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肖彩
(石家庄市栾城区农广校 河北 栾城 051430)
1.1 没有浇春一水的麦田,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可以推迟到拔节后期进行浇水,亩追施尿素15 kg左右,促进小麦尽快两极分化。
1.2 补施孕穗肥,浇好孕穗水。三类麦田在孕穗期及时进行二次肥水管理,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对于底肥用量不足和第一次追肥量较少的麦田应在孕穗期补施氮肥。在小麦孕穗到扬花期间进行追肥,随水亩追施尿素5 kg左右。孕穗水约在4月下旬进行,如拔节水浇得较晚,田间最大持水量在70%以上,孕穗水可推迟到抽穗扬花期进行。
2.1 蛹期撒毒土防治吸浆虫。对发生吸浆虫地块应抓住小麦孕穗期(4月下旬)关键时期搞好蛹期防治。每样方达到4头及4头以上的地块,首选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600~900 g,配制成毒土25~30 kg,均匀撒于麦田地表。撒后浇水,可提高防效。
2.2 抽穗扬花期搞好“一喷综防”。在抽穗后扬花前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喷施,搞好“一喷综防”,可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兼治麦蚜、预防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利于赤霉病菌侵染传播,要及时喷洒海岛素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预防赤霉病的发生。
2.3 人工拔除田间杂草。对田间杂草多的地块,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在其抽穗前对发生区麦田进行一次拉网式拔除,同时拔除野生麦,并带到田外。
开花后10~15 d灌浆初期浇水,既有利于延长叶片和根系的功能期,提高灌浆强度;也有利于降低麦田温度,增加土壤湿度,增强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防早衰。灌浆中后期浇水注意要避免大风降雨前灌溉,防止发生倒伏。
在小麦灌浆期间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2%的尿素溶液,不仅能有效提高小麦抵御干热风的能力,还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增加粒重。
小麦后期是病虫害多发期,区植保站预报今年麦蚜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白粉病、纹枯病中等发生。在灌浆期搞好以防治麦蚜、白粉病为主的“一喷综防”。喷药时要上下打匀打透,亩兑水量一定要达到50~7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