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监控管理中持续改进的策略

2019-01-06 08:44邓爱清林绿湲林世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消化内镜消毒

邓爱清 何 丹 林绿湲 林世云

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福建厦门361026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展,电子内镜技术在消毒道疾病诊治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幽门螺旋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严重影响检查质量和检查效果。为了使消化内镜检查引发的医源性感染得到有效抑制,必须对内镜清洗消毒加强质量监控[1]。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持续改进方法以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对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消毒间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实施常规管理并将之作为对比组,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我院在监控管理中对消化内定清洗以及消毒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将之作为研究组,两组均随机抽检1500 例。

1.2 方法

1.2.1 分析使用内镜后危险因素

1.2.1.1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健全且各项交接班制度以及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质量控制效果不佳以及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观念薄弱等均会对清洗消毒效果产生影响,不但会加大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同时也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1.2.1.2 消毒液浓度不合格 确保消毒液浓度的适宜性,既能够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同时还能够保证清洗质量,防止内镜受损,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消毒液,持续浸泡消毒3min 即可取得理想的内镜消毒效果。内镜清洗后需待其充分干燥后再放置于消毒液中,防止消毒液被稀释而导致浓度下降,无法取得理想消毒效果。管腔内残留水分为致病菌生长提供了条件,会出现内镜消毒不彻底等现象。

1.2.1.3 清洗不够彻底 进行内镜清洗时,操作内部以及内镜吸引管道连接部位及按钮残留有机物且清洗不够彻底,导致消毒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十二指肠镜因其特殊的插入部构造,若清洗不到位,将严重影响消毒效果。

1.2.1.4 外源性感染 外源性病原感染主要通过内镜传播,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环境- 患者传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病原菌,此外,病毒、寄生虫、真菌、分歧杆菌以及革兰阴性菌等也为常见引发因素,内镜再污染以及消毒不当为引发外源性病原菌感染的主要引发因素[3]。

1.2.1.5 腔内存在带菌感染现象 大肠埃希菌以及肠球菌属为主要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后,原先在胃肠道黏膜内定植的正常菌群容易进入其他正常无菌组织或者血液中,从而引发感染。

1.2.2 采取持续改进措施

1.2.2.1 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制度 严格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内镜生物学检测制度》《内镜中心消毒与灭菌制度》等相关要求进行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工作,有助于切断感染途径。使用内镜及附件后需要立即按照“酶洗、清洗”以及“消毒或者灭菌”“冲洗与吹干”等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要求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流水冲洗,防止覆盖于内镜的分泌物以及血液出现干燥以及凝结等现象,影响消毒剂效果发挥。严格保证消化内镜清洗以及消毒、灭菌的时间,使得与患者接触的附件以及内镜均处于安全范围内[4-5]。

1.2.2.2 增加硬件设施投入 建立独立的清洗消毒室以及内镜诊疗室,保证流动水清洗槽的规范性,同时增配干燥设备、超声清洗器以及计时器。使用内镜前必须确保内镜能够达到高水平消毒效果,根据接诊患者数量适量增加活检钳、肠镜以及胃镜数量,保证内镜诊疗的安全性以及工作质量。还需配备紫外线杀菌储存柜,内镜清洗消毒后规范存放,确保镜体悬挂、弯角固定钮置于自由位,以保证内镜的使用寿命和下次使用的卫生状况。安装新风系统,在室内形成“下排上送”的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和消毒灭菌。

1.2.2.3 加强人员培训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培训,使其对内镜消毒工作的认识得到丰富,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正确掌握内镜清洗以及消毒灭菌技术,确保内镜清洁和消毒的彻底性[6]。

1.3 加强监控管理

1.3.1 强化监控力度 成立消化内镜清洗以及消毒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定期对重点科室消化内镜室、重点部门等进行质控检查,分析本科室不安全因素以及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以及改进措施。

1.3.2 定期进行质量考核 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各个环节加强内镜检查质量控制,同时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各项操作均符合常规,提升内镜器械的性能并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制定和完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考核标准,把握好内镜检查各个环节,制定奖惩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7]。

1.3.3 保证内镜清洗质量 现用现配酶清洗液,及时更换清洗液,应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内镜时必须首先手工清洗内镜,同时需要确保消毒机质量。

1.4 观察指标

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并观察是否出现医院感染现象。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 分析数据资料,[n(%)] 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抽检结果显示1237例次合格,总合格率为82.47%,研究组共计1496 例次合格,总合格率为99.73%,2 组消化内镜消毒质量合格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内镜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内镜清洗以及消毒任务和工作量也不断加大,医疗问题也日益凸显,保证消化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对于提高内镜安全卫生型并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前,我国消化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加强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工作的管理力度,使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对于提高清洗和消毒质量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高的价值[8]。严格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消化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有助于提升清洗消毒水平。但是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规范以及指南执行不够严格等现象,人为因素、清洗消毒时间不够等因素均会对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产生影响,此外,清洗消毒不具有可追溯性以及有证可查等,均会对清洗和消毒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卫生部2004 年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在2016 年进行了更新,更名为《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在规范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以及保证内镜清洗消毒水平方面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地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存在可追溯性不大以及可查性不强等特点,难以保证内镜清洗以及消毒质量。医院内镜清洗以及消毒人员必须致力于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能够准确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相关流程,根据内镜消毒管理相关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现象,防止患者内镜使用情况受到不良影响[9]。

当前,内镜诊疗数量日益增加且清洗消毒工作量日益加大,为了使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得到有效抑制,必须加强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工作。加强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证内镜与器械附件交接环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洗消流程进行细化,对全程各个环节加强质量健全和完全清洗消毒中的质量标准、岗位职责以及登记制度。严格记录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干燥、储存以及回收等环节,保证洗消工作的顺畅性以及紧密衔接性,既能够使洗消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能够保证工作质量[10]。

在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采取持续改进措施,认真落实和贯彻《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在认真接受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注重自身检查,保证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规范性,保证质量安全。通过采取控制缺陷等持续改进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问题发生率,有效抑制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既能够提高检查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保证检查效果。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使其操作水平和综合技能获得提高,进而提升内镜清洗以及消毒质量。通过内镜以及器械等进行生物学监测是否有细菌生长,医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内镜清洗以及消毒环境得到改善,推动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既能够使内镜诊疗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既可降低内镜室医院感染率,同时还能够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11]。

综上所述,采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持续改进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使清洗消毒质量,有效抑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消化内镜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