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剖宫产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19-01-06 13:45:21张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疼痛感体位产程

张慧

作者单位:112599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妇产科

分娩持续时间较长, 产妇在分娩期间所遭受的痛苦较大,部分产妇因过于疼痛而不得不选择剖宫产, 是导致目前我国剖宫产比例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采用的自由体位分娩方式不仅能够减轻产妇第二产程疼痛感, 同时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 从而有效降低临床剖宫产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分娩的产妇90例, 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产妇21~39周岁, 平均年龄(28.1±3.7)周岁;怀孕时间37~42周, 平均怀孕时间(39.8±1.06)周。参照组产妇年龄22~38周岁, 平均年龄(28.5±3.7)周岁;怀孕时间36~41周, 平均怀孕时间(40.3±0.9)周。两组产妇年龄、怀孕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指导方式, 产妇始终保持仰卧位进行分娩。实验组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指导, 分娩前指导产妇自行活动, 可选择任意姿势, 以自身舒适为主, 同时可自由应用抱枕、椅子、分娩球等器具[2]。产妇由一名家属陪伴, 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产妇可随时走动、摇摆、站立、蹲坐。期间, 护理人员针对产妇宫口开放程度、胎心及胎头下降情况予以密切关注, 同时, 为转移产妇注意力,降低其疼痛感, 可在休息室放置镜子, 指导产妇自行观察胎儿情况。直至产妇宫口全开送至产房, 产妇到达产房后, 同样可选择任意舒适体位, 待到围生儿头部着冠后, 协助产妇保持半卧位, 行常规分娩指导[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产妇及围生儿相关指标、产妇分娩方式。①产妇及围生儿相关指标:包括第二产程时间、疼痛模拟评分、新生儿体重及阿氏评分。②产妇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与自然分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及围生儿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为(37.60±17.72)min, 显著短于参照组的(59.54±24.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3, P<0.05);实验组疼痛模拟评分为(5.62±1.03)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8.64±2.3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6, P<0.05);实验组新生儿体重为(3.27±0.43)kg, 与参照组的(3.38±0.48)kg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5, P>0.05);实验组新生儿阿氏评分为(9.51±0.44)分,与参照组的(9.46±0.52)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05)。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实验组自然分娩产妇40例,占比88.89%, 剖宫产产妇5例, 占比11.11%;参照组自然分娩产妇29例, 占比64.44%, 剖宫产产妇16例, 占比35.56%。实验组自然分娩率88.8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4.44%, 剖宫产率11.11%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5.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 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对其心理状态、分娩信心、胎儿情况、产道情况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密切关系, 因此, 产妇自然分娩状态下需要心理与生理共同协调, 才能够保障自然分娩的成功率。自由体位是近年来产科学术成果中的新兴理论, 该理论认为产妇不应始终保持平卧或截石位体位, 不同产妇骨骼、肌肉、神经、疼痛耐受度情况均有所不同, 因此, 产妇可选择更为舒适的体位, 使第二产程时间缩短及疼痛感减轻[4]。该理论中表明, 分娩体位选择是动物本能之一, 强制要求产妇保持规定体位无任何意义, 不仅影响产妇心理状态, 同时也无法保证其舒适度[5]。因此, 采用自由体位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度过第二产程, 产妇可选择令自己疼痛感较轻的体位, 直至胎儿头部着冠、产妇进入分娩状态为止[6]。另外, 传统分娩体位为仰卧位, 该种体位产妇娩出轴线与胎儿纵轴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同时产妇腹部重量较大, 对其尾椎及骨盆的压迫较大, 极易造成骶尾关节扩张困难, 致使产妇第二产程得以延长[7-9]。而在自由体位下, 产妇或坐或卧, 帮助产妇找到符合其用力方式的体位, 能够有效提高胎头下降速度, 从而加快第二产程[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为(37.60±17.72)min, 显著短于参照组的(59.54±24.6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3, P<0.05);实验组疼痛模拟评分为(5.62±1.03)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8.64±2.3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6, 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88.8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4.44%, 剖宫产率11.11%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 P<0.05)。表明采用自由体位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较短、疼痛感较轻, 因此, 产妇自然分娩比例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 自由体位分娩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自然分娩率, 并缩短产妇第二产程时间, 减轻疼痛感,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疼痛感体位产程
新材料作文“疼痛感”模拟实战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5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