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松柏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兽医站 401555)
生态猪养殖是区别于传统养殖的新型养殖模式,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遵循猪的生长习性,尊重其生长规律的绿色环保、安全无公害,可保障猪肉品质与口感的养殖模式,同时也是国家当前大力推行的养殖模式。生态猪的养殖技术较多,涉及仔猪的选种、饲养、防疫、排泄物处理等方面,常见的类型有林下养殖、发酵床养殖、种养结合等。该养殖模式下的猪符合当前人们对猪肉品质、口感、安全等多重要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生态猪养殖技术和发展前景的探讨,深入了解该养殖模式,以期得以大力推广,对各种资源进行高效整合,调整当下养殖布局和肉产品市场比例。
生态猪的养殖技术众多,但一般从仔猪选种、饲养、疫病防治这几个方面入手探究。
一般情况来说,仔猪选种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养殖场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仔猪品种,尽可能地选择当地仔猪,同时,在选择时还要注意仔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选那些抵抗力强、患病风险低的仔猪,这样可以降低养殖场经济损失的危险。除此之外,如果没有合适的仔猪品种,还可以引进其他品质较好的外来猪,通过杂交改良品种,在外来品种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符合当地消费群体口味的品种。
饲养管理是生态猪养殖的关键环节,饲养技术对整个养殖过程至关重要,因此,对该环节的技术要点要多加留心。生态猪的饲养要抓住两个字——有机,即饲养的食物要有机,食物来源要有机。生态猪多以生态有机农田或其他天然草场为食物来源,饲喂的食物中不含抗生素等添加剂,没有遭到农药污染,有机生态农田是生态猪的饲料来源[1]。这样饲养的生态猪排出的粪便同样没有抗生素,可以用来沤肥,再施用到农田中,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防止猪的粪便对环境造成污染,也能节省农田在肥料方面的支出,同时,还将养殖业和种植业联系起来,实现生态猪养殖与农业种植的循环利用,而农田也可以作为生态猪的野外散养场所,为生态猪提供比猪舍更大的活动空间[2],使两个产业产生交互,互相节省成本。此外,饮用水也要注意清洁,避免病从口入。
疫病防治是除饲养以外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生态猪养殖模式的疫病防治较传统模式养殖更加注意,尤其是接种疫苗的选择。猪生长过程中,要在相应的生长阶段接种适合的疫苗,同时做好日常养殖场的清洁工作和消毒工作,如果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关于疫病防治,在最初养殖场建设时就要把布局设置好,做好分区分片,相应配备隔离区等,按区管理。
生态猪养殖是当前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目前养殖条件来说,方式主要为“种——放——养”结合、立体养殖等,同时在逐渐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养殖业的生态化、现代化发展。
这一模式相当于建立了一条生态猪养殖食物链,实现生态猪与种植业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3]。有机农田为生态猪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和有机的绿色饲料,猪的粪便等废弃物还能转变为肥料还与农田,促进植物生长,茂盛的植物又给猪提供了大量食物,以此往复,环环相扣。这一模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态养殖的原始性,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解决养猪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农田种植中肥料的支出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同样,这样成长起来的猪各项生理指标都较为健康,可有效提高猪肉品质。
立体养殖模式是生态猪养殖的一大发展趋势,指人为打造控制一条或多条生物链,将不同种类的动物集合到一个空间,充分利用,对空间资源进行整合,高效率循环利用各种资源,保证猪肉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模式有多种分支,一般情况来说,“鸡-猪-蛆-鸡”、“鸡-猪-沼气-蚯蚓-鸡”都是较为成熟的模式,这几种模式对空间资源和动物的排泄物都能加以较好的利用,有效保护了养殖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还保障的猪肉品质和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殖业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当前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养殖应用中不够普遍,目前有远程监控技术等,但应用不广,与更多的科学技术结合是当前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养殖业发展的本身需求,良好的结合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率,实现养殖业的现代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