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国琴 / 济南市环境检测中心站 刘杨
白菜类根肿病俗称“根癌”,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国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白菜类蔬菜重要的病虫害之一,病害发生后可使产量和品质下降,产量损失达到20%~30%,严重的地块达到60%以上。
根肿病主要侵染白菜类蔬菜地下根部,被害部位根肿大成瘤状,多发生在主根和侧根上,大的比拳头还大,小的如黄豆粒。肿瘤初期表面光滑,后期表面龟裂、粗糙。发病初期病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叶片早晨尚好,中午萎蔫,严重时植株死亡。
芸薹根肿菌属专性寄生菌,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一般通过跟随种苗或病残体进行远距离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带病植株传播。带病植株大范围内调运是白菜类蔬菜根肿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2.病菌黏附在种子上传播。由于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只侵染白菜类蔬菜根部,目前还没有科学实验证据证明种子本身带菌,但休眠孢子有可能借助风等自然因素黏附在白菜类蔬菜种子或其他种子的表面,随着种子在大范围内广泛流通造成远距离传播。
3.商品菜根部携带病土及病残体传播。随着蔬菜产业不断发展,白菜类蔬菜常作为反季节蔬菜在市场上流通,由于白菜类蔬菜多数是带根或局部带根进行运输,为根肿病的传播创造机会。病残体及带菌土壤会随商品蔬菜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
4.育苗基质传播。芸薹根肿菌可存在育苗基质中,若没有对种苗基质消毒处理或消毒不彻底,随着育苗基质商品化调运,造成远距离传播。
5.农事操作传播。农机具可携带病残体及带菌土壤远距离移动,造成远距离传播。
6.其他方式传播。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可随雨水、灌溉水在田间由高地势向低洼地势传播;也可以借助土壤中线虫、昆虫等活动在田间传播;另外,使用的土粪类肥若含有根肿菌,在未腐熟的情况下也会随着粪肥的施用进行传播。
病菌从植株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病菌刺激寄主,使细胞分裂加快,体积增大而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寄主 9~10天后,根部开始形成肿瘤,产生的游动孢子进一步扩大危害。一般土壤温度为19~25℃,相对湿度为60%~90%,pH值为5.4~6.3时,白菜类根肿病最容易发生。白菜类蔬菜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以苗期感染(主根感染)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1.选择抗病品种。因根肿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抗病品种有很强的小种专化性,需根据当地发生根肿菌生理分化类型,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并去掉弱病粒,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再用40%的福尔马林溶液100倍浸种20~30分钟,用水洗净后播种。
3.苗床消毒。用苗床育苗的,育苗前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的氰霜唑悬浮剂3000倍液对苗床喷淋,淋土深15厘米左右。
4.轮作换茬。由于根肿菌的休眠期孢子囊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因此,对病田实施水旱轮作和非白菜类蔬菜轮作5年以上,或在白菜类蔬菜根肿病的盛发期(一般在7~11月份)不种植易感病的白菜类蔬菜。
5.土壤处理。播种或移栽前,可用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5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均匀喷施于土壤表面,再将药剂充分混土10~15厘米深度,每季可施药1次。
6.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及时中耕除草,小水勤浇,降低田间湿度;多施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施肥用量;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采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另外,将常规播种期延后5~10天播种,可减轻根肿病的发生。
7.药剂防治。定植前,选用50%氟啶胺悬浮剂用干净的土壤5000倍液配制药土,后将药土撒施于定植穴内,每穴10克,要确保药土均匀附着在定植穴内,可有效预防根肿病的发生,在根肿病发病初期,可用50%的氟啶胺悬浮剂8000倍液,或10%氰霜唑悬浮剂3000倍液灌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