰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然后将红色、黄色等相对明亮的色彩作为次色调,让主色调和次色调之间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包装达到夺人眼球的效果。针对白毫茶的外包装,设计者则可以大胆将“青绿+蓝紫”的壮锦选色运用到其色彩搭配中,使整体色彩更具韵味。
传统的广西本土茶叶包装在图案造型的选择上相对单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我们建议,设计者从广西壮锦元素中“取经”,将广西壮锦中的图案造型与广西本土茶叶包装设计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广西壮锦和当地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且还有助于为茶叶包装设计增添更多的美感。比如,针对一些节假日(比如春节)推出的茶叶产品,设计者可以将壮锦中极具吉祥喻意的图案挑选出来,比如象征“永结同心”的方胜纹、喻意“和谐美满”的龙凤纹、诠释“团团圆圆”的花团锦簇纹等,这些特殊的壮锦图案都可以运用到专为节假日推出的茶叶产品包装中,从而使该产品更加契合节日氛围。当然,除此之外,在产品商标设计上也可以适当采用壮锦元素,这样整体的品牌将会在地域上更具识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