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浙江省青田县在提高杨梅产量、品质的同时,依托便捷的现代物流,实现新鲜杨梅当天运达众多大中城市,促进了果农致富,也拉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杨梅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已形成“三带一区”的杨梅产业布局,培育有白浦、孙前等一批杨梅专业村,上千户杨梅专业大户、50余家专业合作社、10多家农业企业,组建有青田县杨梅产业协会。青田杨梅在许多农产品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金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浙江省名牌农产品”“2014年浙江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东魁杨梅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凭借优异的品质,青田杨梅远销国内外市场。随着人民对高品质果品需求的日益增长,青田杨梅产业需要与时俱进,深入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增产导向为提质导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青田杨梅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2019年产销稳中有升。2019年青田县杨梅种植总面积0.75万hm2,总产量4.48万t,较上年增长5.6%,总产值4.02亿元,较上年增长3.2%。杨梅花期天气利好,不同海拔杨梅着果率均较往年有所提高。受果实生长期多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影响,2019年大棚东魁杨梅5月28日开摘,较常年延迟5~7天成熟上市,露地杨梅成熟期较常年延迟3天以上,荸荠种杨梅6月5日开摘,东魁杨梅6月18日开摘。2019年梅汛期降水明显增多,6月1日至7月13日,累计降水量506.9 mm,较常年增长43%,降雨量居历史第五。大棚杨梅错开雨季成熟上市,稳产稳收,经济效益高。低海拔杨梅成熟采摘期主要以低温、间歇性降雨为主,对杨梅采收影响不大,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在14~30元/kg,优质优价,精品果收购价达40元/kg,整体效益较好。中、高海拔地区杨梅受不利天气影响,整体采收率下降,但因结果量较上年明显提升,今年高山杨梅实际采收量较上年反而有所提高。各产区果农普遍反应天气不利,但总体收入较上年反而有所提升。2019年,青田杨梅界涌现出了一批增收致富的典型:如瓯南街道平风寨蒋东丽种植大棚杨梅75株,收入近60万元;高市乡练岙留玲玲种植杨梅56株,收入11万余元;腊口镇喇叭口涂雪平种植杨梅110株,收入18万余元。
重视示范基地创建。2019年在瓯南、三溪口、仁宫、船寮、高市、万阜等6个乡镇(街道)13个村创建杨梅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基地660 hm2。一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融合绿色防控工作,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施用,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果蝇诱剂,诱杀面积231.7 hm2,确保上市杨梅质量安全;二是以农户自筹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示范推广有机缓释肥(N∶P∶K=7∶3∶15,有机质含量≥20%,总腐植酸含量≥5%,含镁、锌、硼等微量元素)396 t,化肥减量使用,全面提升品质效益;三是实施杨梅全产业链“一品一策”安全风险管控,在全省首创杨梅质量安全“五户联保”责任监管模式,全年抽检杨梅产品115批次,开展杨梅质量安全宣传电影下乡入村45场次,组建杨梅安全巡逻队员29人,集中巡逻、交叉巡查和宣传6次,发放宣传资料2 000多份。
营销创意迭出。除传统客商批发和零售外,拓展多种营销方式。一是从线下红到线上。在杨梅节上首次采用“网红直播 +销售”模式,通过直播销售,吸引216万粉丝关注,带动当日销售量近5 000 kg,销售额超50万元。加强与中国邮政的合作,采用新媒体在朋友圈发布杨梅节推广广告,点击量超80万人次。发动青田农创客采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小视频的方式,推广销售青田杨梅,杨梅快递日发送量达2 000单。同时,继续鼓励杨梅电商销售方式,今年35 000余单青田杨梅搭上“顺风快车”销往全国各地,销量是去年的3.5倍。二是从国内销往国外。继去年青田杨梅拓展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际市场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进入了新加坡市场。青田县平风寨春华家庭农场和青田县东青杨梅专业合作社2家主体,顺利通过海关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成为“海关注册登记出境水果果园”。全国率先开通杨梅高铁运输绿色通道,开通温州机场杨梅运输绿色通道,实现青田杨梅当天新鲜运达至南京、杭州、北京、哈尔滨等19个大中城市。三是由一产带动三产。杨梅采收期间,吸引大量游客到青田县采摘观光旅游,既促进了杨梅的热销,又使青田县旅游业更加兴旺,带动了餐饮、宾馆、旅游、营运、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县杨梅采摘观光游客约5万人次,给全县“三产”带来超千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政府搭平台助推产业升级。一是成功举办青田杨梅采摘节、青田杨梅平湖推介会、杨梅文化体验游、十佳青田杨梅评比等活动。前两者实现全程网络同步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对外交流,增加了青田杨梅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青田杨梅品牌影响力。在杨梅采摘节上,签订了1个战略合作协议,1个物流协议和3个销售协议,订单总销售额共计500万元,出口额15万元。通过山海协作消费扶贫到平湖开展推介会,仅半天现场销售额就达2 500 kg,销售额超过15万元。二是强化农商对接。在杨梅成熟上市前夕,主动对接杭州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采购订单300万元。在高市、白浦、上岸等地设6处采购点,每天为鲜丰果业提供5 t左右优质青田杨梅。多次组织召开县杨梅产业协会代表、果农代表、主产村主要干部代表座谈会,引导其组团对接客商。三是延伸杨梅产业链。2019年,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不时不食》栏目合作拍摄,以杨梅为原料制作杨梅香草饮和杨梅果肉冻,并同步在浙视频秒拍、微博、央视客户端、企鹅号、今日头条、腾讯等媒体播出。在仁宫杨梅文化体验游现场,设生态产品杨梅价值转化体验区。通过吃杨梅饭、喝杨梅汤、品杨梅酒、尝杨梅果、制杨梅酱、泡杨梅脚等方式,让游客切身体验到青田杨梅的与众不同。
设施栽培有待提质增量。2013年起青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杨梅设施避雨栽培技术示范,主要有大棚促成和网室栽培两种技术模式,提升杨梅品质效益显著,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青田低海拔向阳坡地积温相对较高,具有发展杨梅大棚促成栽培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大棚东魁杨梅较露地栽培提早20天以上成熟上市,属全省最早,市场售价120~200元/kg,每667 m2经济效益达8万元以上。青田高山杨梅常年在6月底至7月上旬成熟上市,此时降雨集中期已过,应用网室栽培防果蝇、防高温、防软腐、防落果成效明显,延迟成熟,延长采摘期,提升品质,每667 m2经济效益可超1.5万元。但受山地建园立地条件相对较差、设施投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影响,青田杨梅设施避雨栽培面积微乎其微。截至目前,全县杨梅设施避雨栽培面积仅13.3 hm2,其中大棚促成栽培面积仅2 hm2,尚未形成连片示范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急需建成大型综合交易中心。全县目前仅仅只有瓯南街道白浦村1个相对固定的杨梅交易市场,外立面缺乏美化。其他杨梅专业村交易基本临时设在村头、公路两侧、高速公路入口处等“马路市场”销售,尘土飞扬,既不安全又不卫生,有损青田杨梅整体形象。县里虽然每年会在鹤城街道设立杨梅临时销售点,但常引起道路交通拥堵,影响市容市貌。青田杨梅产业急需建成集果品交易、交易信息、冷链物流、安全检测、配套物资、综合管理于一体的全县性杨梅综合交易中心。
主动营销能力亟待提升。当前,青田杨梅主要还是以在家坐等温州、台州、杭州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的方式为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价格主动权掌握在外地客商手中;二是不利天气外地客商不收购,大量成熟杨梅挂树腐烂损失。相对仙居、兰溪等杨梅主产区而言,青田杨梅主动出击拓展市场空间能力亟待提升,要培育一支强有力的杨梅营销经纪人队伍,要充分发挥“梅二代”的作用,建立一批季节性杨梅电商销售人员。三是果农市场需求导向意识较差,“以量取胜”“统货出售”“低价竞争”的老旧观念有待彻底改变。要从生产、经营环节引导梅农“以质取胜”,发挥农业工匠精神,走精品化生产、分级化销售之路。
加工短板有待补缺。成熟采摘期利好天气情况下,杨梅采收率一般在50%~80%,不利天气情况下采收率仅20%~50%,每年有大量杨梅损失在山上,亟待加工开发利用。青田原有1家小规模罐头、蜜饯杨梅生产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取缔。纵观各地杨梅精深加工企业,青田怎样利用这批杨梅,引进什么样的加工企业,企业要怎样盈利活得下去,这些值得深思。近年来,白浦、上岸、孙前等地有梅农自发性,以家庭为单位制作杨梅蜜饯、杨梅蒸馏酒出售,特别是蜜饯多以包装后电商形式售出,经济效益可观,但总体缺乏规范,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立足“高低”优势,做足“头尾”文章。鼓励瓯江沿线低山丘陵地区连片带状发展杨梅,替代原松材线虫病重发林区,营造青田瓯江“百里”杨梅长廊。利用千峡湖库区水体小气候,在库区周边适度发展早佳、荸荠种等早熟品种杨梅。鼓励船寮镇朱店前村整村推进老荸荠种杨梅园矮化改造,疏果控产,提早成熟,提升品质,打造早熟杨梅特色村。早熟杨梅常年6月上旬成熟上市,赶在梅雨降雨集中期前采收结束,较少受雨水影响,相对经济效益稳定。鼓励发展高山迟熟东魁杨梅基地,选择海拔450~700 m为宜,延迟至7月上旬成熟上市,昼夜温差大,糖分高品质优,市场供不应求,而且成功避开梅雨降雨集中期。加大扶持力度,集中适度规模发展杨梅设施避雨栽培,低海拔以大棚促成栽培为主,高海拔以网室栽培为主。青田杨梅采摘期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保持鲜果供应期50余天。
组建智囊团队,攻关产业技术难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以课题、项目、任务的形式,通过试验和示范,将科研院校的新成果、新技术真正落户到青田大地,攻破、解决青田杨梅在生产、流通、贮藏、加工等环节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如山地杨梅园的机械化和设施化推进问题,杨梅修剪枝条的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电商物流的标准化操作技术问题,杨梅系列加工产品的开发问题等。通过院地合作,整合资源,真正创建一批杨梅新技术、新模式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优化政策供给,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扶持杨梅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重点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科研服务创新、产业链条延长、公共品牌培育、农业功能拓展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扶持;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杨梅产业建设;对重大项目所需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优先安排,其用地价格按优惠用地政策给予支持。创新思路,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今后3~5年,在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集基础设施完善、技术集成示范、产业融合发展于一体的杨梅特色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