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亮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
布鲁氏菌病可以说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一种,人类或牲畜一旦感染会长时间高热不退,出现大小关节肿痛,或者是汗液不断增多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布鲁氏菌病分布比较广泛,传染速度非常快,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布鲁氏菌病容易感染的范围非常广,调查发现,有60 余种畜禽都能传播布鲁氏菌病,包括一些野生动物,感染率、传播率比较高的是猪和牛羊。使用病菌污染到的食品、饮用水会受到感染,或者食用未煮熟的肉和内脏等都会感染。其次,直接接触患病牲畜或接触到患病牲畜的排泄物以及皮肤黏膜等都会感染布鲁氏菌。另外,布鲁氏菌传播也可能会经过结膜及吸血昆虫等方式进行[1]。
一般来讲,布鲁氏菌的毒力、规格以及各种生物不同的抵抗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布鲁氏菌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生物或者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潜伏期有差别。一般情况下,布鲁氏菌的潜伏期在两周到半年,较短的潜伏期也在2~3d 后感染、发病。奶牛大多是呈现隐性感染,感染早期往往发生结膜炎,或出现发热情况;公牛感染病菌的表现为睾丸发炎或睾丸肿痛[2]。
布鲁氏菌病的感染、诊断和防控技术需要在实验室培养细菌,挑选出与布鲁氏菌相似的菌落。采用革兰氏染色,并严格根据布鲁氏菌的特点仔细观察并判断它是不是布鲁氏菌。在完成这些实验后,相关人员可以采用血清进行检测,但目前诊断布鲁氏菌病病原的方法并没有被完全认可。
快速进步的科学技术带动了检测技术的提高,在检测生物感染布鲁氏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采用补体结合实验,或者虎红平板凝集等多种实验。虽然相关科研人员在不断研发新的监测布鲁氏菌的方法和技术,但目前并未研发出集灵敏性、简易性及经济性等多个优势于一体的检测手段。目前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并不能有效辨识和检测出免疫奶牛和感染奶牛。
奶牛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呈隐形性,缺乏比较典型的症状,基层兽医在检查奶牛身体状况时往往会忽略该病的感染。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和兽医不仅要加强血清学的检疫,而且要对奶牛进行定期检疫,也就是在春秋两季对奶牛进行血清学检疫。另外,奶牛和公牛在配种前也要严格检疫,避免出现布鲁氏菌感染扩散的情况[3]。
相关养殖人员要隔离饲养布鲁氏菌病血检呈阳性的奶牛,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管理,定期消毒,严谨病牛自由跑动。养殖场要杜绝销售病牛及其相关产品,养殖人员在管理奶牛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布鲁氏菌。另外,养殖人员在对奶牛养殖地进行消毒时可以使用温度较高的消毒药,深埋或烧毁病牛的流产胎儿等。
奶牛养殖场相关人员要对奶牛定期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可以使用布鲁氏菌19 号弱毒苗,分别在奶牛6 月及19 月大时对其进行免疫,有效增强奶牛自身免疫力。
总而言之,奶牛养殖场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为养殖户们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对牛本身影响非常大。所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奶牛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进而推动奶牛养殖场稳定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