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红慧,尤 敏,张远玲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属常见病、多发病,常由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归属于中医“面瘫”“口僻”范畴。1/3患者为部分麻痹,2/3患者为完全性麻痹,后者约有16 %不能恢复[1]。于2013年~2018年间,我科运用按摩灸治疗本病456例,现将治疗和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选取2013年~2018年我科门诊和病房运用按摩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56例,其中男244例,女212例;年龄14岁~73岁。经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予以类固醇激素治疗,眼睑闭合不全者予以红霉素眼膏和眼药水交替治疗,防止角膜炎。
取穴:阳白、太阳、四白、颊车、牵正、翳风(患侧穴),合谷(双侧),取穴方法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第1版。治疗:自制按摩灸治疗器(ZL200920253590.3),患者取仰卧位,面部穴位处覆盖双侧纱布,将艾条点燃后投放入按摩灸治疗器内,先灸患者面部穴位,再灸远端合谷穴。阳白穴先使用按摩手法压法,再使用推法,从下向发际推按;太阳穴先按压,再揉法操作治疗;四白穴用按法治疗;颊车先按法治疗,再从地仓到颊车方向推法治疗;牵正先按法、揉法治疗,再从下向上推法治疗;翳风用按法、揉法治疗;合谷用按法治疗。每穴3 min,每次24 min,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 d。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前总分在满分50 %以上,治疗后有10 %以上进步;有效:治疗前总分在满分50 %以下,治疗后有20 %以上进步;进步:总分有进步,但未达以上两项成绩;无效:治疗后总分无明显变化,面神经功能均无显著改变。
根据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患者疗效。456例患者,其中显效360例,有效43例,进步3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95.18 %。
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配合,患侧面部保暖防寒,避免风直接吹在面部,防止面部及耳后受凉,温水洗脸,出门戴口罩,冬春季节戴围脖,防止感冒;增加营养,进食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劳逸结合,避免过劳,按时休息;积极锻炼,增强体质;眼睑闭合不全者入睡前用红霉素眼膏,必要时戴眼罩[2]。
本病起病突然,发病前多有疲劳、受凉等病因,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格及社会环境等,分析其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为患者普及面瘫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等知识,做好早期宣传,告知患者在急性期面瘫症状会发展,不要产生焦虑情绪。对新发面瘫患者,告知其早期系统治疗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更不会影响美观。对病程较长的后遗症患者,耐心解释本病通过综合治疗和科学护理,坚持治疗后,面部肌肉尚可进一步恢复,让患者之间相互鼓励,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患者可以自己按摩面部瘫痪肌肉,对着镜子练习单个面积的随意动作,做闭眼、抬眉、噘嘴、鼓腮、张大鼻孔、示齿等动作,促进早日康复。
避免生冷、辛辣、坚硬食物;加强口腔卫生,因咀嚼肌瘫痪,食物易滞留患侧齿颊之间。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也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对于畏惧针刺治疗的患者,使用按摩灸治疗尤为适宜。按摩灸是借助按摩灸治疗器,将传统的艾灸疗法和按摩治疗结合起来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具有艾灸的药物作用、温热刺激、穴位治疗作用,按摩手法能够疏通经络、祛风散寒通络,两者合治,标本兼顾[3]。治疗时予以心理疏导,让患者有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并且从饮食、康复及一般情况予以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本病的临床治愈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