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虾稻共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01-06 01:42石义付代仁全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8期
关键词:虾稻小龙虾养殖

石义付 代仁全

南漳县境内水资源丰富,素有“四十八大泉、七十二河堰”之称。有大小河流187条,其中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20条,河流分布比较均匀,自北向南有渭水、蛮河、漳河、沮河四大河流,均属长江水系;重要分支有清凉河、泗堵河、八都河、小漳河、黑河等。有水库139座,总面积2.73万亩,其中大中型水库5座;有堰塘9364口,面积1.4万亩;常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万亩。2019年5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近期公布了我省63个“虾稻共作、稻渔种养”适宜区,该县榜上有名,养殖前景广阔。据初步统计,全县“虾稻共作”适宜区约在3.5万亩。2018年春,南漳县根据省、市虾稻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整体安排部署,制定了《南漳县“虾稻共作”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将虾稻共作作为重要产业来抓,一年多来,该县虾稻共作模式发展异常迅猛。

一、该县虾稻共作现状

南漳县结合虾稻共作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在丘陵地区沿河村组重点发展的科学理念,引导产业有重点、有方向性地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虾稻共作产业基地均建在水源条件充足、排灌能力充盈、土壤保水性好、无污染的地区,提升了基地发展成功率。

据统计,2017年底全县虾稻共作仅1000亩,2018年发展到12318亩,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发展到22056.88亩,另外还发展精养虾塘面积2197.8 亩,基本上在黑河、清凉河、泗堵河、渭水等流域,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区域,发展面积占全县80%以上。

1.组织观摩学习培训,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大。一是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仅2018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领相关镇区、部门,到潜江市学习虾稻共作产业发展理念和先进经验;武安镇、九集镇、城关镇等镇区及县直相关部门也组织农户、经营主体到潜江市学习技术、考察市场,坚定发展信心。二是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2018年春季至今年春,该县农业(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分别在武安镇和经济开发区开办了3期新型职业农民虾稻共作培训班,采取实地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培训学员149人,培育了一支专业化养殖队伍;2018年10-12月组织了65人到襄阳市参加了市水产局和市农委开办的虾稻共作培训;前不久8月7-9日又组织了2个贫困户、8个养殖大户到武汉参加了省水产局开展的虾稻共作培训。三是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分别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生物职业学院的小龙虾养殖专家以及省、市农科院水稻专家等到大中型种养基地实地指导,还到潜江、监利邀请技术人员到各生产基地现场指导虾池开挖,提高养殖标准化程度,确保养殖成功率。四是组织县内专家开展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培训。组织县农业、水产技术专家深入村组,广泛宣传扶持政策,全面培训虾稻共作小龙虾养殖技术规程和虾稻共作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规程,提高技术普及率。

2.多方整合项目资金,制定扶持政策正面激励。2018年整合资金,从三个方面扶持虾稻共作产业:一是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内连片发展5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从作业道、供排水、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二是对新发展“虾稻共作”面积超过100亩的农户及各类市场主体,按每亩2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三是对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按照有机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进行奖励。目前已兑现22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部分龙头企业建设虾稻共作基地。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围绕虾稻共作产业,大力招商引资,通过优化经营环境,创新服务方法,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经营主体,建设了一些高标准虾稻共作养殖繁育基地。如引进的湖北恒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武安镇文店村建设2000亩,在九集镇八泉村发展1200亩;引进的陈家集农业有限公司在陈家集村及周边村规划建设5000亩,已建设2000亩;引进的碧田生态农业公司,已在武安镇4个村建设基地4000亩;引进的绿上品农业发展公司,在九集镇泗堵河村、沈家湾村建设1200亩。这些公司都是自带技术、自带资金到该县大力发展虾稻共作,采取潜江、监利标准化养殖模式,为全县发展虾稻共作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观摩平台。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反租倒包促进发展。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建设存在着前期投入成本高的显著特点,每亩前期投入成本高达3000元,一个标准化虾池要一次性投入10万元,制约了小农户标准化发展。去年冬,襄阳碧田生态农业发展公司,采用了“反租倒包”模式,从农户流转土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以1000元/亩的价格租给小农户,该公司还对承租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小龙虾收购等服务,能让农户实现“拎包入驻”,极大降低了小农户发展该产业的门槛,目前,该公司在武安镇月明寺、大埠口等四个村建设的4000亩基地,80%租给农户使用。目前全县共发展虾稻种养企业14家,虾稻种养专业合作社12家,全县虾稻综合种养户683户,其中100亩以上的种养企业和大户28户,1000亩以上企业的4户,全县从事虾稻种养和小龙虾产业人员达1500余人,产业经纪人100余人,劳动就业机会500余个,社会效益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品牌弱,缺乏深加工。

按目前该县现有2.4万亩虾稻养殖面积来算,该县小龙虾产量在2400吨以上,年产值0.72亿元左右和虾稻谷产量在8800吨以上,年产值0.22亿元左右,面积、产量有一定规模,但在品牌建设方面,由于该县虾稻共作起步较晚,分散经营、难成合力,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目前尚未注册一个有影响力的小龙虾品牌,难以形成像“潜江小龙虾”那样知名的产业品牌;在虾稻米开发上,企业也还没有开展虾稻米商标注册和绿色认证。同时企业都还停留在初级加工上,精深加工均在谋划之中,尚未开展,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基础差,制约产业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开展虾稻共作和小龙虾池塘养殖需要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同时该县尚无规模化的小龙虾交易市场。二是虾苗繁育不足。苗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该县自繁自育的虾苗供给不足,而天然苗种受气候、水位和捕捞强度影响,供应极不稳定,主要还要靠从潜江市、监利县以及襄阳周边县市区购买,路途远,严重影响了虾苗成活率。三是水源保障不够。去年风调雨顺,水源充足,小龙虾养殖的水源问题没有引起重视,但是今年春至现在全县干旱严重,水源奇缺,虾稻田水更新循环频率低,上水、下水难度大,使部分基地不敢大量捕捞,担心导致水浑造成虾子死亡;而有的地方水源一直得不到补充,目前已经出现了水温过高虾子停止进食发育缓慢现象,很多地方9月份能否达到上市标准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保守统计,武安镇、九集镇、城关镇、经济开发区、清河管理区、肖堰镇、东巩镇等地很多分散经营户已挖虾池水源今年难以保证的达到2000亩以上,占8.9%。

3.标准缺,技术指导不够。

一是虾池开挖不规范。目前养殖户有热情,无规范。尤其在养虾稻田改造方面散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缺乏技术指导,开挖不规范,不适宜。虾稻共作和小龙虾池塘养殖模式比较适应于低洼田块,水源条件较好,水质较优的地方,但是目前存在遍地开花现象,导致良田乱开滥挖,好好的一块农田,中间挖出一个虾池,不仅破坏了耕地,影响了连片生产、规模发展,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部分稻田建设标准不统一,大多没有严格按照虾沟面积不超过稻田10%的标准开挖,而是随田就势,大多开挖超标,与国家政策不符。二是存在重虾轻稻现象。小散户只养虾不种稻的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三是技术指导不够。小龙虾的养殖比较特殊,需要技术人员指导,而该县目前散户的技术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先出师养殖同行的带领,各种网络养殖群的交流,水产推广系统的技术人员、最贴近基层的涉虾厂家技术人员的推广。目前镇区公益性农技虾稻推广队伍人数少、工作经费缺乏、知识更新缓慢、从事虾稻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虾稻生产需求,给许多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推销留下了空间,导致虾稻不合理的投入增加,仅有三分之一农户赚钱。四是部分农户存在盲目发展。在调查走访中还发现该县种养规模较小的养虾户较多,没有任何养殖经验,过于迷信潜江、监利等外地养殖模式,养殖条件不成熟,急于放养虾苗都从潜江、监利等运输回来,运输路程超过7~8小时,放养时没有考虑天气原因以及采取消除应激等措施,死亡率过高;养殖很长一段时间才发现虾田里无虾可养,且放苗时饲料、药品、水质改良剂都从外地一并购回,亏损面达到80%,很多人没有苗种回本,甚至没有收回苗种投入部分。

4.市场变化快,价格下跌犹如过山车。

2019年小龙虾价格断崖式下跌,持续走低,突破养殖户心理底线。3月份,小龙虾价格高达100元/kg,之后开始不断持续走低,往年5-6月份都是小龙虾价格最低的时期,但今年小龙虾价格却再次走低,低得突破大家的心理预期(低于20元/kg)。按照往年经验,6月份虾稻结束后,7月份开始小龙虾价格将会持续走高,然而直到8月底小龙虾的价格却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几乎就是跌破了养殖户心理极限。

小龙虾行情的急剧下跌原因主要还是小龙虾供给关系的变化,小龙虾养殖规模在急剧扩大,很多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进虾稻养殖模式,鼓励小龙虾养殖。一方面养殖面积的盲目暴增,2018年的1200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600万亩,到2020年估计会达到2000万亩,将会直接导致供过于求,网红爆冷,销售价格将会持续走低,跌破心理极限,同时市场销量增幅持续放缓;另一方面,行业将会回归理性,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微利是市场的必然规律,因此,部分客户将会淘汰出局,50%以上亏本,持续亏本将会是绕不过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话题。于是今年小龙虾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从今年小龙虾的价格表现也能得出小龙虾供过于求的一个迹象,而在未来几年,小龙虾的养殖规模若继续扩大,未来的行情很有可能会继续变坏。

小龙虾作为一个水产品,它的价格还是受市场供求影响,必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这是市场发展的逻辑必然,行业回归理性必然是微利化。供给端方面:小龙虾的日益火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入局。养殖面积激增,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小龙虾产量越来越高。小龙虾生长的季节性也导致每年5-6月份集中上市,冲击市场,价格走低。另外,今年天气原因,持续异常天气,导致虾苗个头小,出苗晚,导致今年成虾规格偏小,价格自然也低。需求端方面:受中美贸易战等影响,经济下行,消费疲软,加上2018年世界杯效应消失,小龙虾消费火热程度也逐渐降低。

三、建议和对策

(一)强化政策导向。

1. 加大产业规划引导力度。县农业部门做好虾稻连作和共作的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虾稻绿色生态种养,并在土地整理、高标准粮田建设、农田综合改造等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时,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因地制宜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虾稻产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2. 做好发展定位,落实实施步骤,规范实施行为。宜养则养,宜套则套,宜开发则开发,坚决制止乱开滥挖现象,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3. 要强化政策落实。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申报办法,兑现产业奖补办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虾稻共作基地建设高效双向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为新型经营主体减轻前期投资压力。

(二)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抓生产指导。加强生产管理与技术服务。对已建成的基地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力争建一个成一个,做好小龙虾饲喂以及水稻管理工作,捕大放小提高产量。组建技术服务专班,到规模化生产基地进行巡回技术指导,推广节本增效生产技术。

二是抓信息服务。加强产业调度与信息监测。强化产业调度工作,对产业发展情况实行一月一上报,督促镇区将产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市场信息监测工作,对小龙虾的市场信息及销售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进一步指导产业合理化发展,降低产业发展风险。

三是抓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推进产业整合发展,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推进循环可持续发展,走产业中高端发展之路。尤其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小龙虾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和苗种孵化企业,提高小龙虾加工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推进“小龙虾+X”模式,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推广稻虾共作、稻虾蟹、稻虾鳅、稻鱼、稻鳖等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模式,形成多元化稻渔系列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三)强化龙头企业培育。

将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引进工作常抓不懈,从土地流转、技术服务、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包装、金融贷款等方面,强化服务措施,营造优质的投资经营环境,促使新型经营主体尽快落地生根,确保虾稻共作产业做大做强,早日做出品牌。

(四)努力探索发展模式。

一是探索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引导开展集中规模养殖,有规模才有影响力。二是探索链条化生产模式,不断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和科技链,有链条才有竞争力。三是探索成立县虾稻产业协会,实行集团化的经营模式,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团购、团营、团销战略,增强市场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虾稻小龙虾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小龙虾红虾稻米火潜江“虾”比翼齐飞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科技养“虾稻”甩掉了“穷帽”
巨金米业带动潜江市产业园区发展措施及成效
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