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放射性口腔炎进展*

2019-01-05 20:57:56王冰冰刁本恕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口腔炎外治外治法

王冰冰,吕 霞,赵 冲,刁本恕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中医科,四川 成都 610021;2.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放疗科,四川 成都 610021)

中医学根据放射线治疗后口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火毒”范畴,与既往中医文献中“口疮、口糜”相似,临床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口疮、吞咽困难、舌体刺痛难忍等,中医对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疗方法大体分为内治与外治,临床报道甚多,内服药物以经验单方、对方、复方为主,外治法包括针灸、含漱、雾化等为主。中医外治法治疗放射性口腔炎不但药物组成灵活且疗效突出、经济方便,近年来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应用,现综述如下。

1 中医对放射性口腔炎的认识

从西医病理学角度分析,放射线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引起细胞DNA断裂,进而导致细胞分裂周期中断及细胞凋亡,损伤的细胞间接释放出炎症因子导致微循环血管病变,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被破坏,黏膜表面细菌、微生物侵入进一步加剧炎症因子释放,最终导致口腔炎的发生[1~3]。因此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行放射性治疗时常常诱发口腔黏膜损伤伴有恶心、呕吐感等不适[4]。放射性口腔炎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70 %[5],临床表现以黏膜红肿、刺痛、烧灼感、溃疡等为主,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症推证,应属于中医学“口疮”范畴。《黄帝内经》中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因此后世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皆从火毒论治。如《证治准绳》曰:心脉布于舌上,若心火上炎,熏蒸于口,则口舌生疮,认为其多与心火上炎有关,《圣济总录》曰:“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蒸发口舌,故做疮也”,认为其与心脾积热熏蒸上焦有关。因此现代很多中医学者认为,“火毒伤阴”为其基本病机[6~8]。其病位虽在口,其发生发展与患者全身津液耗损,气血失调有关。根据病机不同,临床常常分为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脾胃不和、脾肾两虚、正虚血瘀等[9]。有学者提出放射性治疗对机体产生损伤而导致的病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相关症状分为三期,初期热邪损伤脉络,耗散津液,中期热毒炽盛,气阴亏虚,末期正虚邪恋,气滞血瘀,故而应根据不同阶段实施治疗方案[10]。赖春华等[11]认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是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火热伤阴,阴伤则损及血分,血伤则瘀,热与瘀结则缠绵难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更加重阴液耗损,进而进入恶性循环,最终伤及元气[12]。因而虚、火、瘀是最主要的病因病机,三者互为因果,贯穿疾病的始终。也有学者认为足阳明胃经络,挟口环唇,口腔为胃之门户,本病病机主要为热毒伤阴,因此当以清泄胃热,养阴生津和胃为主[13]。亦有学者经过统计放射性口腔炎用药规律发现使用最多的五位药分别是:生地黄、麦冬、玄参、金银花、茯苓,因此认为滋阴清热为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首要治法[14]。

2 中医外治法治疗放射性口腔炎

中医外治通过药物外敷、物理刺激、精神引导作用于体表、腔隙、穴位、肌肉、筋骨等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甚至早于内服药物,《山海经》已有记载“熏草佩之”作为祛疫的方法,《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导引、熨烫、针灸等治疗方法,《五十二病方》已有敷贴、药浴、熏蒸等不同外治法,《肘后备急方》《千金方》中更是大量记载了外治法,其药物数目、剂型、炮制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后世随着理论基础的逐步完善,至明清时期《理瀹骈文》的问世,中医外治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书中提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更被近代医家所推崇,已故蜀中名医王静安先生治疗小儿疾患提出来吹鼻法、贴脐法、涂擦法等多种外治方法,避免了内服药物煎煮、气味怪异、不易携带的缺点,更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四川省名中医刁本恕主任中医师应用金龟莲、玄参、生地、蜂房等煎浓剂外擦治疗各种口腔黏膜病变,不仅收效快捷,而且易于操作[16~17]。近年来,中医外治法被大量应用于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疗中,张文陆等[18]研究发现外用凉血解毒中药漱口能够使口腔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维持口腔微环境,进而减轻口腔炎的程度。阮方超等[19]研究发现外用中药漱口配合康复新液可明显降低放射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损伤。一些学者发现康复新液配合中药外敷降低患者放射性口腔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20~21]。龚芸等[22]在临床中发现中成药口炎清颗粒(天门冬、麦冬、金银花等)进行口中含漱后能够明显延长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及口腔炎的严重程度,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该颗粒对常见葡萄球菌、链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口腔黏膜损伤后微生物滋生能够诱发加重放射性口腔炎。王海明等[23]运用《温病条辨》中增液汤对比西药漱口,发现增液汤能明显改善患者口干、吞咽困难等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漱口对照组。杨水秀等[24]单用一味马鞭草水煎剂作为观察组,于放疗前开始含漱对照生理盐水组,发现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观察组不仅口腔黏膜发生时间低于对照组,而且损伤程度、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蔡锐等亦单用一味肿节风配合金因肽治疗放射性口腔炎,其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及疼痛评分低于单用金因肽组(P<0.05),在联合用药过程中,中药可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同时降低副作用发生率。林兰珍等[25]运用自制中药含漱液(黄芩、黄柏、蒲公英、薄荷等)对照临床常用消炎漱口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5 %碳酸氢钠溶液),发现观察组口腔黏膜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无不良反应。除中药含漱外,针灸也能够改善放射性口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汪飞等[26]临床运用针刺足三里、下关、颊车等穴位,发现治疗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及口干、张口受限、干呕等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一些学者运用中医油剂外涂,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7]。笔者临床中对放射性口腔炎患者分为三期,初期邪盛正衰,予以人参、白及、延胡索细粉外涂,中期热毒炽盛,运用冰片、黄连、黄柏、青黛、牛黄等细粉外涂,末期气阴亏虚,外涂玄参、生地、白及、三七细粉,收效良好,且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3 展 望

放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的细胞有杀伤作用,具有明显的毒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外治在防治放射性口腔炎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法多样,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其内在作用机制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今后应尽量扩大样本的数量,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使中医药在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口腔炎外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0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0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医外治杂志
浅论进行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口腔炎的发生率与放射剂量之间的关系
更昔洛韦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分析
治疗口腔炎的核黄素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