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早晚期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率及 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2019-01-05 18:08:22高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终末期生存率肾脏

高庆

终末期肾病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终末阶段,通常情况下,待人体肾小球滤过率<15 ml/(min·1.73 m2)时就可以确诊,随着肾病发展,患者极易出现水肿、口氨臭味、皮肤瘙痒、胃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贫血,进而加重患者肾功能损伤和机体炎症反应。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巨大变化,终末期肾病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高现象,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肾脏功能,需要在合理时机为患者提供透析治疗,以及时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将死亡风险降到最低[1]。本研究选取1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析早晚期透析对其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中,女20例,男30例;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7.05±9.57)岁;透析方式:腹膜透析5例,血液透析45例;肾病类型:多囊肾1例,高血压肾损害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4例,其他5例;B组患者中女16例,男34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6.39±9.71)岁;透析方式:腹膜透析17例,血液透析33例;肾病类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损害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肾功能检查和临床辅助检查均符合终末期肾病诊断标准者;未进行过透析治疗者;知晓、同意透析治疗者[2]。排除标准:未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进行过肾脏移植者;存在急性肾损伤者;存在糖尿病者;存在透析禁忌证者;认知功能或精神异常者;其他脏器功能异常者[3]。

1.2 方法 A组患者进行早期透析,即患者透析治疗开始时,其肾小球滤过率>7.37 ml/(min·1.73 m2);B组患者进行晚期透析,即患者透析治疗开始时,其肾小球滤过率 ≤7.37 ml/(min·1.73 m2)。两组患者透析方法:透析流量设置为500 ml/min,透析液浓度:HCO3-控制在32 mmol/L、Mg2+控 制 在0.5 mmol/L、Ca2+控 制 在1.25 mmol/L、Na+控制在135~140 mmol/L、K+控制在2.0 mmol/L,血液滤过每隔1~2周进行1次,透析3次/周,透析4 h/次。

1.3 观察指标 对透析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工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并对比;同时详细统计两组患者随访24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 随访6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为100.00%(50/50),B组患者生存率为100.00%(50/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24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8.00%(49/50)、98.00%(49/50)、96.00%(48/50),均高于B组的96.00%(48/50)、92.00%(46/50)、90.00%(45/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 随访24个月,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1例,发生率为2.00%;B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3例,发生率为6.00%。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主要是因肾脏功能障碍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滞留,酸碱失衡而引发的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终末阶段,发病后极易对其他脏器造成严重损伤,引发感染、心血管疾病等,待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患者经常会出现水肿、口氨臭味、皮肤瘙痒、胃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贫血,进而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5],因此需要根据患者肾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透析时机,如早期透析、晚期透析等[6]。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为100.00%(50/50),B组患者生存率为100.00%(50/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24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8.00%(49/50)、98.00%(49/50)、96.00%(48/50),均高于B组的96.00%(48/50)、92.00%(46/50)、90.00%(45/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B组的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早期透析虽然可能加重人体应激反应,增加对其他器官的损伤,但可以及时清除患者代谢产物,降低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同时能有效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可减轻代谢产物对肾脏的损伤,有助于保护肾脏[7];而晚期虽然也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物和炎性因子,但此时患者肾脏已经遭受严重损伤,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要比早期透析患者稍高[8]。

综上所述,早晚期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无显著差别,但早期透析患者生存率稍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稍低,故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肾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透析时机。

猜你喜欢
终末期生存率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8:10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哪些药最伤肾脏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6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