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洪青
2019年6月10日淮安区石塘镇建淮片区张虎塘口的鱼类陆续发生死亡现象,经初步确诊为细菌性出血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明显效果,鱼类死亡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治疗情况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据养殖户介绍,从6月10日开始塘口养殖的草鱼均不同程度的发生死亡,6月17日向区水产站咨询,经现场检查初步诊断为细菌性出血病,立即使用药物治疗至23日基本停止死鱼,摄食量恢复正常。此发病草鱼平均规格为700g、死亡量340尾、死亡率达11.4%,造成经济损失约3500元。
1.塘口情况:池塘一口,养殖面积10亩,平均水深2m左右,主要养殖品种为草鱼,放养密度为300尾/亩,套养殖鲢鱼、鳙鱼、鳊鱼、鲫鱼等,为养殖多年的老塘,配备一台增氧机,淤泥较厚,无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2.现场检查:现场对水质检测;pH值7,溶解氧5.0mg/L,水温27℃,氨氮0.20mg/L。病鱼的体表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的鱼体表成片的发红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淡黄色腹水,肝、肾肿大,腹壁、肠壁充血发红,肠内无食物。
发病初期,养殖户本人检查发现有肛门发红,即按肠炎病治疗。内服:氟苯尼考粉,用量为第一天400g拌饲料40kg;第二天后开始用量减半;五黄抗毒灵用量为1瓶1000mg拌饲料100kg、止血灵(Vk3)100g拌饲料40kg、大蒜素100g拌饲料40kg,一个疗程,没见效果。后又发现有烂鳃,又用五倍子粉连用两天,仍未见效。
3.细菌鉴定:分别挑取发病鱼的肝、脾、肾组织,接种于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室温25℃恒温箱培养,结果肝、脾、肾组织均有菌落长出,菌落光滑、微凸、圆整、无色,经20NE试剂板条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期间饲料厂家技术员也服务指导。经检测,各项水质指标都正常。但诊断方向有偏差:表面上看既有肠炎,也有烂鳃,但实质上是以细菌性出血病症状为主。针对此情况,建议第一天用硫酸铜泼洒,用量为500g/亩;二氧化氯连用2次,隔天使用1次,用量为350g/亩;再内服用药五天:恩诺沙星第一天用量400g拌饲料40kg,第二天后用量减半、五黄抗毒灵一瓶1000mg拌100kg饲料、止血灵(Vk3)100g拌饲料40kg。治疗5天一个疗程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摄食恢复正常。
1.养殖水环境差:发病塘口为老池、清淤较厚,水体调节不到位,水色差、色偏浓。
2.管理不到位:6月份气温水温升高,渔业病害进入频发期,6月6-10日期间我区天气连续阴雨、闷热,该户思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质调控和病害预防,导致水质恶化、病原菌大量繁殖,引起鱼类体质下降进而发生病害死亡。
3.渔药使用不当:鱼类发生病害后,未能科学诊断,乱用药物致鱼类产生应激反应,死亡数量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
该病原是条件致病菌,当水质环境不良和鱼类体质下降时易发病。因此保持好一个良好的池塘水质环境和鱼类健康体质是预防该病的基础。日常要加强管理、调节好水质,每月可以使用1~2次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水,水源条件较好时可以10天左右加注1次新水20cm。在病害流行季节切实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出现该病的征兆要科学诊断,按照疗程合理用药,采取外泼加内服方法,避免滥用药物。对病死鱼做无害化处理,以防污染水体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