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潘志华 邢凤霞 刘敏
关节置换术是使用金属、陶瓷等材料进行关节假体制作,植入体内,让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1-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关节置换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下肢功能。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4,5],因此,本研究选取64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6.8±4.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8.1±4.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知识宣教,介绍其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科学地宣传其手术效果及成功率,消除患者的顾虑,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特别是肥胖、酗酒、高龄的患者,需要引起重视。②疼痛干预:对于疼痛不耐受者可口服止痛片,鼓励其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促进其血液循环。③饮食干预:叮嘱患者禁烟禁酒,饮食清淡,食用低盐低脂食物,增加饮水量,避免大便干燥,确保大便通畅。④功能锻炼:麻醉前轻拍患者的下肢,待麻醉消退后,进行小腿、股四头肌运动及被动支腿抬高训练。⑤物理按摩:使用充气垫进行物理按摩,疏通经络,避免压疮,以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⑥抗凝治疗:术后及时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比如低分子肝素等。⑦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为肢体肿胀、疼痛等,密切观察注意患者患者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脉搏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变化等,询问患者自我感觉症状,有无酸胀疼痛感觉,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诊断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情况,手术前后肢体温度,Homan征阳性率及Neuhof征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0、3.13%(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4/32)、18.75%(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7、4.0100,P=0.0389、0.0452<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肢体温度分别为(34.35±1.25)、(34.53±0.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温度为(34.58±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8±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68,P=0.0014<0.05)。观察组患者的Homan征阳性率及Neuhof征阳性率分别为18.75%(6/32)、15.63%(5/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25%(18/32)、50.00%(1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0、8.5759,P=0.0019、0.0034<0.05)。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甚至会致残[6,7]。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白细胞计数升高、体温升高、浅静脉曲张等血栓综合征[8-11]。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疾病史、血液高凝状态、肥胖等因素,不同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操作意外等易引起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使用止血带等均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术后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之患者长期卧床缺乏相关的功能锻炼,从而导致其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形成深静脉血栓。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宣教,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提升其护理依从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其身体的康复;另外让患者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自我保护,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其血液循环。同时给予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及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oman征阳性率及Neuhof征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改善其肿胀情况,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