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构建探究
——以茶园灌溉系统为例

2019-01-06 15:05徐晓雨
福建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灌溉系统智慧农业农田

徐晓雨

(牡丹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智慧农业”即现代智慧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和体现,主要包括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智慧技术在农业种植、采摘、物流运输及售卖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其中,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农业中最常见的应用技术,其包含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等,具有追踪、识别、管理及监测效用。

1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农业”概述

1.1 智慧农业发展趋势

智慧农业的出现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农产品产业链升级及用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下,为促进农业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现代高科技技术引入农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弥补农民劳动力不足的困境。我国《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必须加快信息化农业的融合程度,加强物联网技术、智能装备在农村的应用,并定下2020年物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需占比17%的目标。黑龙江省教育厅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展关于智慧农业灌溉系统的应用研究,为推进智慧农业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1.2 智慧农业社会价值

首先,智慧农业的推动能够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提升农业耕种效率。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及城市化的发展,农村滞留劳动人口不足,耕种效率低下。智能技术及无人管控手段在农村的普及,能够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到城市去,并替代农民进行田地的耕种管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链的高效循环发展。其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却并非是“农业强国”,对于传统生产模式中的经验主义灌溉、烧桔梗施肥等方式,不利于土地的循环利用,不符合我国生态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因此,以高科技、系统化、科学性的智能系统进行灌溉,具有环保价值,对我国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在农田设施中的融入,能够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在实时联网获取农田有效信息的同时,为农业专家提供有机栽培、嫁接技术等农业技术的发展思路,促进我国农业科学化的有序进行。

1.3 智慧农业应用领域

智慧农业的应用领域维度较广,从横向来说,其应用几乎包含了农业从选地、耕种到运输及售卖的全过程;从纵向来说,智慧农业的系统管理技术,能够应用在农户的人员组织管理、食品安全加工监测、农产品工厂人员管控方面。智慧农业在农田、园林、绿化、温室等各类区域都有所涉及。单就农田来说,农田土壤元素的勘测、农田灌溉水量的设定、农田周围环境的预测及农田内生物生长周期的控制,都能够在智能环境监控下实现。由此,智慧农业的应用领域较广,应用方式多样,且都在可视化的情况下进行,具有安全性和权威性。茶叶作为近年来热门的农产品,用户购买量较大,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较高。因此,以茶园灌溉系统为例,探究智慧农业的构建现状具有可行性。

2 以茶园灌溉系统为例探究智慧农业的构建现状

2.1 农户适应程度探究

我国茶乡区域性和民族性较强,分布地区较为分散,各个省市皆有地域性的茶种,且部分以云贵为主的偏远民族地区,茶叶生产量较大,但此地区农户对于互联网的熟悉度不足,对智能设备的使用及操控具有排斥性。因此,智慧农业在此地区进行智能灌溉系统的构建,难度较大。在地方性农户现代适应性弱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适度的信息化普及,在有一定智能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智慧农业的构建才得以开展。由此,我国试行《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化能力的通知》等政策,开始初步在农村进行信息网构建,为智慧农业的深度构建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2 环境风险预测探究

茶园灌溉系统,除负责对土壤及土壤内茶叶生长进行勘测后,自身产生的灌溉水量比例外;还需结合外在环境,对外在的环境进行风险预判,以提前调整灌溉水量的大小,并且做好茶田防护措施。尤其是对于茶叶土壤沙化、碱化等自然变化可以进行检测和有效控制。现阶段农田中的环境风险预测系统,仅能够勘测出基本风速和降雨量,对于突然性的暴雨、干燥、暴风等恶劣天气,无法做出准确预判。除此之外,普通智能设备对于土壤的锁水度、土壤病虫卵含量及病虫害的预测,并不具有时效性的准确度,只能通过基础数据整理及人工复检进行预测。

2.3 茶田监测反馈探究

物联网技术对茶田灌溉后的含水量及灌溉系统自身的设备检修,具有跟踪、监测功能,是智慧农业构建中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及设备安全的重要因素。物联网技术下的红外射感功能,在监测后的反馈结果可知,目前,部分智能农田虽然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省水灌溉,但传统地面灌溉的形式下,茶田并无可循环的储水功能,茶田的水源没有做到最大化利用。且对于茶田的监测,因地域通讯系统的信号问题,多会出现问题反馈滞后、监测画面及数据不同步的现象。

3 智慧农业构建的优化路径——以茶园灌溉系统为例

3.1 基层组别管理人员体系

基于现阶段部分茶田农户对智能灌溉系统的熟知度较低,为提高茶园灌溉系统的使用率和普及率,可在农村设置基层管理人员,对农户分组进行信息化教学渗透。结合我国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各茶乡农村的历史资料进行数据采集、智能整理,在熟知农户的背景下,分类管理基层农村劳动力,从而实现智慧灌溉系统的大范围普及。

3.2 实时通讯信号处理系统

针对茶田周边环境的风险预测精确度不足等问题,在各区域茶田旁边设置通讯基站,以高强度信号覆盖茶田灌溉区域,保障智慧农田建设中通讯信号的稳定度避免监测延时等问题,还可以在茶叶罐盖区建造储水池,并对储水池进行远程操作,雨季储水、旱季灌溉。物联网技术作为融合性的交叉技术,以智能灌溉系统与全国气候监测平台进行实时联结。对以地震、暴风、冰雹等难以提前预测的风险性气候,进行人工智能思维下的危机预判,并在危机预判后快速形成保护茶田的预警体系。在实时通讯信号处理系统的保障下,茶田灌溉系统中的追踪、监测及灌溉行为都在可视化的情况下进行,其与外界的联络也得以安全、稳定进行,全国智慧农业的构建由点及面,皆可在互联网上进行跟踪展示及宏观调控。

3.3 智能管控精确灌溉水量

一方面,更换茶田现阶段的智能感应地面灌溉设备,转而应用智能感应类滴灌、喷灌等设备,在能够充分灌溉茶田的情况下,对水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使用功能。并根据上文环境监测系统,设置雨水收集、过滤及土壤水循环系统,在节水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节约人工降水发电下的电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将智能传感器规律摆放在各土壤层,实时智能管控土壤吸水量及含水量,并植入人工思维,对土壤水量及补给进行时时计算、精确补给,保障土壤质量的最优状态,推进智慧农田的有序建设。

4 结束语

茶田灌溉系统的建设,是物联网技术下智慧农业构建的重要环节。灌溉系统的优化及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各省市大面积复杂的农田,在智慧农业的政策引领下进行有序构建。通过智能设备、通讯信号的升级,以及针对农村信息化下基层人员的素质保障,智慧农业建设的群众基础、技术基础已经初步完成,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的构建中将会继续深入发展,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

猜你喜欢
灌溉系统智慧农业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基于NSPSO算法涔天河灌区长藤结瓜灌溉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高效节水灌溉系统为农作物提供“精准服务” 京郊农庄里的节水“新花样”
仿生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黑板像农田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