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伟
(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300402)
牛瘟已经在地球上肆虐了数千年,在非洲、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都有过大爆发,牛瘟的爆发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人类也在长期不断摸索预防和消灭牛瘟的方法,经过数百年斗争,人类终于研制出了预防牛瘟的疫苗,接种牛瘟疫苗的牛为人们也带来了客观收入。
牛瘟又称烂肠瘟、胆胀瘟,属于A 类疫病,是由牛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体温升高,病程短,黏膜特别是消化道黏膜发炎、出血、糜烂和坏死[1]。牛瘟主要传染黄牛和水牛之间,对猪羊等牲畜造成影响。
牛瘟主要感染黄牛等偶蹄类动物,牛瘟病毒感染牛只的方式有消化道传染、呼吸道传染、眼结膜、上皮组织等。传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其中直接接触病牛和带毒病牛的粪便等是主要传染方式,即说明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同时,潜伏期病牛(发热期前1~2d) 的分泌物,如眼睛、唾液、鼻分泌物、尿液及粪便等也都有传染性,牛瘟病毒也可以通过病牛的飞沫和蚊虫叮咬方式间接传播。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一般每年的12 月份和次年4 月份是该病的流行季节。另外,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发病率近100%,病死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牛瘟一般有3~9d 的潜伏期,属于急性型传染病,会在新发地区、青年牛及新生牛身上未表现任何症状就急性发作。发病初期,体温升高(41~42℃),眼黏膜充血潮红,不停流泪,且流呈黏脓状的鼻涕。在发热后的第3~4 天口腔出现明显病症,口腔黏膜潮红,迅速发生大量灰黄色的大突起。高温后随之出现严重腹泻,粪便中往往含有黏膜和坏死组织碎片。尿液的颜色异常,呈黄红或黑红色。从腹泻开始病情迅速恶化,脱水、消瘦等情况严重,发病时间一般为4~10d。
牛瘟的诊断一般在实验室进行。指定的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可用病毒中和试验来代替诊断。在诊断之前需要采集病料,如血液(需加抗凝剂抗凝)、刚死牛只的脾、肩前或肠系膜淋巴结等,不同诊断方法使用的材料不同,比如用于病原分离鉴定宜采集全血,而血清学检验宜采集血清。
病原鉴定:对流免疫电泳、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直接和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可用于抗原检测;有病毒分离、病毒中和试验可用于病毒分离和鉴定;牛瘟特异性cDNA 探针和PCR 扩增可用于检测病毒RNA。
血清学试验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及病毒中和试验。
牛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病毒扩散速度快,但目前还没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只能预防。
现在已经研制出可预防牛瘟的疫苗,可在疫区及受威胁区免疫注射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或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联苗免疫[2]。疫苗免疫法能提高牛只的免疫力,维护机体健康,在牛瘟出现时能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对邻近疫区的牛群也要接种牛瘟疫苗牛专用免疫球蛋白,在注射牛瘟疫苗牛专用免疫球蛋白后14d 便产生免疫力,可维持一年,当然也可以每一、二年预防接种一次;接种牛瘟疫苗的牛只能具有免疫牛瘟的能力,不受牛瘟侵害。
加强口岸检疫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易感染动物或感染动物的传入。如果发现感染本病的病畜要立即上报,海关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好强制性和紧急措施,比如做好封锁、检疫、隔离、消毒、毁尸等工作。
发现患牛瘟的牛只时要及时隔离和捕杀,同时还要对同群饲养的牛群进行捕杀,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以免疫情进一步扩大。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牛场的健康牛,也能把牛场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否则一旦疫情扩散就很难控制。
消毒是避免疫情扩散的常用方法,对牛舍和周边环境要进行定时定期地消毒,包括牛舍地面、病牛接触过的料槽等,且要立即销毁被牛瘟病毒污染过的器具。消毒液可用2%氢氧化钠、3%石炭酸或者3%煤焦油皂溶液。同时做好消毒工作也能避免牛感染到其他病牛,为牛只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牛瘟的根治是人类取得的一大成功,给世界各国养牛场带来福音,特别是牛瘟疫苗的研制能为牛场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牛场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一定要注意牛疫病的预防,包括牛瘟,最大限度地避免牛只健康受到疫病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