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秀
中共崇信县委党校,甘肃 崇信 744299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以“农旅融合、以旅促农、以农兴旅”为宗旨,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完善旅游休闲功能,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培育,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
崇信县全县总人口10.2万,农业人口8.2万人,占总人口的8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崇信农业资源类型丰富,种植业、特色农业(苹果、芹菜、红牛、油用牡丹等)发展基础较好,乡村旅游发展实力雄厚,特别是“崇信芹菜”“崇信苹果”等特色农产品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标保护登记,成为崇信品牌享誉国内。县内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围绕体验农村生活、享受农业风采、欣赏农村风情等形式的旅游模式已初步形成,为崇信县农旅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受地方财力以及环境等条件影响,还存在融资难、用地难等政策瓶颈。二是农旅配套要素的还不完善。传统农业生产基地,缺少了水电、住宿、餐饮、卫生、交通、停车场、路标等旅游基础设施。三是旅游路线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业主都是以庭院式为主进行经营,经营模式单一,娱乐形式单一,没有真正体现最主要的特色——“农”字。特别是夜晚娱乐活动匮乏,没有延伸出旅游产品的链条,不能串点成线。四是农特旅游商品不够丰富。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质量安全可追溯,集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农特旅游商品的生产、营销体系尚不完善,没有形成乡村旅游产业带。针对这些问题,崇信县要抢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机遇期,通过合理科学规划、丰富产业链条、创新多元旅游、提升配套服务、发展好乡村旅游等措施,充分挖掘农旅融合发展资源,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美丽幸福新崇信县。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乡村旅游具有大众化、多种生活体验、城市居民回归乡村原始淳朴生活的特点,是利用乡村自然风光、田园景观、乡村活动、农林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回归自然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崇信县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注重差异化风格,完善旅游要素,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的旅游综合体,可以适时开展乡村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游旅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其次,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风貌美化、危旧房改造、富民产业发展、文明新风培育,整体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再次,要抓好扶贫村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落实好深度贫困县区旅游扶贫政策措施,确保实现贫困村“六小工程”和“厕所革命”全覆盖。积极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扶持农民开设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开办网店,开发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旅游商品,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就业增收。
一是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依托崇信本土特色产业,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大品牌宣传推介,打造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名片,大力发展特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促使本土农产业逐步向精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迈进。二是促进农产品变旅游产品,鼓励企业面向市场,提高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开发差异化产品和功能性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全民参与、全域开展、全产业链配套,打造旅游系列产业链,打造以崇信红牛、崇信苹果、香菇、芹菜、木本油料、铁皮石斛等崇信旅游产业品牌。三是相应完善利益链、价值链,建设配套的服务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仓储物流和电子商务中心,紧紧抓住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重点环节的配套服务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
根据崇信居民特色和农业产业多元主题,按照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建立田园式农业旅游;根据特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建立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刺绣、剪纸、彩灯、根雕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基地,元宵节点灯背猴、弦子腔、公刘农耕文化、养生文化等,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建立村落乡镇旅游模式,比如黄寨镇的美食古街、黄花乡的牡丹花海、柏树镇党洼村的苹果采摘等,建立“一村一品”的乡镇村落旅游模式。以农户自家自产自销农产品,修建个性民俗,发展窑洞民宿、农家客栈、农家乐、“老字号”等特色农家个体经营店,吸引游客吃住游购娱,来建立农家乐旅游模式。
实现共创双赢在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上,要逐步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充分盘活民间资本,科学规划,统筹开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首先,政府主导做好发展规划。可与“十三五”发展规划、崇信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崇信县“五城”同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县内旅游资源,做好崇信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科学规划创建一批现代农业景区、休闲家庭农场、特色小镇、特色乡村体验旅游发展廊和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旅游路线,创建一批布局合理、资源利用合理、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特色鲜明、功能多元、内涵丰富的特色农业强镇,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再次,要促进农村“三变”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实施“三变”改革,使农民“土地变活,脱贫增收;融资入股,坐享分红;守家创业,产业致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落实好脱贫攻坚改革的各项服务,帮助农村农民富裕起来。其次,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针对崇信全域旅游不同景区、景点特色,通过多种社会融资渠道+政府融资的方式,通过众筹平台,募集发展资金或建设生态景区、发展创新农业旅游、打造养老项目、获取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从而扶持景区景点建设,打造重要旅游项目。
搞旅农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硬件前提,要坚持打造以“绿色、休闲、人性、便捷、舒适”的标准来配套旅游服务的要素,全力提升旅游服务全要素高质量发展。首先,严格按照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地理优势、产业特色、消费情况,创新规划理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美丽乡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乡村拥有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健康的食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旅游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其次,夯实人才基础,提升服务质量。结合中央文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文化娱乐旅游、康体养生旅游、运动康体旅游、旅游商贸服务、旅游地产、农业旅游、林业旅游以及旅游食品加工业等,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通过培养景区工作人员、活动执行人员、活动策划人员、农业种植人员、管理人员、旅游商品销售人员、参与服务人员等人员安排方式让农民积极加入到崇信农旅融合发展的大营中,带动就业,拉动城乡经济发展。最后,配套游客中心、智慧旅游、标识系统、道路交通、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各项旅游基本要求。倾力打造“吃在崇信、住在崇信、游在崇信、购在崇信、乐在崇信”的旅游品牌,标准化建设崇信的餐饮、住宿、购物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进的来,游的乐,吃的好、住的下,在满足旅客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和软件实力,不断优化服务,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崇信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