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王海 刘峻嵘 王关吉
(1,贵州省六盘水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553000;2,贵州省六盘水市水产站 553000)
家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依法监督管理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开展家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探索建立家禽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为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提高风险监测能力,确定家禽产品不安全因素的来源,并对潜在质量安全风险进行排查,把潜在的家禽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为打造特色优质家禽产品品牌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者和监督监管单位制定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提供技术依据,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六盘水市家禽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的安全。
本次家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内容主要涉及影响家禽质量安全的饲养环境、投入品、养殖管理、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
在全市辖区内随机抽取标准化养殖场和零散规模养殖户,采用养殖现场抽检养殖环境、养殖档案、投入品使用等影响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实验室运用酶联免疫方法快递检测药物残留定性结合的方法。
2.3.1 养殖环节监测
现场检查了饲料房和兽医室,查看养殖档案等,未发现使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现象,未发现滥用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未发现未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现象,未发现使用禁用物质和违法添加行为。
2.3.2 药物残留监测
运用实验室常规酶联免疫检测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残,共检测禽肉、禽蛋共74 批次,根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均为阴性;重点监测送样14 批,结果均为阴性;专项监测2 批次,结果为阴性。
本市家禽养殖以家庭养殖为主,规模小,分布散,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强,存在养殖生产不规范,养殖档案记录不健全,没有真实、完整记录,无法实现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可追溯,导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不规范,全程质量控制难以实施,产品质量安全性无保障,产品可追溯性差[1]。
一是风险监测专业性较强,而参与全市家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由各科室站所临时抽调,存在知识范围、认知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均衡,难以保障风险监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监测结果;二是家禽养殖从业人员学历素质参差不齐,除规模化养殖场对国家政策及相关兽药使用规定较为清楚,能严格执行外,零散养殖户从业人员年龄较大或学历较低,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对国家相关政策了解得不够深入,可能会在无意识情况下违反国家规定而使用相关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和兽药等现象,致使药物残留超标隐患[2]。部分企业质量观念淡薄,饲养和疫病防治不科学不规范,存在滥用抗生素风险。
一是疫病防控措施落后,禽传染性支气管肺炎病、禽沙门菌病、禽霍乱病等严重危害家禽健康及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疫病难以根治,特别是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家禽健康而且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二是农药及工业三废等有害化学成分,可通过饮水和动植物饲料进入家禽体内,有害成分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易在动物机体沉积,严重影响禽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家禽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也会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会通过“土壤-农作物-畜禽-人”的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全市建立专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组建专业的风险监测人才队伍,及时更新监测设备和检测技术,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监测理论体系,严格按照风险监测要求,系统开展养殖场兽药使用、免疫程序、疾病防疫、病死无害化处理等监测,确保畜产品质量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全时段无死角风险监测。
政府要加大可追溯体系建设补助力度,确保建立有效的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跟踪管理,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档案化管理,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从源头把控禽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落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家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