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跻
(宁夏永宁县闽宁畜牧兽医工作站 750106)
羊布病是布鲁氏杆菌病,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属于B 类人畜共患和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一旦有羊患病,会对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果防疫措施不到位会造成羊布病的大面积爆发,严重影响羊养殖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羊布病进行有效防治。
羊布病的病原为布鲁氏杆菌,属于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布鲁氏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生殖道、破损的皮肤和黏膜等[1]。在布鲁氏病菌传播过程中能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传播,无论是哪种传播方式都会造成羊感染这种疾病。所以,在羊布病爆发时,只有充分了解羊布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特点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羊布病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危害羊身体健康。
羊布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牛、猪等家畜和皮毛动物都有可能患病,人类同样可能感染这种疾病。羊布病的传染源为病羊和带菌羊,在这些传染源中,患病的妊娠母羊最为危险。患病妊娠母羊生产过程中会造成胎儿、胎衣和羊水中含有布鲁氏菌,加剧疾病传播。与此同时,妊娠母羊在患病后会出现乳腺炎等方面的病症,并且可能引发流产、空怀、死胎等现象。而公羊患病后会出现睾丸炎、关节炎等病症,对于这些病症可以采取精液排菌排毒的方法进行治疗,但仍然会有大量公羊因感染疾病而失去种用价值。所以,在羊养殖过程中,一旦羊群中有个体感染羊布病,会迅速传播至整个羊群,危害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
羊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等,并且会对生殖器官造成不利影响,造成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发流产、不育等病症。母羊感染羊布病后,最为显著的症状是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期的前2~3个月。与此同时,患病母猪在完成生产后会出现子宫内膜发炎或子宫内长期蓄脓等症状,引起不孕[2]。对于非妊娠母羊而言,主要症状为支气管炎、乳房炎以及关节炎等,局部组织发生肿胀,病羊进食量下降,严重的造成病羊死亡。而公羊在患病后除了出现支气管炎、关节炎症状外,还会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
目前对羊布病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需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一旦发展有羊患病,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捕杀。与此同时,在羊养殖工作中还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降低羊感染羊布病的概率,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提升对羊群的检验检疫力度,对羊群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检疫。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做好羊布病的检疫与防控宣传工作,使养殖户认识到检验检疫在羊布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
预防羊布病,最有效的方式是选择合适的时机为羊接种相应疫苗。所以,在羊养殖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为羊群接种疫苗。一般情况下,接种疫苗需要在母羊交配前一个月进行,疫苗的免疫有效期为1年,在超过有效期后需要再次接种。
为了保证羊能在清洁的环境中生长,需做好养殖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定期对圈舍和饲养用具进行全面的清洁与消毒,杀灭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与病毒,切断羊布病的传播途径。
如果养殖场需要从外界引进新羊,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检疫,在确保其健康后才能将其与现有羊群一起饲养。如果在检疫过程中发现羊感染疾病,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捕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防止羊布病通过这种途径对现有羊群造成不利影响。
羊布病是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原菌为布鲁氏杆菌,该病一旦爆发会对羊群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因此,在对羊布病进行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这种疾病对羊身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