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出发探究中国茶文化翻译教学

2019-01-06 15:05刘子涵
福建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术语茶文化传统

刘子涵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广泛参与到饮茶这一实践中。可以说中国人已经将饮茶作为生活中的固定仪式,随之而起的饮茶文化也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消费文化的生活文化。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1],中国茶文化搭乘中西交流的快车,加快国际化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成为当前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议题。

1 认知语言学对翻译教学的要求

认知语言学就是以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知作为基础,认为人类是在不断认知、不断调动认知的基础上,掌握了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比于简单的记忆学习,研究者更偏向于辩证语言的习得是以“心”和“理解”为基础的常识调用活动,一些习得过程都将是建立在对本身概念的理解之上。

将认知语言学理论聚焦于翻译教学,容易得知,在翻译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概念的深刻理解,进行概念深化;并且采取经验教学方式,在实践的客观真实条件下对于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进行锻炼。下文将针对中国茶文化翻译教学从认知语言出发进行具体阐释与分析。

2 中国茶文化特点与翻译难点

2.1 传统茶文化中专业术语过多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每个细节方面都尤为讲究。在品茶时不管是对于茶叶品种,装茶容器,煮茶方式的选取还是煮茶时水的品质,火候的掌握都有特定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相关术语的运用,更是能让人从三言两语中就辨别出喝茶者是否真的熟知传统茶文化。从茶是否经过煮和炒可以将茶分为生茶与熟茶,而从品种上则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花茶等众多种类。许多茶取名别有一番文艺气息,如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另外由不同制作工艺而加工生成的茶种类也不一样,加工过程中还运用了发酵,揉捻这些专业的加工术语。中国有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就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关于茶的专用术语,同时这方面的词汇也正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增和更新。对于茶具的简介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宣传时常选择的内容,品不一样的茶时所选取的器皿也是不一样的,合适的器皿会有助于增加茶香。不仅如此,茶叶还有许多神奇的功效,其中有许多成分如茶氨酸,茶多酚对于身体有很大益处也经常被用作对外宣传的内容而多次被引用。由于茶文化中专业术语过多,常常导致在对外翻译这方面的内容时出现许多错误。现在对于这些术语的翻译通常只是简单的音译而使外国读者不能够深刻理解其所蕴含的深意,同时对于有些词汇甚至有一词多译的情况。上述这些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对外输出是很不利的,语言的翻译如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如果桥梁短了那么势必会造成隔阂。我们应该对相应术语的翻译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做到这一点,让受众者充分理解茶文化的魅力,才能促进彼此之间文化的传播。

2.2 传统茶文化翻译时需体现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和其他饮料不同,品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慢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他们和茶文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儒家讲究修身养性,品茶对于他们而言已是一种日常;道家所崇尚的是身心的和谐,通过饮茶他们能寻求到内心的一丝静谧;佛家通过品茶来领域禅意,在日常诵经念佛时饮一杯茶,对于他们而言能起到提神益气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礼仪大国,茶文化也是礼仪文化的一部分,通常有人来家中做客时,主人肯定会泡茶来招待客人;晚辈向长辈请安时,需要泡茶递给长辈,请长辈用茶,这被称为“奉茶”;当冲泡茶叶时,特殊的动作也有其特殊的含义,如泡茶时热水从高往低泡三次可以意味着三鞠躬。在日常交谈之中,我们也习惯泡一杯茶然后和别人一起慢慢交流,这时它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切感。这小小的茶杯之中,所包含的是礼数,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在茶文化对外翻译的作品中,如果不能表达出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出茶文化的魅力所在,那么变容易降低外国的受众者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好感度。如何在翻译作品中提现这一点,值得译者的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

2.3 在翻译中存在大量诗词,书籍,俗语和故事

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诗词,俗语等都体现了了我国所具有的悠久的传统茶文化,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便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传说中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最后依靠茶才得以解毒;在北宋时期,范仲淹曾写下《斗茶歌》,其中记叙了民众之中关于茶的风俗民情。“茶圣”陆羽所写的《茶经》开启了茶类书籍的先河,其中描写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细节。著名学者霍尔把文化划分成高语境和低语境两类,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属于后者。这一类的文化在表达起来较为含蓄,因此当想通过翻译来向国外进行传统茶文化宣传时,需要强化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外国读者和中国读者是存在区别的,对于中国读者因为他们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知,当想要了解传统茶文化时只要读一些相关书籍便能够轻松解读其中所隐含的深意,体会到茶文化所具有的含义,而对于外国读者他们在交流时过于直白,对于隐含的信息提速能力不足,这样很容易造成在进行翻译资料阅读时只能流于表面,而无法更深层次地理解,产生互动。对于翻译技巧和文字的作用,值得译者进行积极的探索。

3 认知语言视角下的中国茶文化翻译教学启示

作为为社会输出高水平对外宣传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高校内翻译专业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大力培养优质翻译人员并使他们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时代在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变化,因时制宜。在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时,既要使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有扎实的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创新开拓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收获的不仅是技能还有思想上的强化。要利用好高校这个培训教育平台,积极推进高校内部围绕中国传统茶文化而进行的翻译教学活动,集中力量根除上述翻译难题,以教育出同时熟知中国茶文化又有翻译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填补人才的空缺,提高各类茶文化翻译作品的水平,确保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3.1 对于传统茶文化术语多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教学内容,产学研三者相结合

将“茶”作为出发点,鉴于在中国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域其煮茶与喝茶的手法和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考虑借助各地各大高校这一平台尤其是那些相关茶文化文献资料较多的省份的学校,在其内部设计相应的茶文化教学课程,彼此共享关于茶文化的资料,做到文献互通。在课程教学方面,老师可以通过授课或给资料的形式指导学生。可以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公用的数据库用来存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术语,根据这个来推出对应的术语词典,当有新术语时更新即可。专业数据库的建立,使中国传统茶文化各类术语有了一个统一的翻译标准,从而解决可一词多译的问题,也使每个术语不像之前音译那样流于表面,对于国外的受众来说能使他们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他们的进步。不仅如此,有了相应的术语词典后,相关专业生生的学习也更方便,使他们遇到问题时有一个“好帮手”。可以在各个高校内成立传统茶文化翻译小组专门负责编写相关翻译资料,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得到了实训,在水平上能得到飞速的提升。

3.2 注重中文文化差异,翻译好中国茶文化故事,以文化自信来进行翻译教学的创新

通过对语言和文化这两者的双重分析,不仅能够发散翻译者的思维,更能够使各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对于他们学习热情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同时对茶文化的翻译工作也是一种创新。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引用茶文化对外翻译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点到面逐渐发散开来,从最简单的词句开始扩展到大篇幅的翻译技巧。通过中外在茶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向同学展示中外人民在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上面的不同。举例说明:西方人大多数都喜欢喝冰茶,冰茶主要为红茶,在饮用时可以加入糖。和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热衷于略带苦涩的热茶。西方人强调效率至上,喜欢喝袋装的茶,而中国人品茶也喜欢慢慢品,用原叶茶慢慢煮。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之一,在对外翻译宣传时必须强调其作为文化的独特性,凭借茶文化浓厚的底蕴,从宏观上分析在进行茶文化作品翻译时的技巧,并通过与实践结合不断改进创新,通过翻译外宣来推广中国传统茶文化,使外国受众认可这种文化,以此来扩大中国茶文化的知名度。

3.3 开展相应的翻译教学活动,培养译者的读者意识,提升学生在翻译外宣时的实力

在茶文化的翻译外宣过程中,应当注重读者意识的树立,所谓读者意识,上就是翻译者对于外国受众者的了解,关注程度和熟悉程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翻译行为。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多组织相应的角色互换表演活动,让学生假想自己成为中国茶叶的外贸销售员或者是介绍茶文化的景区导游时应该如何发言,通常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们更能够利用起以往所学的知识来,通过此类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初衷,使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相关的小窍门。同时还可以经常给学生们推荐与茶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给他们播放,让他们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语感。学习那些经典的翻译著作,取其精华进行概括总结,归纳提取出翻译时可借鉴的闪光点。唐朝有名的诗人卢仝有代表作《七碗茶》,这部著作就被英国拍成了茶文化的纪录片,纪录片中译者用精妙的语言将诗中所描述的喝不同茶所得到的不同体验娓娓道来,收到了外国民众的热烈追捧,这是翻译作品一个完美的案例,它对于西方民众的所思所想有了深入的研究,将文章的大意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从而获得了成功,而这也给了我们相应的启发,只有现在受众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够知道他们的真实需求,才能做好翻译外宣的工作。在翻译时我们不仅要做到翻译准确,更要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在课余时间,应当鼓励学生们多去展览会参观调研,通过这种大的平台来宣传中国传统茶文化,并在展览会上实战操练,翻译推荐中国的茶文化,和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形成互补,增强学生们的翻译能力,树立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促进茶文化的对外宣传。

4 结论

从认知语言视角出发,以中国茶为主题,围绕中国茶文化外宣文本特点与翻译难点,展开翻译教学活动,能有效突破语言障碍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译文,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达到预期的中国茶文化外宣效果,对区域茶文化翻译人才培养与特色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术语茶文化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