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霞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2300)
猪瘟是一个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易传染,到了晚期还会造成猪的死亡。另外,猪瘟还容易引起母猪流产、母猪产的仔猪畸形及白败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产值和经济效益。为防止猪瘟,定期注射猪瘟疫苗成了养猪人员的主要手段,因此,猪瘟疫苗的保存就显得很重要。然而,在实际养殖中,发现存在猪瘟免疫失败的现象,在此,我们对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1.1.1 猪瘟疫苗本身的问题
猪瘟疫苗免疫失败可能是猪瘟疫苗本身质量不达标造成的。一方面,可能疫苗在生产时就已受到污染。厂家在生产猪瘟疫苗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法,同源细胞或异源细胞均可以,但无论是同源细胞还是异源细胞,在细胞培养时都有可能携带病毒。另一方面,疫苗在效价方面存在问题也会导致免疫失败[1]。众所周知,疫苗免疫水平受疫苗中免疫剂量影响,若生产的猪瘟疫苗没受污染,但猪瘟疫苗的免疫剂量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注射同样的猪瘟疫苗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起不到真正的免疫作用。
无论是疫苗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还是疫苗免疫剂不足,均是由于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少数生产厂家在生产工艺和流程方面的不规范,从而生产出的疫苗质量无法保证。
1.1.2 疫苗运输、存储不当导致
猪瘟疫苗有着严格的保质期和保存温度,猪瘟疫苗需在零下15℃储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保持较低的温度需要的成本也增大。一些疫苗生产厂家在疫苗运输过程中,由于较低温度的保持难以操作且成本较高,存储温度未严格按照猪瘟疫苗的存储温度进行,导致猪瘟疫苗在运输的过程中已失效。
1.1.3 使用时稀释导致失效
猪瘟疫苗大多采用的是干粉形式保存,使用前需使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但稀释的同时也会加快猪瘟疫苗的分解。当温度在15℃左右时,稀释后的猪瘟疫苗需在6h内使用完,否则将会失效。若温度更高,则需在3h内使用完。若疫苗稀释后未保存在较低温度下,超过一定的时间将会失效。
1.1.4 疫苗的稀释导致失效
疫苗稀释时,pH要维持在6.8~7.4,否则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疫苗失效。
1.2.1 疫苗接种过程中接种器械消毒不规范
有些养殖场在疫苗接种时未对接种器械进行规范的消毒、杀菌。接种针重复使用,若接种的猪群中有潜在的已被感染的猪时,重复使用的注射器会造成个体间病毒的传播,不仅达不到疫苗接种的效果,还会造成猪瘟大面积爆发。
1.2.2 没有正确使用消毒试剂
防疫人员在进行机械消毒时,可以使用碘酒消毒,但在使用碘酒消毒后需等风干后再进行接种工作。而实际操作中很多防疫人员在使用碘酒消毒后直接接种,导致疫苗与碘酒混合,进而导致疫苗失效。
1.2.3 未使用正确的针头进行疫苗注射
疫苗接种时,使用粗短型针头,使疫苗仅能注射到猪皮下脂肪层中,没有深入到毛细血管周围,导致注入的疫苗不能很好地被个体吸收,使疫苗注射失去效果。
大多农村散养猪都是采用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和平时补免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基层防疫人员有限,补免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容易导致集中免疫后出现免疫空挡。另外,超前免疫不到位也是造成免疫失效的一个原因[2]。部分养猪场在仔猪吃初乳前免疫,但在实际养殖中,很多母猪生产是在深夜或生产仔猪量较多,从而导致仔猪免疫前已吃初乳。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造成猪瘟疫苗失效还有一些原因,如猪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喂入一些药物如新霉素、链霉素等。
无论是猪瘟疫苗生产过程还是运输过程,均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猪瘟疫苗的保存温度。另外,猪瘟疫苗的购买应认准正规厂家,疫苗稀释后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
无论是疫苗接种器械消毒不规划,还是没有正确使用消毒试剂,还是未使用正确的针头注射等,都是防疫人员自身素质较低造成的。猪瘟免疫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工作,且猪瘟防疫直接决定养猪业的发展,因此,要求防疫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防疫知识,定期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另外,疫苗接种过程是一个需要细致操作的过程,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防疫工作的失败,因此,需要防疫人员特别细心、仔细,严格按照操作规划、步骤进行[3]。
养殖户要高度重视免疫程序,做好猪群免疫工作。若母猪在受孕前已进行疫苗接种,那么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抗体,除此情况之外,均要定期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目前,猪瘟是养猪业中最严重的疾病,免疫效果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成猪的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猪的培育工作增加难度,猪瘟免疫失败的几率也随之增大,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因此,做好猪瘟免疫工作非常重要。