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国
(江苏省金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11600)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作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大多数添加剂属于化学合成类的药物,如激素、抗生素等,在提高畜禽产量的同时,畜产品药残量增加,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并且在现代畜禽养殖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也常使用过量抗生素产品来确保动物健康,但过量抗生素的使用常导致动物肉制品及其产物的品质下降和抗生素耐性增强,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导致人类健康也受到抗生素问题的严重影响;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些化学合成类添加剂、抗生素等带来的负面效应。本试验通过进行反复临床实践,研制出一种中草药提取物和微生态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合理配比。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便于推广应用。
1.1.1 地点
试验于2018年12月1日~12月30日在江苏省金湖县裕农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对照组为淮安正大料,试验组添加1%生物饲料。该合作社位于里下河地区,生态环境好,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4.6℃。近年来,极端最高气温36.9℃,出现在7月中旬; 极端最低气温-7.5℃,出现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数为5d 左右,出现在7、8 两月。
1.1.2 试验时间
2018年12月10日选择255日龄产蛋期蛋鸡。试验期1个月。
1.1.3 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组合
枯草芽孢杆菌、低聚木糖、VC、VE、生物素、硫酸亚铁,硫酸锌、氧化镁及沸石等载体。
1.2.1 试验鸡的选择与分组
试验鸡分组:试验材料选择20000 只255日龄蛋鸡,分成2 组,一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一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生物饲料。试验鸡体重经抽样测定差异不显著(>0.05)。
喂料方法:自由采食; 对照组,按照市场一般情况正常饲喂,试验温度:采用纵向通风,鸡舍温度控制在20~25℃。按照饲养管理严格控制。
1.2.2 预试
预试7d,观察试验鸡的精神状况、行为,并计算产蛋率,将各组鸡的产蛋率逐渐调至相等。
1.2.3 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试验鸡日粮组成为淮安正大提供产蛋期全价料。粗蛋白≥17.0,钙3.2~4.4,总磷≥0.6,粗纤维≤7.0,粗灰分≤15,蛋氨酸羟基类似物+蛋氨酸0.34~0.90。
主要原料组成:玉米、小麦、豆粕、玉米蛋白粉、石粉、磷酸氢钙、氯化钠、植酸酶、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等。
1.2.4 饲养管理
试验鸡在同一间鸡舍均以3 层阶梯式鸡笼饲养,每日定时喂料4 次,捡蛋2 次,自由饮水,及时清理粪便,清洗槽具,根据室内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等情况进行通风。光照时间每周增加0.5h,直到15h 为止。养殖场设在避风、向阳、干燥并远离其他畜禽类饲养场的地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饲养管理、防疫制度完全相同。为保证本产品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并避免饲料浪费和营养损失,采用直接饲喂、自由采食,使用合适的料槽、饮水器。应有充足、清洁卫生的饮用水,鸡舍干净卫生、通风光照良好、地面干燥、保温。包装打开后尽快使用完,每次换用不同批次的饲料时,应保证有3~5d 换料过渡期。
通过与淮安正大公司协调,按照每吨添加生物饲料1kg,在饲料生产时添加。
测定指标包括每日观察鸡群变化,健康状况,记录采食量、产蛋量、蛋重,计算料蛋比、产蛋率、软破蛋数、采食量、成活率。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中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1]。
试验观察生产性能对比情况,见附表。
附表 生产性能对比表(单位:只、%、g)
(1)试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本发明饲料添加剂在产蛋率、料蛋比、成活率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均好于普通料组,充分说明本产品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
(2)生物饲料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等因子进入肠道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素类药物在饲养动物中的使用数量,提高饲养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动物肉制品的安全性,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效率,减少常规饲养中抗生素及药品的使用,增强动物的抵抗能力,提高饲养效益。
(1)祖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区别在于,可以治标治本,源自自然界的一些天然物质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特性,同时还具有抗病毒、消炎、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中草药正是以它独特的作用方式、良好效果,无残留、无抗药性以及无污染而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生产厂家的青睐[3]。
(2)在基础日粮中每吨添加1kg 本产品使用量少、性能稳定、使用安全,提高了各种饲料资源的能量和蛋白质的可利用值,增强了畜禽的生产性能、应激性能和饲养的综合效益,提高动物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节约了药物的使用量[4]。
(3)本产品对多种球菌、杆菌和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利用酶解产物通过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少了动物的肠道疾病,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量,提高了畜禽肌体免疫力,是天然的绿色无公害动物饲料[5]。
(4)本产品对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水平,提高饲料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实现“微量、高效” 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