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扭转长江流域水生物种从濒危向极危演化的 建 议

2019-01-06 01:42魏志宇张良明魏建轩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8期
关键词:江豚水生化工企业

魏志宇 张良明 魏建轩 杨 军

保护濒危水生生物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保护物种就是在保护长江,长江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直接代表长江生态的健康状况。

在湖北省委统战部组织的“长江大保护”调研中了解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同自然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水生生物保护形势严峻,水生生物濒危程度加剧。比如,从1980年捕获的第一头白鱀豚算起,22年来没能捕获雌性,为“淇淇”找到伴侣,“淇淇”孤老终生成了标本。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而江豚正在步其后尘,2013年江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科考估算长江流域仅剩约1040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就有92种,如不及时行动,不仅是濒危鱼类,许多濒危物种都可能走上功能性灭绝的道路。

长江水生生物物种濒危加剧的原因包括:

一是三大保护措施只能“保种”而不能拯救物种。以江豚三大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殖研究)为例。豚类就地保护区只能延缓灭绝速度;迁地保护仅能提供部分避免野外灭绝的保障;人工繁殖研究技术不成熟,专项支持力度不持续。拯救物种还是要靠保护和恢复原生环境。

二是水质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破解“化工围江”任务艰巨。比如,宜昌市需要关改搬转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已完成52家,到2020年底134家才能“清零”。原因在于关改搬转涉及资产1284.16亿元、5.25万职工,搬迁成本高,人员安置维稳任务重,资金缺口大,而国家层面缺乏统一的政策支持。“化工围江”、污水入江,水华频发,饵料生物消亡,导致水生生物总量持续下降。

三是酷捕滥捞导致鱼类资源濒临枯竭。禁渔前,宜昌江段合法捕捞渔船1100余艘,作业渔民6000余人,长期使用“电、炸、毒鱼”和“绝户网、迷魂阵”等非法作业方式方法,导致经济鱼类资源持续减少,江豚、中华鲟等物种捕食困难,数量速降,多种类濒危物种向极危物种演化。禁渔后,退捕渔民无土地、无技术、无社保,生计困难,存在偷捕现象,渔政执法困难。

四是人类活动破坏鱼类栖息地。水利工程、水电梯级开发、航运发展、挖沙采石改变了长江地质形态和水系分布,水生生物丧失产卵场、栖息地、繁殖场、洄游路径,多物种种群数量速降。

为此建议:

一是实施濒危物种拯救行动。国家层面设立专项,做好“保种”工作。一要在宜昌段增设濒危物种保护区,开展生境保护、驯养繁育、亲本放归、幼鱼规模化放流,补充野生资源,重建野生种群。二要建设濒危水生生物繁育基地,选派专家攻克人工繁育难关。

二是加大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层面统一政策支持,设立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专项。国家政策性产业投资基金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向搬迁任务重的沿江城市倾斜。追加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支持沿江城市治理修复搬迁化工企业的污染场地。

三是有力有序推进长江全面禁捕。一要加强禁捕政策宣传,加强市民禁渔意识,争取渔民理解支持,落实退捕补偿补助政策,强化社保兜底,保障退捕渔民生计,切实有效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二要健全多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实施专项和联合执法,强化重点水域执法,将非法捕捞纳入法制监管轨道,提高违法成本和处罚力度,确保“退得出、稳得住、管得好”。

四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一要实施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生境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原生态,优化原生境。二要在水利设施增设有效过鱼设施,满足水生生物洄游习性和种质交换条件。

猜你喜欢
江豚水生化工企业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江豚“归来”
互助
互助
化工企业与人,人们的安全距离有多远?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