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萌 赵妮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咯血是肺结核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发生在病变的进展和恶化过程中,同时也可出现在病灶吸收的好转期。咯血会造成结核病灶播散,会合并肺部感染、肺不张,而大量咯血甚至会危及生命,约占肺结核患者的30%[1]。本次研究以9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中药辅助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2.32±11.23)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4~ 77岁,平均年龄(42.57±11.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片、CT等,同时综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肺结核,且所有患者均伴有咯血症状;②患者对本次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治疗药物不存在过敏史或用药禁忌证;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良好,资料完整,且患者是在知情、自愿的条件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由本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肺炎;②合并肺脓肿;③因肺部肿瘤引发的咯血;④患者对本次研究存在异议,非自愿参与,或中途退出研究,无法获得随访结果。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可选择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地西泮镇静。同时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安络血治疗咯血。共治疗2个月。
1.4.2 观察组 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辅助治疗,中药方剂组成:黄精30 g、杉寄生20 g、黄芪15 g、百部15 g、猫爪草15 g、黄芩15 g、不出林15 g、仙鹤草15 g、芦根10 g、白及10 g、藕节炭10 g、黄连9 g、三七9 g。水煎服,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50 ml/次,共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2]:无效:治疗7 d内患者的出血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病症加重;有效:治疗7 d内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减少,出血症状有所改善;显效:治疗7 d内患者的出血症状停止,且治疗15 d内未出现出血症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 率。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统计并比较两组咯血复发情况、痰菌转阴情况以及出血停止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61%(38/4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44<0.05)。
2.2 两组随访6个月后咯血复发及痰菌转阴情况比较 经随访6个月,观察组中咯血复发1例,复发率为2.17%(1/46);对照组中咯血复发7例,复发率为15.22%(7/46);观察组咯血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26 <0.05)。观察组中痰菌转阴44例,痰菌转阴率为95.65% (44/46);对照组中痰菌转阴37例,痰菌转阴率为80.43% (37/46);观察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59,P=0.018<0.05)。
2.3 两组出血停止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为(2.12±0.26)d,对照组出血停止时间为(3.57±0.76)d,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43,P=0.000<0.05)。
肺结核引发咯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肺部病灶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多数患者表现为中小剂量的咯血。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治疗上主要采用卧床休息、镇静、对症药物治疗等常规的治疗措施,其中垂体后叶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可以降低肺循环压力,有效止血[3-5]。但是一些患者无明确的凝血机制,故西药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院提出用中药辅助治疗,药方中的黄精有润肺生津的作用;杉寄生可以补肝肾、活血止痛、止咳;黄芪则可以补气消肿;百部能够镇咳平喘;猫爪草能够化痰散结、消肿解毒、抗菌;黄芩、黄连可以清热燥湿;不出林能够化痰止咳、利湿、活血;仙鹤草、白及能够收敛止血;芦根有清热生津、除烦的作用;藕节炭可以止血、散瘀[6-8];三七能够止血补血。诸药合用,可共奏祛风除湿、止血补血之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44<0.05)。观察组咯血复发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5.22%,差异具有统 计 学 意 义(χ2=4.929,P=0.026<0.05)。观 察 组 痰 菌 转阴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59,P=0.018<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2.12±0.26)d 短于对照组的(3.57±0.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43,P=0.000<0.05)。与单用抗结核、止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增加中药辅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体现出的治疗优势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的咯血症状改善较好;第二,治疗后咯血复发率低,痰菌转移率高,出血停止时间短,可见采用中药辅助西药治疗肺结核咯血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升其生存质量,降低咯血对其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辅助西药的方式治疗肺结核咯血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降低咯血复发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