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林
(河南省淮阳县自然资源局 河南 淮阳 466700)
泡桐丛枝病,又名扫帚病、笼病、疯病,在河南各地桐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该病不易根除,没有特效的药剂防治,只有在综合防治的条件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泡桐丛枝病对泡桐危害很大,无论苗圃地生长的泡桐苗,还是新造林的幼树,甚至多年生的大泡桐树,均可感染发病。泡桐苗和幼泡桐树发病后,表现为萌发丛生病枝,枝条细弱,叶片小且发黄。大树感染丛枝病,位置不固定。
1967年日本人土居养二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泡桐丛枝病是由类菌原体引起。山东林科所还发现病组织内有少量棒状病毒存在。故目前认为泡桐丛枝病是由类菌原体和病毒复合感染的结果。
类菌原体可在泡桐病根、病枝韧皮部内潜伏越冬。靠病株和刺吸式昆虫传播。连作育苗和重茬栽植发病率较高,轮作育苗和换茬栽植发病率较低。一年生苗木发病多在4、5月份;平茬苗木和新栽幼树发病多在发芽期;多年生大树发病多在6、7月份。
4.1 选用无毒苗(脱毒苗)、优质壮苗和抗病品种(如白花桐、豫杂1号等)苗木造林,造林地要轮作。
4.2 选用无病虫害和抗病品种的1~2年生根作种根,催芽前将种根用50℃温水处理10~15 min。育苗地要实行轮作,留根育苗1~2年。
4.3 严格检疫,坚决杜绝带病苗木输入和输出。
4.4 早发现,早治疗。能采取物理方法的尽量采取物理方法。如早期及时疏除丛生枝。
4.5 对难以采取物理方法的发病树木,可采取注射化学药剂的方式。如注射土霉素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