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01-06 08:25应冬勤陈可可
现代园艺 2019年21期
关键词:茭白番茄大棚

应冬勤,陈可可

(1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 318020;2 台州市黄岩区蔬菜办公室)

关健词:黄岩区;设施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 黄岩区三大设施蔬菜基地产业现状

设施蔬菜是通过大棚、温室等设施改善小气候,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以利于反季节栽培蔬菜,达到淡季不淡、市场均衡供应的目的,从而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

黄岩区目前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已形成了以院桥为主的越冬型大棚番茄,以宁溪为主的大棚反季节茄子,及以头陀为主大棚提早型双季茭白三大规模化种植区块。

1.1 院桥越冬型大棚番茄产业

番茄在院桥镇栽培已有30 多年,是浙江省番茄越冬栽培主要产区,20 世纪70~80 年代以春夏栽培为主,90 年代开始,利用大棚保温进行反季节越冬栽培,9 月份开始育苗,10 月份定植,次年2~5 月采收上市。2002 年成立了院桥番茄专业合作社,产品名命为“晨阳”牌番茄,并注册了商标。全镇种植面积达到334hm2,黄岩区95%以上番茄栽培面积均集中在该镇,年产3.3 万t,产值9000 多万元,667m2收入8000 多元,单位面积收益列种植业之首,产品畅销省内外。

1.2 宁溪大棚反季节茄子产业

宁溪位于黄岩区西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镇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重点发展红茄大棚反季节栽培,至今已有20 多年,种植规模达66.67hm2,并成立了宁溪红茄合作社。但由于基地常年栽培茄子,病虫害不断加重,病虫害已成为影响反季节茄子产量、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得到镇政府重视。通过镇政府拨款,地方菜农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结合,以保证红茄产业不断发展。

1.3 头陀大棚提早型双季茭白产业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优化,黄岩茭白发展较快,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在区蔬菜办指导下,利用大棚覆盖保温栽培后,形成一年两熟茭白栽培模式。主要产量为夏茭,以4~5 月份采收为主。下半年10月份开始采收,后期利用大棚保温,延长采收期,提升了菜农收入。该栽培模式富有地方特色,成效显著。全区茭白种植面积达1800hm2,年总产量10 万t 以上,年产值约4.3 亿元。作为全区种植茭白面积最大的乡镇,头陀镇茭白种植面积达666.67hm2,占全区茭白种植面积的37%。随着茭白产业的快速发展,土壤酸化、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次生问题也接踵而来。

2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灾害对设施蔬菜产业的影响

台风、冰雹、冻害等自然灾害是越冬蔬菜主要的不利影响因素。7~10 月份是台风高发时期,一旦台风来临,往往造成许多大棚倒塌、薄膜破坏受损等造成大量经济损失,防不胜防。进入冬季,对极端低温天气等的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做好充分的应急防范措施,都容易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2.2 连作障碍问题

长期连作会造成蔬菜病虫害加重、土壤营养不良、理化性状变差,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差。设施栽培可以轮作,可通过土壤改良、夏季土壤高温灭菌、重施有机肥、土壤消毒、平衡施肥、增施微肥、品种选择、嫁接栽培等措施得以缓解克服。

2.3 病虫害问题

设施蔬菜长期连作,造成病虫害不断加重,合理多举措防病虫成为蔬菜产品高产优质的重中之重。如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生物防治、温湿度调控等都很重要。

2.4 品种改良、引进问题

通过引进丰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向农民介绍其优良的特征特性,逐步推广,改变现状。

2.5 新技术、新农药器械应用问题

广大菜农往往对新技术的推广接受能力较弱,喜欢墨守成规,有一定的抗拒心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有效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劳动力成本,减轻操作强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器械已成为重中之重。如院桥番茄基地就采用了新型的精量弥粉机,取得到良好的效果。

2.6 产品销售渠道拓展问题

产品销售渠道的打开,首先是建立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创”的创新精神基础上,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了解全国各地蔬菜产品产、供、销情况,掌握最新信息,利用设施环境优势,调节上市时间,以保证销售渠道畅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3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 强化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培育,为规模化发展、合作社建设打好基础

近几年,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越来越快,许多产品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也带动了许多产业链的发展。但是大多数合作社的规范程度不高,管理十分松散,许许多多种植户还是以个体为种植主体,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市场的开拓力度,包装各式各样,凡此种种都影响了产品本身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我们应先通过强化家庭农场的培育,逐渐过渡,发展种植大户。农业生产要提高收入,必须要规模化生产;如2019 年黄岩北洋一茭白种植大户,种植26.67hm2茭白,年收入200 万元,收益不错;目前大部份农户都在几十亩规模的较多,通过发展有一定经验的农户逐渐加大种植规模,再组织合作,从而为合作社建设打好基础。

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制定设施蔬菜发展规划,明确主要设施、主导品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坚持按规范建设。不搞花架子,确保建得好、用得上,真正给当地农民带来实际利益。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制定出台有力的扶持政策。加强部门合作,增加设施蔬菜投入。

3.3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而农户们知识水平偏低,不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发展速度。农户们应该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政府应该引导农户们学习,如围绕蔬菜品种更新、配套栽培技术、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对农民开展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并且改变农户的种植观念,打破传统,不拘泥于固有的栽培管理技术,努力通过新知识学习,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3.4 抓住机遇,提升品牌

品牌对于产品来说,就是进入市场的一块敲门砖,品牌就是市场竞争力,就是在市场取胜的法宝,是提升产业优势的最有效措施,从而提升产业经济效益。政府要积极组织参加农业博览会、举办蔬菜节等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黄岩区蔬菜品牌知名度,实现品牌增效增益。

3.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设施蔬菜连作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长期连作,病虫害不断加重,蔬菜产量品质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何减轻农药残留,保证蔬菜产量品质已成重中之重。如黄岩头陀茭白示范基地通过采取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诱杀螟虫,杀虫灯、色板、性诱剂诱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夏季高温闷棚、种子消毒等防治措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有很大成效。

3.6 搞好产销衔接,拓宽销售渠道

生产上去了,销售不跟上,同样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所以产销环节的衔接相当重要,必须予以重视。销售方式要多样化,销售渠道要畅通。销售方式归结主要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设置经营点、链锁配送、专卖、开设超市柜台、互联网信息网络平台、蔬菜产品展销会等等,要开设多种销售方式,多管齐下,以保证产品及时销售。推进销售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建设:加强“农超对接”,抓好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注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保证生产的蔬菜产品卫生安全。

3.7 完善预警体系,提高抗灾能力

台风、冰雹、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对设施蔬菜生产影响巨大。常造成设施大棚损伤损失惨重,严重时颗粒无收。为此,设施栽培应配备加温应急等预防措施,以防不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及时精准的天气预报,通过建立灾害性气候信息采集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确保设施蔬菜顺利产销,达到产量、经济效益双丰收。

设施蔬菜的发展关乎农民的收入,也对确保蔬菜市场周年均衡供应,满足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立足当前,充分发挥地方气候环境优势,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以设施蔬菜的区域优势为基础,推进设施蔬菜现代化生产,确保菜农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茭白番茄大棚
太湖茭白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