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书梅
(永城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 永城 476600)
在苗木生长期间,为了促进苗木生长,及时供给苗木生长期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加合格苗的产量,需要用速效肥料进行追肥。
要想做到合理追肥,就必须在苗木生长期间对其进行营养诊断,确定应该选择施用哪种肥料。苗木的营养诊断主要是通过对植物组织中养分含量的测定和对土壤养分测定,来判断苗木缺少哪些营养元素,此法诊断结果比较可靠。在对植物组织进行养分测定时,由于叶部集中养分最多,所以一般多对叶部进行鉴定。单方面的植物组织的养分测定只能说明植物体本身缺乏某种元素,但是并不能说明土壤中也缺乏这种元素。
在不具备养分含量测定的条件下,可根据苗木外部形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苗木缺乏哪些营养元素。如土壤氮素不足,苗木生长就矮小瘦弱,叶小而少、色黄绿,老叶枯黄或脱落,侧芽死亡,枝梢停止生长。苗木严重缺磷时表现出侧芽退化、枝梢短、叶为古铜色或紫色,苗木茎下部的叶易枯萎脱落。苗木缺钾时苗茎和叶片变得柔弱。对判断微量元素缺乏症可根据经验或外部形态的诊断结果提出追肥措施,经过追肥后观察症状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如经过施肥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减轻则说明苗木缺乏这种元素。
追肥一般采用速效肥。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及以氮素为主的三元复合肥等化学肥料。追肥的施用量应根据树种、苗木生长期、施用肥料种类以及土壤中所含营养元素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硫酸铵施用量为7~12 kg/667 m2,硝酸铵、氯化铵施用量4~8kg/667m2,尿素施用量3~5kg/667m2,过磷酸钙、氯化钾施用量4~6 kg/667 m2。追肥的次数要根据苗圃土壤保肥情况和降雨量多少而定。如在土壤保肥力好、降雨量不大的地区,追肥每次用量可多些,次数可少些;在土壤保肥力差的砂土或雨量较多的地区,追肥次数宜多,而每次用量要少。一般在苗木生长期中可追肥2~6次。第1次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左右,幼苗长出数片真叶时施用。以后每隔10 d左右追施1次。但要注意最后1次追施氮肥的时间应在苗木停止生长前1个月进行。总之施用追肥时要掌握由稀到浓,量少次多,适时适量,分期巧施的办法。
可分为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2种。
3.1 土壤追肥。是将肥料干施或湿施在苗圃地上。干施可将肥料沟施或撒施。沟施时要注意挖沟的深度应在根系的分布层,以利苗木对肥料的吸收。撒施要均匀,并且要避免将肥料撒在苗木叶面上。湿施是将肥料兑成液体全面均匀地浇施在育苗地上。不论哪种施肥方法在追肥后都应立即浇水冲洗苗木上的肥料,以免苗木遭受灼伤。
3.2 根外追肥。是在苗木生长期间将速效肥料的溶液直接喷洒在苗木叶子上,让肥料溶液通过叶面的气孔和角质层逐渐渗入叶内,合成苗木急需的营养物质。据测定在喷洒后0.5~2 h,苗木就开始吸收,经24 h能吸收50%,2~5 d可全部吸收,所以根外追肥效果快。但是由于肥料溶液滞留在叶表面,时间过长,易使叶面遭受灼伤危害,因此根外追肥只作补给营养元素的辅助措施,不能完全代替土壤施肥。应用根外追肥时使用的浓度和用量随肥料种类不同而异,如尿素一般采用浓度为0.2%~0.5%,每次施用量为0.5~1 kg/667 m2;过磷酸钙为0.5%~1%,每次施用量为1.5~2.5 kg/667 m2;氯化钾或硫酸钾为0.3%~0.5%,每次用量0.75~1.5 kg/667 m2;微量元素所用浓度为0.25%~0.5%。为了使溶液能以极细的微粒均匀的分布在叶面上,有利于叶子的吸收,应使用压力较大的喷雾器进行喷洒。喷洒的时间最好在傍晚或晚上。喷后2 d内若遇雨失效,应在雨停后补喷1次。此外,近年来,也有利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增产灵、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2,4-D等)根外喷洒苗木,对于加速苗木生长,缩短育苗期限都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