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44)
经过一个冬天的沉寂,成功越冬的鱼儿由春季进入夏季,夏季是鱼类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摄食量增加,排泄物增多,水质容易变坏,是各种鱼病暴发的高峰期。进入夏季以后,会出现连续高温,气候干燥,水温升高,暴雨增多等因素,对鱼类健康养殖不利。夏季池塘健康管理,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经过多年养殖的池塘,淤泥增多,池底恶化,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造成水体污染。因此,要清除池塘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5~30 cm左右,能显著提高养殖鱼类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
1.1.1 彻底晒塘
清塘前最好晒塘10 d左右,空气中紫外线渗透作用能杀死底泥中的病原体,加速池底淤泥中有机物的风化。
1.1.2 药物清塘
先用75~100 kg/667m2的生石灰干法清塘,5~7d后,向池内加水80~100 cm,再用100 g/667 m2的溴氯海因(主要成分:溴氯海因,有效含量24%)消毒,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
鱼塘清淤修整后,如果条件许可,不要立即放水,让塘底在太阳下曝晒15~20 d。
1.1.3 彻底清塘
清除杂草杂物,堵塞池塘漏洞,加固池坡、池埂,修整疏通进排水系统,保证水电路三通。
池塘用水一般为河流、水库、地下水等,必须保证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条件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如果水源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农药等污染物污染,坚决不能使用。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只有良好的水环境才能减少鱼类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集约化池塘养殖,由于平时大量投喂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引起水质老化和变质,造成池水缺氧。水质调控的目的是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
pH值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水体的酸碱度,鱼类生长适宜的pH值在6.5~8.5之间。pH值不仅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而且改变水体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间接作用于鱼类,影响其生长。
2.1.1 pH值过低
水体呈酸性,水质过肥往往pH值较低,酸性水体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防治方法是每1m深池水用25 kg/667 m2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改良水质。
2.1.2 pH值过高
pH值过高水体呈碱性,会增大氨的毒性,易出现蓝藻、绿藻水华,极易腐蚀鱼鳃,引起烂鳃等疾病,造成鱼类死亡。防治方法是用0.5 kg/667 m2的明矾全池泼洒,也可用醋酸全池泼洒,调节水质。
2.2.1 加注新水
一般鱼类生长要求水中溶氧最低达到3 mg/L,某些名特优鱼类对溶氧要求更高,达到5 mg/L以上。溶氧在一天的时间里也有变化,早上黎明前池水中溶氧最低,夏季晴天中午14:00左右池水溶氧最高。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池塘水体极易恶化。定期加注新水是调节水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一般每5~7 d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20~30 cm。加注时间以清晨为好,不要在傍晚加注新水,以免引起鱼类浮头。
2.2.2 开启增氧机
增氧机具有增氧、曝气、搅水的功能,使用增氧机能够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鱼浮头。在黎明前缺氧时和夏季中午14:00左右开启增氧机调节池水的溶解氧。低温天气不必开机,高温天气可每天开机2h左右。晴天中午开机,傍晚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半夜开机。
底泥含有大量鱼类排泄物、残饵及其它有机物质,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鱼类生长、繁殖。所以每年干池后,清除过厚的淤泥,保持底泥10~20 cm。另外在放鱼前用生石灰125~150 kg/667 m2彻底清塘。生石灰能杀灭淤泥中病原体、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增加水体碱度,有利于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从而提高水体的肥度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利用。
夏季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三种,三种物质都能调节水质,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水体有害物质分解,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4.1 光合细菌
水温20~30℃时使用效果较好,注意阴雨天和夜里勿用。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生长,应先用生石灰泼洒,间隔2~3 d后再使用。
2.4.2 芽孢杆菌
在溶氧充足条件下使用,同时开启增氧机;使用芽孢杆菌前先活化。
2.4.3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过碳酸纳同时使用,最好错开1~2 d,硝化细菌转化过程是一个耗氧过程,因此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增氧。应用时发现水质过肥或水体混浊,用沸石粉等絮凝沉淀,提高水体透明度后使用效果更好。
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每天在同一时间投喂,使鱼养成按时吃食的习惯。定位:固定在饵料台投喂,驯化投喂。定质: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干净,不喂腐烂变质的饵料。定量: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质肥瘦、鱼体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以鱼摄食八成饱为宜。
投饵率指投饵量占养殖水产动物总体重的百分率。夏季水温较高,每天投喂4次,水温在20℃以上时,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饲料投喂后,以80%的鱼吃完游走为标准,根据鱼吃完时间和鱼离开情况,酌情增减,调整到最适投喂量。
饲料投喂,需要做到均匀投饵,不宜忽多忽少,以免鱼类时饱时饥,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同时也易引起鱼病。投饵均匀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最好根据鱼的生长和水温情况,计算出日投饵率表,根据天气和水温具体情况,灵活决定每天的投饵量。
夏季池塘鱼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的原则。认真观察鱼活动情况及吃食状况,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鱼病检查,及时治疗。每半月用大蒜素和VC拌料投喂,连续投喂3~5 d。以增强鱼类的体质,预防鱼类肠炎、烂鳃和赤皮病的发生。
5.1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查看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
5.2 保持池塘四周的清洁卫生,清除池塘边杂草。保持池塘内的卫生,及时捞除死鱼,清除杂物,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对食场、饵料台进行消毒。
5.3 做好池塘日志,详细记录每天投饵、用药、生产、销售等各方面情况,以便统计分析,及时调整养殖措施,也为来年生产积累养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