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斌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419100)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猪疾病表现复杂,猪低温症的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因猪低温症临床中治疗不当导致猪死亡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一问题已引发众多人的关注。
(1)环境温度的影响:猪处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时,当温度超过自体抗受能力时会导致猪低温症; (2)饲养管理方法不同:大量饲喂生冷饲料或凉水,猪体散热过多导致体温调节失偿发生低温症; (3)饲料营养搭配与饲料卫生状况的影响。如果饲料中能量、蛋白等营养物质满足不了猪正常的消耗需求会发生低温症。
(1)疾病感染,如猪瘟、附红细胞体病等其他疾病后期,猪体前期经过与疾病的抗争,自身代谢失偿而发生低温症;
(2)食物中毒(如猪食用有机磷农药污染或霉变的饲料发生中毒)导致出现低温症。
体温低于正常值,在发病初期常表现为食欲下降甚至绝食,呼吸急促,喜欢蜷缩在角落; 体温下降至37℃及以下,个别严重的体温可降至25℃以下; 有些病例可见肌肉频发颤抖、精神萎靡、耳鼻凉、畏寒等情况,皮肤失去弹性,伴有呕吐、腹泻和流涎; 母猪出现厌乳和死胎、早产等情形,病程周期7~10d。
2.2.1 破坏免疫力、造成心脏衰竭
温度降低会对猪体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侵害,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能力,细菌大量入侵体内,导致病猪感染多类疾病; 体内温度过低会造成低钾状态,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衰竭,直至死亡。低温还会引起皮肤血流和供血量减少,抑制组织摄取氧的能力,造成静脉血瘀滞,进一步引发血管栓塞。
2.2.2 耗氧增加,身体寒战和凝血作用减弱
中度低温症就足以引起限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加大机体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生成量,引起肢体寒战; 轻度的低温症状会减弱猪体内血小板功能,弱化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凝血功能。若猪有手术刀口会延长刀口恢复时间。
查找致病因素,从源头防治低温症的发生。针对致病因素,采用有效措施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温工作。在猪舍内铺设干草,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卫生,切忌猪舍潮湿。喂料要选用全价饲料,保证猪的营养能得到充足供应。在寒冷季节可以安装红外线灯泡供猪取暖。
3.2.1 中西药疗法
藿香正气散,250g/次煎水,混合VC和2%的葡萄糖服用。
3.2.2 西药疗法
根据病猪体重,2ml/kg 体重的5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10~20ml 的10%安钠咖注射液、30~50mlVC(此均为每次用量)一次性静脉注射[1],1~2 次/d,至体温恢复正常即可。
3.2.3 中药疗法及处方
处方:砂仁、甘草各10g,干姜、附子、黄芪、白术各15g,当归、党参各20g,大枣10 个,煎服,每天1 次,连服3~5d,即可有效果。
3.2.4 红糖辅以肾上腺素
根据体重来决定肾上腺素的用量。一般采取每次8~10ml的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每天的频率是2~3 次,连用3~4d。同时选取红糖100~150g 加温水搅匀[2],灌服或自由饮用。3~4 次/d,4~5d 即可有效果。
3.2.5 灌肠疗法及注意事项
低温症中若有猪粪便干硬情况建议用肥皂水灌肠法,肥皂水加至温手状态进行灌肠[3]。直至完全将粪便冲出,也可结合服用适量的灌肠液以增强疗效。在灌肠期间,如果有呕吐情况注射适量贝那替秦可以减轻症状。
病猪体温是监测病猪身体状况是否回到正常时期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医学中,使用猪直肠内的温度作为参考依据。记录体温要参考当时的具体环境,不同的时间点温度会有所不同,要将这些变量作为参考。治疗过程中忌用副作用大的药物来刺激猪的温感神经。使用最稳妥的方法,最大程度保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